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拖拉的理由都不同,家長要做到對症下藥

萬老師你好,孩子現在上三年級了,每天寫作業總是要不停的催,好容易開始寫了,也是慢吞吞,一會摸摸這個,一會摸摸那個,我該怎麼辦?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鉅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兒童人格教育》

拖拉的主要原因:作業太多、太難,孩子有畏難壓力,信心不足,拖延是孩子用來應對壓力的武器。家長追求完美,打壓,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佈置一些額外的作業,導致孩子動力缺失,拖延是反抗家長的手段。家長對孩子的事情過度包辦、插手太多,導致孩子“失能”,拖延是孩子沒有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現。

解決方法:1、考量孩子是否因為覺得任務太多太難。家長需要把任務細分成幾個小塊,可以走到孩子身邊問“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媽媽幫你一下?”每次只完成其中一個小塊就讓給予孩子一定的休息時間,這樣孩子就更有信心開始著手學習。2、和孩子一起訂立時間規則。比如做語文用 20 分鐘,數學用 20 分鐘等。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還可以根據完成的快慢進行獎勵或懲罰。當然這個獎懲規則必須要提前跟孩子商量好,對作業的質量也要有要求。3、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比如做作業,讓孩子自己選擇先做什麼作業,後做什麼,是否需要跳過題目做下一題。同時,溫柔堅定地對孩子說:“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現在到了睡覺的時間,沒寫完也不準寫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適當地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逐漸建立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