為什麼有人總是借錢度日子?借錢人的心態是怎樣的?

中紅


曾經世界二戰有一個真實故事,在德國猶太人遭到迫害,有一個猶太人把兩個兒子交給兩個朋友,一個是他幫助過的人,一個是幫助過他的人,請他們帶兒子去美國避難,結果那個他幫過的人背叛了他,兒子死在德國,而那個幫過他的人,把兒子帶到美國,得以生存。

這個故事告訴的是一個思想觀念,真正幫過你得人,才是希望你好的人,也是願意幫你的人;而你幫過的人,他不一定是願意幫你的人,他只是希望你能幫他而已。但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遇到困難都會找你幫過的人,因為你在他面前有一定的優越感,更容易開口尋助。

所謂關係是互相麻煩出來的,只有在互相尋求幫助時,這種關係才會最親近,特別是涉及到錢時,才能看透真情。

對於借錢,分兩種人,一種是為了事業,一種是為了生活。事業越大的人借錢越多,你能借一千萬萬,說明你有車有房有事業;能借五千萬,說明你可能是上市公司老總;能借一個億,說明你已經是相當成功的人物了。

對於為了生活需求而借錢的,如果是因為家庭買房,或是置家及家庭大型費用,這個是可以理解的,至少他是一個有一定追求的人,也在考慮未來和家庭,這種情況成年人都會遇到,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如果是天天吃喝玩樂,每天都在因為小錢而借錢,那就說明他不是一個上進的人,還不夠成熟,至少沒有開始思考人生。



夜行人在深圳


想要明確一下,借錢是借別人的錢。借別人的錢來消費、生活。借銀行、刷信用卡不在討論之列。

前幾天我兒子說,有人向他借錢了。我說你一學生,誰會向你借錢。他說那個同學在高中就四處借錢,20、30的,以前不知道就借了,後來一直拖,才明白他就是那樣。反正總會向同學借錢,有機會有藉口就借。

沒有指責那孩子的意思,但習慣確實不好。在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借錢中,他逐步向借錢度日發展。

分析了一下,有兩類人,特別容易變成這樣的人,一是受教育少、家中溺愛的,二是曾經發達過的、後來中落的。

可無論是哪種人,必定經歷過借錢不還,也沒遇到太大麻煩的時刻。而且,不止一次。

一個人習慣的形成,就是在一次次行動中,獲得了一些心理上的滿足。

好的習慣,對自己有利於他人無礙,而壞的習慣,常常是損人不利己。

為什麼損人不利己,他們還要去做呢?舉個多年前我們小鎮上家喻戶曉的例子。

鎮上兩個老光棍,家裡電器只有兩件,電視和錄音機。晚上睡覺的時候,發現錄音機不見了。找來找去,最後是鄰居小春偷走了。小春是他們鄰居,家裡的獨苗,他爸是包工頭,在鎮上算是很有錢的人家。家裡有比錄音機更好的音響。大家都不理解,家裡又不缺錢,他想買10臺都可以。小春說,我不是想要,我就喜歡翻牆進去、拿東西出來。

多年之後,學習心理學才明白,他說的是實話。

這種行為叫認知失調,通俗講就是你看到的和他看到的不一樣。你看到的是水在0℃結了冰,他看見的是,冰在30℃的水裡沒有融化;你看見的是他偷了東西,他感受到的是這個過程很開心,不去做就非常難受。

這是認知上的一個缺失。

說回借錢的人。兩種人都有認知失調的問題,形成的原因又不太一樣。

第一種人,主要是因為知識積累少,沒有長遠規劃,經濟上尤其如此,一路借一路花。如果看見你有錢,不借一點他難受。並且誰借給他,他就老向誰借。沒借給他錢的,他一般也不會恨,只是覺得這事沒有辦成,有點難受。也許你覺得折了他面子,他其實就沒往那方面想。

第二種人,有過錢,自信自己可以駕馭資本,借別人錢覺得理所當然,他覺得錢在他手裡作用更大,相信自己有機會掙大錢。典型的“由奢入儉難”。

共同的地方是,他們都沒在意別人也是有計劃支出的。

那到底借不借給他錢呢?

推薦朱之文的借錢法:買車買房(消費)的一律不借;買農機設備、幹活掙錢的,借。

牢記老祖宗留下來的話,借急不借窮。

————————

▶️我是@窗前閱,朗空清風中,朝著愉悅和幸福的方向前進。歡迎關注留言討論。


窗前閱


還有的人看不清自己的能力,總覺得自己是滿腔抱負無人識,想盡辦法的去借錢創業,對自己期待太高,不接地氣,到頭來輸得一敗塗地,只能借錢度日,渾渾噩噩的過生活。

說白了都是不夠腳踏實地,無能真實地做自己、過生活,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的事兒,總是想讓自己“打腫臉充胖子”,非要擠身到所謂成功人的行列裡,讓自己看起來穿金戴銀的,享受那種被人目光追隨和羨慕的關注,活得太過於虛幻。


愛吃桃子的狐狸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借錢人分為幾種,第一種是短期借用,緩解當前壓力;第二是生活遇到了困難和不如意之事,所以需要借錢解決困難;第三是樓主所說借錢度日子的借錢人。

俗話說有幾有還,在借不難,而樓主所說的借錢度日子之人,肯定是好吃懶做,不務正業,整天想著如何在好友、親人中尋找機會借錢度日子的,這種人一般是不值得可憐、不值得憐憫、不值得同情的,這類人一般是抱著不善意的心態的。

另外第一、第二種借錢人是真正遇到了困難,所以借錢度過難關,所以值得同情,甚至我們是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幫一幫的,可以在我們有限的範圍內適合情況進行一些人之常情的心態下幫助幫助。


愛在鄉村遊


這些人對於錢沒有什麼計劃,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然後是對於消費缺乏理性,很少考慮消費的時候考慮自己的承擔能力,就是所謂超前消費;第三,對於享受過於追求,就是人們提起的精緻生活。這樣,很快就缺錢了,要麼借貸,要麼找能想到的人借。更可怕的是,往往還不把還錢列入計劃,滾雪球似的欠款越來越多,最後是蝨子多了不怕癢,走入絕境。個人感覺,最起碼應該有個基本的理財計劃保障自己。


你的名字正在審核中


題目已經界定“總是”和“過日子”,既然是過日子,就是指日常開支,一般不包括偶爾的投資性內容,所以說,借錢過日子就不應該,除非是偶爾,如果是“總是”,只能說明已經是長期的入不敷出,難以為繼。至於這種人的心態不外乎有兩種,一是無奈,確實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二是“混日子”心態,無能力或志向,不求創新致富,只求基本生存,但不失信用,不忘勞作,始終處於掙錢,還錢,借錢的循環中。


追夢齋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借錢之人,必有種種前因後果,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各種目的、緣由五花八門,歸納起無非三點:

1.愛慕虛榮之人。此種人都是貪圖享受,喜歡愛面子,充場面,內心極端脆弱;遇事不能同甘共苦,更不會伸出援手。

2.貪得無厭之人。此種人本身並不貧窮,但是喜歡佔便宜,投機取巧;慾望無限放大,總是認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只有不斷索取。

3.生活受阻之人。此種人大部分懷才不遇,或是時運不濟,一旦翻身做了主人,朋友遇到難事,她不會視若無睹、落井下石;而是真心相助。

俗話說,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只有真正需要的人,願助其脫困;至於那些不願努力、不求上進之人,須睜大眼睛看清楚。


擺渡人老七58569966


因為現在的生活節奏快物價高,掙得工資和要支出的的錢已經完全不成正比了,所以的借錢度日!




A像風一樣自由_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能夠借錢也是一種能力。比如臉皮夠厚。

我堅持的原則,這個時代,不要借錢給別人,如果他信用好,銀行針對借給他,如果不好借錢就是送錢。

經常借錢的人都是失敗的人,離他遠點,再遠點

不然,當他對你說:我憑本事借來的錢,為什麼還你的時候,你哭都哭不出來了。



昆明作家夢影


靠借錢過日子的人有,但我認為這樣的人是極少數。

記得小時候我們孩子多,生產隊年底分紅,常常因為口糧多,屬於超支戶,年年需向隊裡借錢過日子。那時超支戶很多,沒有誰覺得低人一等。

現在不一樣了,靠借錢過日子的人,會覺得難堪了,親威朋友誰願意無償幫助你?除非遇到突出災禍,否則沒有人會經常借錢給你。

這個社會很公平,只要你勤勞肯幹,生存不是問題,不需要靠借錢過日子。花自己掙來的錢心安理得,堂堂正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