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有門道,泡對了才有功效!

民間諺語“天天泡腳,勝過吃藥

”。尤其是進入冬季,為了防止“寒從足下生”,不少朋友開始泡腳,專家很贊同這一養生方式。

中醫認為“春浴足,可疏肝昇陽;夏浴足,可固氣養心;秋浴足,可潤肺健脾;冬浴足,可暖腎培元。”

但是,泡腳也是有門道的,泡對了才有功效,泡錯了適得其反!

泡腳有門道,泡對了才有功效!

首先,冬天泡腳警惕這三點

1、飢餓飯飽不泡腳

泡腳和洗澡一樣的道理,在吃飽喝足後泡腳並不是放鬆,而是對身體的殘害。由於食物的消化需要一定的時間,此時如果用高溫熱水泡腳則會影響消化。

同時,飯前泡腳其實也不可取,容易導致低血糖。所以要泡腳的話,時間最好選在飯後一個小時,而且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為宜,此時才能起到血液循環,緩解壓力的作用。

泡腳有門道,泡對了才有功效!

2、泡腳水溫不宜過高

很多人都認為泡腳水溫越高越好,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水溫高容易燙傷,而且從皮膚科來講,腳是不能天天泡的。

人體皮膚有一個耐受度,人體在接受外部熱量時,溫度控制在42℃-45℃為宜

tips:建議體質虛的人泡10分鐘,體質好的人泡15分鐘即可,而且,水溫最好在37℃-40℃之間。

泡腳有門道,泡對了才有功效!

3、痛經的女性慎用藥泡腳

有些女性認為,出現痛經後,泡個腳會讓身體暖一點也許痛經就能緩解了,這種做法雖然有一點效果,但是不能隨便在水中加入中藥材,因為引起女性痛經的原因有很多,若不對症非但不能緩解疼痛,反而會加重症狀。

教你天天泡腳法

1、要用桶來泡腳

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裡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

tips:木桶雖然保溫效果好,但太沉太貴,使用不方便,可以到超市買高一些的塑料桶代替,一邊泡一邊加熱水。

泡腳有門道,泡對了才有功效!

2、最好在晚上7~9點泡腳

一般人都會選擇在臨睡前泡腳,這樣一是方便,二是利於睡眠。晚上7~9點,是腎經氣血最弱的時候,泡腳正好可以補充氣血。

每次泡腳一般以泡到全身發熱,有微微出汗,就算是泡好了,泡完腳後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最好是一邊泡腳,一邊喝溫水或生薑紅糖水,讓身體內部多產熱,通過出汗讓寒溼及時排除體外。

3、泡腳水的溫度

這要視每個人具體耐熱程度而定,剛開始泡時溫度可以低一些,然後再慢慢地增添熱水,不斷加溫,泡到全身發熱為止。

tips:人的正常體溫是36℃~37℃,泡腳的水溫要比正常體溫高出2℃~3℃,約為40℃。腳上繭較多的人,水溫可適當高一點;小孩皮膚嫩,水溫要低一點;糖尿病患者,因為腳部皮膚不敏感,所以,水溫也要低一點,過高易引起皮膚燙傷。

泡腳有門道,泡對了才有功效!

4、泡腳的水中不要隨便加東西

最好不要在泡腳的水中隨便加東西,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健康情況不同,所以不要隨便加東西,在熱力的作用下,泡腳用的藥物是很容易吸收的。搞不好的話,會起到反作用。

tips:如果身體內寒氣重時可以加艾葉一起泡,但不能天天加,一週加1-2次,艾葉加一小把就可以了。

腳氣嚴重的人可以在泡腳的水中加入醋,能殺菌、止癢。

5、怎樣算是泡好腳了呢?

那就是泡到你的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的。只要出微汗就OK了,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這也是證明你經絡是否通的一個辦法。

泡腳有門道,泡對了才有功效!

6、錯誤做法

*空腹飢餓狀態泡腳。

*飯後即泡腳。

*極度疲勞泡腳。

上面幾種狀態下泡腳,會導致消化不良或者氣血虛弱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等症。

7、泡腳後的按摩

就刺激經絡而言,泡腳是前奏,按摩刺激才是主題。

*用手按摩腳底,常用的是湧泉穴。

*踩鵝卵石,幾十塊錢很便宜,買一塊人工做的板子,泡完腳踩踩,加強疏通經絡。

當然做這些,一定要穿上襪子,不要裸露,尤其冬天容易受寒!

泡腳有門道,泡對了才有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