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解決高學歷剩女問題

隨著新加坡經濟的騰飛,湧現出大批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女性,但由此也帶來一系列對新加坡傳統社會的衝擊。198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數據分析報告顯示:新加坡當時的大學畢業生中有一半左右是女性,其中近2/3都小姑獨處,因為這批受過教育的女性找不到受過同等教育的男性願意娶她們為妻。對於很多傳統家庭而言,母親也不希望學歷不高的兒子娶個高學歷媳婦過門,以免媳婦騎到自己頭上。當時的數據還顯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生育少,而且少得多,完成大專教育的婦女平均生育1.6個子女、完成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婦女平均生育1.6個子女、完成小學教育的婦女平均生育2.3個子女、沒上過學的婦女平均生育4.4個子女。

這種局面讓李光耀感到擔憂。他主張“人才是新加坡的第一戰略資源”,而“一個人性格習性的塑造,近80%是先天遺傳的,大約20%則取決於後天的栽培。”從這一優生論出發,李光耀認為高智商的夫婦更有機會生育出聰明的孩子,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不僅應當要結婚,還應該多生育。1983年8月,李光耀在國慶群眾大會上出人意料地表示:“新加坡的男性大學畢業生若要他們的下一代有所作為,就不應該愚昧地堅持選擇教育程度和天資較低的女性為妻。”這次後來被稱為“婚嫁大辯論”的講話引起了極大迴響,批評者紛紛指責他的“人口優生論”和精英主義。就連執政黨的選票也受到影響,在1983年李光耀高調介入大齡女性婚姻和男女婚戀問題後,李光耀為首的人民行動黨在次年的選舉中得票率一度下降了12%。

但李光耀面對外界批評不為所動。1984年,新加坡政府頒佈新的生育政策,其中包括鼓勵受過高等教育的育齡夫婦生育三個以上子女,對文化水平低的夫婦則控制生育。為鼓勵高學歷男女成家,新加坡政府甚至規定生育第三個孩子的有大學畢業生身份的母親,可以為自己的子女自由擇校。但令李光耀始料不及的是,連大學畢業的母親也提出抗議,甚至不願接受這種優先權。由於這份特權使女性大學畢業生感到尷尬,李光耀最終決定取消該政策。但他希望高學歷女性早點成家、多多生育的迫切心情,可見一斑。

李光耀影響下的新加坡政府一直堅定執行著鼓勵大齡女性成家的政策。住房也成為新加坡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槓桿,當時規定單身男女必須在35歲以上才可以購買組屋,擺明了告訴大家,不早點成家連房子都難以早些有。為鼓勵女性結婚早生育,政府還規定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可以優先解決住房問題。此外,新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