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山西省沁源縣交口鄉有個小山村,以前稱為作坪村。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村武委會指導員趙正中,當時的抗日政府把英烈的出生地作坪村,改為正中村。

這是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我的家鄉在山西晉南垣曲縣東灘村。姥姥家卻在晉東南的沁源縣,其實有一段難忘的故事,我的母親叫杜愛花,4歲時日本鬼子進村掃蕩,母親便隨大人們上山避難,那時的沁源是日寇實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較嚴重的地區之一。在山上母親和老人走散,被一名日本翻譯官帶到垣曲。日本宣佈投降後,我的母親留在長直的交斜,即現在的西交村,在那戶人家呆了一年,對待母親很是不好。後被老縣城所在地古城村一戶沒有兒女的趙家收養。

母親子妹4個,在家排最小,上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其中,大哥參加了八路軍,姐姐也走上了革命道路,二哥過繼給了叔叔家,母親又失散了。老人身邊無一子女,只好又收養一個閨女。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母親與家人失散3O年後,終於找到了家,找到了親人。可惜,母親的父母已故,只好到墳上祭奠。

我的母親在家雖最小,但去世最早。如今,我的大舅、二舅也離開了人世,姨姨已經90多歲高齡。

我曾先後3次去過我的姥姥家,沁源縣正中村。該村地處交口鄉西北端,204戶,787口人,4個居民組,耕種千畝土地。為全縣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之一。13年前,我去正中村時用相機簡單記錄了一下這個小山村。

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公路邊豎著一塊村名牌,清晰可見。

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站在山坡上瞭望,俯拍了這個村莊。

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村裡有條溝,建有小橋,村民就分住在溝裡兩邊。

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這是姥姥家的老宅,是母親的出生地。

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村內建築大為土木結構,這個很有特色,用石頭壘的窯洞,上面蓋有土房子。

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這戶人家樓門雖然簡單,但院裡十分乾淨。

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巷道里一位村民騎著自行車而來。

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石頭板壘的牆壁,是山村的自然優勢。

沁源縣正中村,一個革命老區村,那是我的姥姥家

老牆一角留在那裡,是個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