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线上”授课送良方 群众“线下”点餐得实惠——铜川市“科技之春”科普微课堂助力春耕生产侧记

惊蛰刚过,铜川的天气一日一日变暖,道路两旁的迎春花、梅花争相开放。随着全市春耕备耕、复工复产的有序展开,整个城市全面“复苏”,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

家住耀州区关庄镇麻子村的安玲朝,这几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铜川科协”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科普微课堂”,高兴的乐开了花。“农民栽种果树就怕没有技术指导,今年受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大家扎堆培训有点行不通,这个科普微课堂把事办到了咱农民的心坎上了,好的很!”

靠着打零工盖起小洋楼的他,心里一直不瓷实,零工受季节影响有时就没活。2018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栽植了4亩多的樱桃树,眼看今年就有部分果树挂果了,但果园技术管理成了他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和安玲朝一样犯愁的还有宜君县哭泉镇杨家寨大队圪劳组的江社平,40亩的玉米地今年如何选种、施什么样肥?技术指导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月27日,全市农业农村暨脱贫攻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后。如何让疫情打乱的春耕备耕节奏活跃起来?如何让科技工作者在农技服务中献智出力?如何让农民足不出门就能学技术掌握本领?成为了市科协干部结合当前工作思考的课题。

“疫情防控严峻复杂,春耕备耕刻不容缓。动员各学会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推行‘不见面、事照办’服务,开展科技之春“线上”全方位农业科技培训和指导,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充电’需求,把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和农业生产实用技术送到一线。”市科协班子成员讨论时说到。

“您好,杨老师,我是市科协张小伟。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们计划开展‘线上’微课堂”工作,邀请您把种植玉米的技术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向农民朋友分享……”“我有时间,没有问题。咱农业科技工作者就要和农民朋友打交道,身上就要有“泥土”味,技术就要在田间地头发挥作用……”

宜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杨邦民的真诚答复,也验证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疫情防控,帮助农户春耕备播生产的初心和写照。

市果树试验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袁锋印,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林业高级工程师陈彦斌,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王增龙,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高级畜牧师李景河,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天气气候高级工程师张淑敏等12位科技工作者第一时间响应,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选题、备课、录制视频。

“花叶和叶芽的形态很好区别,春季复剪就起到一个调整花量和质量的作用……”

“种子萌发二十度、苗齐苗壮产量高,播种前要选好种、 秕粒全部要剔除,种子表皮不透水、晒种处理很关键……”

“蛋鸡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注意温度和避光,冻干疫苗一定要放在冷冻室……”

如何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和修建,如何种好玉米、黄芩,如何在禽畜(蛋鸡)养殖中做好防疫等等问题,科技工作者通过视频一一解答。

疫情发生以来,市科协第一时间号召各县区科协、市级各学协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全面进入战斗状态,在治病救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等工作中,冲锋在前、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科技抗“疫”,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眼下,春耕正酣。他们又以“科技之春”活动为平台,最大限度发挥科协组织优势,以科技力量助力全市春耕生产。

2月28日,参加微课堂视频录制的陕西省樱桃产业技术体系产业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市科协副主席赵晓军向摄影师提出询问。“刚才风声有点大,录制的效果不佳,农民朋友听起来不顺畅,咱们再录制一次,一定要把服务群众的事做好做细做出成效。”

这样的“较真”在视频录制中随处可遇。耀州区泥阳村、王益区文明塬村、宜君县哭泉村……留下了科技工作者不讲辛苦只讲服务的身影。大家还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广泛征集农民技术培训需求,制定出了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让科学技术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与视频录制的张小伟,这几天一边忙着协助科技工作者拍摄赶制教学视频,一边结合农民需求更新完善“专家送良方、视频在线点”菜单。他看着在微信朋友圈和区县信息发布平台陆续弹出的苹果、樱桃、花椒、核桃、小麦、中药材等科学种植“套餐”视频,欣喜地说道,“‘科技之春’科普微课堂推出的13期视频,可以不限次数为广大农户教授方法、答疑解惑,既提高了春耕生产的培训实效,又可以有效减少了集中培训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

“春耕、春耕敲两下,唤起地里的金娃娃。”目前,打赢防疫阻击战是首要任务,但春耕生产对农民同样重要。在铜川的乡村行走,田间地头一番繁忙景象,处处都可见各自忙活的群众,他们推广使用新技术、新知识的春耕图正在徐徐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