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高中想选历史的话,在初中阶段应该打好哪些基础?

五分音


你好。新高考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文理分科将成为历史。新高考科目是“3+1+2",“3“是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1“是物理和历史中选一科,“2"是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中应选两科,共12种组合。

现在在谈初中,已为升入高中作准备,这个做法好,值得宣传推广。在初中要做的准备,就是把必考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基础打实打牢,语文将由现在高考的150分提升到180分,数学也将由现在的150分提升到200分,英语分数可能有所降低。至于其他选学科目,只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行了,有些科目在初中基础上会扩深、扩宽、扩大,不必花大多的精力去准备。


HX教师


历史就像一本书,任你读任你选,但终其一身又能读多少,选多少呢?学到用时方恨少!在我七八岁时,我的一位本家哥哥(当时他己七十多岁,老学旧)对我说了一句话,人就像麻袋,知识就像石头砖块土皮沙石木棍等,你往里装吧,不要论好与坏挑三捡四得,我终身受益,特别是高考受此一益,语攵多得了三十多分!所以我还是建议在安成学业要求的基础上尽力博览群书吧!那才是捷径!


用户7195786039850


目前新高考改革已经推至更多地方,文理分科将逐渐成为历史。以浙江省为例,目前的新高考改革主要就是“七选三”,即从理化生、政史地、技术七门学科中选出三门,计入高考成绩。

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主要区别,在于高中历史在考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再是单纯的对历史知识的识记。比如对历史材料的快速阅读与概括能力、对历史规律的分析、文言文阅读能力、史论结合的能力等等。

因此,如果高中想选考历史的话,在初中,一是应尽可能先把基础知识打牢,建立自己完善的知识体系;

其次,应该经常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自己的历史观察能力;

第三,可以试着就某个历史命题写一些简短的分析文章,史论结合,言之有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可以适当看一些高中的历史试题,大概感知一下高中历史的难易程度,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学习中,适当侧重这方面的学习。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看法!欲了解更多历史知识,请关注




每天了解一点历史


我是一名山西省太原市的初中历史老师,初一初二初三班我都带,下面我来回答一下上述问题: 初中历史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高中历史才会学好

首先,历史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甚至是大学。学的历史无非就是中国史和世界史,都会讲述从远古时期到我们今天的历史,只不过是历史的纵深度不同,初中阶段学的浅,是按照历史沿革顺序来讲述。高中阶段相比较初中来说,就要深一些,按照专题去讲述。我们来举一下例子,初中阶段中国古代史在七年级上下册学习,按照朝代更迭顺序来看,可以分为: 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六部分。高中阶段按照专题来分,高一必修一学习政治史,高二必修二学习经济史,高三必修三学习思想史

其次,历史考试已经不是以前干瘪的应试教育了,初中题出的很灵活,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说明”“认识”“理解”类的题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失分

再次,初中阶段学校老师给学生讲解是一课一课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单个的知识点,而没有整理过的知识点就是独立的个体,只是背下来,根本不会使用。不光如此,学生们还容易忘,导致考试前历史复习时间占比很大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

第一步: 必须把课本上的每一个细小知识点理解清楚,也就是说自己可以给讲解清楚,这才算理解

第二步: 要去梳理框架,梳理线索,历史是贯通的,所以线索梳理会让你对这一部分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同时也方便你去记忆,减少背诵时间。(后面配图会有对秦史细化的框架梳理)

第三步,题千万不要浪费,要在你对这个知识点掌握之后再去做,事半功倍。当然做题要做两次,第一次是你刚刚理解清楚新的知识点,这个时候做题会加深映像。第二次你要隔一段时间来检测,这样题才会有价值

初中阶段的学生,把上述三点做好,每次历史考试也可以考一个高分,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打一个好基础



楠音


如果同学们想要在高中时选择历史学科,那么就要在初中时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将初、高中的历史课程更好的衔接起来。同学们想要学好历史课就要注重打好学科基础,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后,很多同学都感觉到历史课很难学,即使花了大力气也学不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找不到方法无从入手。所以同学们要在初中的时候,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打好历史学科的基础,为进一步在高中阶段学好历史做好必要的准备。在初中阶段,许多的学生对历史课不重视,当作副科来对待。各别学校的老师也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死记硬背的东西是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的。而到了高中,新课标要求的“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就无法体验,无法理解,无法形成能力。所以,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在意识到自己历史基础差时,就要想方设法让老师指导自己打好基础,为自己进一步学好历史做好必要的准备。以下几点望同学们参考;

第一,同学们要注重自己掌握历史时期特征观念的培养。历史是过去的东西,是不同时期不同的史实,它们都像是被一条线串联在一起的一样,都是互相衔接的。所以学好历史知识,理清历史线索是很重要的。而不同的历史时期正是引导我们去把握历史知识的一个很好的线索,同学们必须很好地加以利用,因为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文内容是按不同时期的历史知识专题设置的,所以新课程和旧课程不同,新课程是以理解探究为主,再不是以前那种死记硬背,已经淡化了具体时间的记忆,它是以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特征为线索,理清不同历史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想学习好中国历史,我们必须对中国历史朝代有个清楚的认识,同学们要有阶段观念,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的阶段突出来,把不同的时期进一步细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达到了轻松掌握知识的目的。

第二,同学们要重视教科书,读好教科书。历史教科书,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同对它还是中考、高考历史命题要考查的基础知识的基本依据。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重视和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这样才能牢牢地巩固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在教学中,老师们对教科书的处理,不仅局限于作为课堂上教学工具,更主要的是把它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依据。老师们会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是读目录。古人云,目录学是读书入门的向导,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是教材最简要的线索,在历史教学中,可借助它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阶段即过程及重要线索、阶段特征和看出并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们跟侧重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及教材的具体内容。2是读引言,每课标题下方框内的文字往往是中外时代背景揭示、内容提要与历史线索的归纳摄括,读好引言,能使学生对该课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学生起来心中有数,目的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掌握。3是读课文,课文是学生的精读部分,现行教科书的正文大以“叙事为主,兼有议论”。同对,还附以史籍节选、诗、词、曲、民谣、名言、对联、小说、数据表格等这些有助于理解观点的文献资料,但其行文问有线索、有重点、有史实、有结论。因此,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科书也必须做到:史论结合,理清层次,提练要点,推敲字句。4是读图表,历史图表是形成具体空间概念的有力工具,结合图表分析历史事实,理解历史观点,比凭空想象,机械记忆效果要好碍多,而且,也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主动探究要求.如阅读比较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可以图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数量、分布等信息来理解列强对中国侵略利益的扩大,列强人侵对中国社会的危害的加深。此外,还有读注释、读军表等;注释是接着对正文内容所作的提示、说明、解释和补充,阅读注释可以加深理解课文,拓宽知识视野。历史年表是附录于教科书之后的纪年表和大事年表。

第三,同学们要学会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形成能力基础。学习效果不外乎通过解题能力去体现,学习好不好,能力高不高,会不会学习都是通过解题去验证。所以,学生的解题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方方面面,历史科测试题型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主要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而非选择题是以材料分析题为主,已淡化了问答题与一般材料题的界限。关于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我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每次测试的讲评中都会结合解题的题目给学生强调常用的一些方法,如排除法、筛选法、重点突破法、猜测法等,这里我不做详细的论述。由于现在新课程改革,在测试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史料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选择题的命题也趋于材料化,所以同学们更要去着重的学习如何阅读分析材料,提高解题能力,在学习中,同学们还要想方设法的提高材料题的解题能力的方法等等。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冒犯或侵权请提前告知以便删除,如果大家对作者的回答比较满意,请您留下支持,谢谢!



寂静漫谈


如果说,初中历史,对信息的记忆,远多于对资料的阅读分析与评判表达,那么,高中历史,不仅大大增加了对信息的记忆,更是加重了对大量历史资料的阅读分析与议论表达。

相对于机械的记忆,阅读与表达是一个技术活,需要通过训练获得方法、通过践行获得功夫,通过时间获得熟练。

方法上,可以把历史作为专题语文来学习。语文学习的重点是阅读与表达。表达有口头表达(演说)和笔头表达(论写)。

不同于普通语文,历史学习在于其专业性,所读所写,皆是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比较,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初中所无法比的。尤其在解题方面,历史的信息更广泛,分析更综合,写作更专业。为应对高中历史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打好基础:

一、打下宽泛而系统的历史知识包括故事数量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基本限于课堂和课本上,知识深度没有,广度也很有限,不足以支撑高中历史大厦,必须拓展课外学习和实践,建议通读原文《史记》、《资治通鉴》、涉猎24史再加清史稿,除了中国史,还要涉猎世界史,尤其欧美史。多读多记多讨论以播种心田。

二、打下专题阅读与学术写作方法基础

初中的阅读与写作,偏重于散文。走进高中,专题深度阅读与学术专业写作模式,成了读写的主流。为应对高中学习,应在初中毕业前,掌握基本的历史专题阅读和学术写作的方法。

三、打下国学经典人文阅读量基础

国学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涉及礼经文史。系统学习,可以成为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历史学者。



村塾先生南山子


1、高中是否选历史,跟高考选科有关系,要在初中或早点给孩子做生涯规划;

如果孩子确定高考选历史科目,这对他学习历史有好处;

2、帮助孩子爱上历史,研究孩子的兴趣点,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让孩子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收获感和快乐感;

3、历史的事件要点背诵和阅读的记忆技巧培养,基础知识点要打牢,该背要背该记要记;


历史老学生


事实上,真正喜欢历史从初中开始培养已经晚了,从小就应该灌输兴趣,从听或者读一些历史故事开始,慢慢开始自觉去了解更多历史典故,再大一些,可以家里孩子房间挂一些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这对孩子来说是最直观的,了解世界各国地理位置和中国历代疆域变迁,再年龄大一些,弄懂各朝各代顺序、兴起和覆灭的原因,横向比较同时代世界上处于什么朝代以及前后的变迁过程。历史是有趣的,到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为了高中学历史在初中去培养就能成功的。


马斯绎


“升高中选历史的话,在初中阶段应该打好哪些基础?”

我们认为,如果喜欢历的话,应该首先学好“中国古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近代史”。

只有这样掌握了它们的基 础知识,而对以后中外历史了解更深、更具体、更全面中外历史才是关键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通晓人类历程,才能知哓掌握人类未来生存发展走向!


东方272049181


初中阶段建议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很厚的一本书。如果能坚持看完,说明对历史很感兴趣,如果看不完,就没必要高中还盯着历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