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2019正式進入倒計時,又到了寫總結展未來的時候。今年車市,“寒冬”成為關鍵詞,去年到今年,無論車市怎樣風雲變幻,“寒冬”儼然成為了主旋律。

面對車市下行,車企除了苦練真功夫、夯實競爭力以外,還有一種途徑便是抱團取暖,合作共贏。今年以來,車企與車企之間的“牽手”頻繁發生,這些“冤家”能夠握手言和,雖表面讓人意外,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車企與車企合作不外乎能夠整合資源、揚長避短,從已合作車企來看,其合作類型又可以分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新能源等幾大類。


奔馳寶馬聯合佈局出行業務

從“相愛相殺”到合作共贏

俗話說的好,“不是冤家不聚首”。奔馳和寶馬,作為兩大豪華品牌,雖算不上是不共戴天的死對頭,但兩者還是相愛相殺了近百年。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今年年初,寶馬與戴姆勒宣佈成立合資出行集團,雙方將共同出資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5.8億元),成立五家合資公司,各持有合資公司50%的股份。這家公司將原本分別屬於寶馬與戴姆勒的14個品牌整合成ReachNow、ChargeNow、FreeNow、ParkNow、ShareNow五家公司。計劃將全面整合雙方的出行服務網約車、停車、充電、物流貨運與汽車租賃等方面提供“五位一體”式服務。簡單來說就是:打車、充電、租車、運輸、停車,幾乎囊括一切地面出行需求。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奔馳寶馬組CP,作為“德系三劍客”之一的奧迪就有點落單的感覺了。很多網友調侃到:說好的德系三兄弟,你們倆老是不帶我玩。


福特與大眾攜手

深耕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

一個是成立於美國的百年車企,一個是屢獲全球銷量冠軍的德國車企,在汽車業大變革時代他們終於決定牽手,試圖實現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新輝煌。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7月12日,福特與大眾官宣,將進一步強化雙方的全球戰略聯盟關係,將合作領域擴展至電動汽車領域,同時加強與Argo AI的合作,將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共同引入美國和歐洲市場。兩家公司表示,大眾將向福特的自動駕駛汽車合資企業Argo AI投資26億美元,福特將利用大眾的MEB電動汽車平臺,並計劃在2023年在歐洲市場推出一款規模量產的純電動汽車。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其實,早在2018年6月,福特與大眾就傳出了商談合作的傳聞,不過直到2019年1月15日,雙方才在底特律對外宣佈,將結成戰略聯盟。而半年之後,雙方再次官宣深化戰略聯盟。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合作也可以看作是各取所需,大眾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的美國,2018年僅取得63.6萬的銷量,而福特是249.0萬。大眾與福特合作,或能提振大眾在美國的銷量。而使用福特的工廠生產大眾汽車,可以使大眾低成本的擴大在美國的生產成本,也能使福特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

所以,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豐田牽手比亞迪

共創合資公司,開拓純電動領域

五個月前,豐田一前一後與寧德時代、比亞迪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關係;五個月後,豐田與比亞迪電動汽車的合作終於塵埃落定。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11月7日,豐田汽車公司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立純電動車的研發公司簽訂合資協議。雙方將各出資50%在2020年成立新公司,用於開展純電動車及該車輛所用平臺、零件的設計、研發等相關業務,而新公司將由雙方從事相關業務的人員組建。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根據豐田汽車規劃,到2025年銷售約550萬輛電動汽車,包括傳統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純電動汽車EV和氫燃料電池汽車FCEV。其中,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將佔到100萬輛。這比豐田在2017年12月之前定下的2030年完成55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提前了整整5年。反觀比亞迪,其自1995年起步於電池事業以來,並已掌握了電池、IGBT、電機、電控等電動車的核心技術,目前已成為了能夠提供包括電動車以及動力電池在內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豐田和比亞迪都是在新能源方面有著長久的佈局與技術經驗,毫無疑問,這兩家車企聯手,共同開發純電動車和動力電池,可以說是各取所需,更是強強聯合。


FCA和PSA全面合併

組建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

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和標緻雪鐵龍集團(PSA)兩大汽車集團在12月19日正式同意合併,根據雙方發佈的聲明顯示,雙方已簽署一份具有約束力的聯合協議,該協議旨在促成兩家集團的合併,新的集團雙方將各佔據50%的股權。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PSA與FCA緋聞不是一天兩天了,合併後的新集團將成為全球銷量第四、收入第三的汽車集團,產品線將覆蓋超豪華車、豪華車、主流乘用車、SUV、卡車與輕型商務車等多個細分市場。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在合作前,FCA排名第八,PSA排名第九,實力無法與銷量破千萬輛的大眾、豐田以及雷諾日產相提並論,但是新集團將整合雙方的地域、品牌等優勢,向排名前三的三位巨頭髮起挑戰。


上汽廣汽抱團

全方面展開合作

這幾天,國內兩大汽車巨頭開展合作傳遍了“朋友圈”, 這是中國地方國資委旗下汽車集團公司首次進行戰略合作,因此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12月23日,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廣汽集團和上汽集團將聯合開發核心技術、共享產業鏈資源、聚焦新商業模式以及合理拓展海外市場四個核心領域。

車企之間紛紛結盟,抱團取暖真是出路?

從兩大集團目前遇到的挑戰來看,雙方確實有共享資源、共創規模經濟的必要。銷量、利潤雙雙下滑是兩大集團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抱團合作,對上汽集團、廣汽集團來說,都是提升效率與競爭力的好辦法。當然,兩大國字號企業如何順利度過磨合期、擦出火花,對雙方的經營智慧是一個巨大考驗。

馬曰:

在全球經濟放緩以及車市下行的大環境下,汽車企業面臨的壓力日益劇增,各大車企紛紛抱團取暖,結盟便成為最有效的解決方面。但結盟也並非必然,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推動車企抱團發展,或許是目前車企突破困局的辦法之一,但並不是唯一。

因為對於聯盟來說,只要有利益存在,就會有矛盾爭端,這也是車企結盟下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但無論怎麼說,不管是車企結盟,還是車企與科技公司結盟,都有利於未來汽車技術發展和滿足日益刁鑽的消費需求。

所以,2020年或許會出現更多的車企與車企、車企與科技公司的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