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經方大師王付教授運用經方合方辨治耳源性眩暈案例分享

主辦單位: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

承辦單位: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臨床教研基地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中醫門診

河南經方醫藥研究院張仲景學術研究中心


全國著名經方大師王付教授運用經方合方辨治耳源性眩暈案例分享


徐某,男,39歲,鄭州人,有多年耳源性眩暈病史,近因病友介紹前來診治。刻診:頭暈目眩,天旋地轉,食則即吐,時時嘔吐痰涎,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手指顫抖,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質淡,苔白膩,脈沉弱。辨證為脾虛痰飲,肝寒鬱風證。其治當健脾利飲,溫肝行氣,益氣息風,以澤瀉湯、吳茱萸湯、四逆散與藜蘆甘草湯合方:澤瀉15g,白朮6g,吳茱萸24g,紅參10g,生薑20g,大棗12枚,柴胡12g,枳實12g,白芍12g,藜蘆1.5g,炙甘草12g。6劑,以水800-1000ml,浸泡30分鐘,大火燒開,小火煎煮40分鐘,每次服用150ml;第2次煎煮15分鐘;第3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鐘,每日1劑,分3服。

二診:頭暈目眩減輕,食則即吐好轉,以前方6劑。

三診:頭暈目眩較前又有減輕,食則即吐及煩躁不安基本消除,以前方6劑。

四診:頭暈目眩較前又有減輕,手指顫抖好轉,以前方6劑。

五診:頭暈目眩較前又有減輕,仍有輕微嘔吐痰涎,以前方加陳皮24g,6劑。

六診:頭暈目眩未再發作,諸證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療30餘劑,諸證悉除。隨訪1年,一切尚好。

用方體會:根據頭暈目眩、嘔吐痰涎辨為痰飲,又根據倦怠乏力辨為氣虛,因手指顫抖辨為風,又因情緒低落辨為氣鬱,更因煩躁不安、舌質淡辨為肝寒,以此辨為脾虛痰飲,肝寒鬱風證。方以澤瀉湯健脾利飲;以吳茱萸湯溫肝化飲;以四逆散疏肝理氣;以藜蘆甘草湯息風化痰。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