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券商周二看好的六大板塊

農林牧漁行業週報:生豬銷售數據良好 雞苗毛雞價格快速上漲

類別:行業 機構: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李瑤/李峻峰 日期:2020-03-09

雞苗、毛雞價格快速上漲,3月價格有望上新臺階。本週(2月24日-28日)山東地區雞苗均價5.26元/羽,周環比上漲30.20%,同比下跌34.41%;毛雞周均價3.40元斤,周環比上漲7.59%,同比下跌13.04%;主產區雞產品均價11200元/噸,周環比下跌2.18%,同比下跌6.74%。受屠宰場開工率大幅上升疊加運輸情況好轉影響,本週雞苗、毛雞價格延續快速。上漲趨勢。由於雞肉供應量.上升,雞產品價格小幅回調。預計隨著各行業開工率的提升,雞肉需求有望緩慢回升,由於3月中上旬開始毛雞供應或出現斷檔,雞苗、毛雞價格有望上新臺階。推薦關注:聖農發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壇股份。

生豬銷售數據良好,養豬股大漲。3月6日全國生豬平均價為36.91元/公斤,周度漲幅為0.49%,年初至今漲幅8.46%。2月末隨著調運問題緩解,省界處病豬流通增多,疫情有加劇的苗頭;雖然屠宰廠已陸續開工,但實際宰量仍維持低位,對豬價構成支撐;調查顯示規模場補欄積極性較高,仔豬價格不斷.上漲對養殖戶補欄熱情形成抑制。各地豬價: 3月6日遼寧外三元價格為35.15元/公斤,河南為35.83元/公斤,湖北為36.83元/公斤,湖南為39.13元公斤,浙江為40.55元/公斤,廣東為41.20元/公斤,廣西為38.84元/公斤,雲南為34.61元/公斤,四川為39.11元公斤,海南為41.60元公斤。溫氏股份銷售生豬53.12萬頭,銷售均價38.00元公斤;牧原股份1-2月份銷售生豬139.5萬頭,銷售均價32.50元/公斤;正邦科技銷售生豬34.27萬頭,銷售均價37.02元公斤,均重123.09公斤/頭;新希望銷售生豬23.34萬頭,銷售均價33.76元公斤;天邦股份銷售生豬17.10萬頭,銷售均價34.34元公斤。消費淡季來臨,豬價上漲乏力,預計豬價弱勢可延續至2季度末,上半年整體價格走勢偏弱,價格中樞低於2019年4季度。2020年供給缺口繼續擴大達到1000萬噸級別,上調全年均價至33元/公斤,上市公司自繁自養的頭均盈利可達2000元以上。生豬養殖推薦組合配置: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傲農生物等;飼料板塊:持續推薦具備跨週期實力的海大集團。

風險提示:自然災害,畜禽疫情,食品安全事件、國際貿易政策風險

汽車行業週報:車企綜合復工率達84.1%、湖南支持首輛新能源車購買

類別:行業 機構:山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張湃/李召麒 日期:2020-03-09

投資要點

整體:上週(20200302-20200308),滬深300 漲跌幅為5.04%,創業板漲跌幅為5.81%,汽車行業漲跌幅為4.44%,在中信一級29 個行業排名第25 位。

細分行業: 專用汽車以11.37 %的周漲跌幅排行最前,客車行業以1.70 %的周漲跌幅排行最後。

概念板塊: 充電樁、吉利概念分別以12.76 %、12.75 %的周漲跌幅排行最前,智能汽車、寧德時代產業鏈指數行業分別以4.48 %、4.95 %的周漲跌幅排行最後。

個股:汽車行業(中信)上週(20200302-20200308)152 只個股整體實現正收益。其中,華懋科技以26.99 %的漲跌幅排行首位,京威股份以-11.29 %的漲跌幅排行最後。

估值:截至2020 年3 月2 日,汽車行業(中信一級)的PE(TTM)為28.09,新能源汽車的PE(TTM)為29.02。

1)廣州重啟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刺激汽車消費信號釋放;

2)上汽大通與南京江寧高新區共建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

3)工信部:汽車企業綜合復工率達84.1%;

4)湖南對購置首輛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

5)開發智能汽車平臺,廣汽建軟件技術中心;6)疫情預計影響產值300 億元,廣州將再出促進汽車消費政策。

投資建議

長期來看:

建議關注以下領域:

1、整車龍頭:

①國內汽車行業已經趨於成熟化,行業需求空間有限,優質資產有望借力做大;②技術積累雄厚,車型佈局較廣,產業鏈更為佈局完善,業績彈性強,競爭優勢。

2、附加值高、有望實現海外替代的零部件行業龍頭供應商:

①技術優勢領先,議價能力較強,有望實現海外替代;②行業升級空間較大,單車價值量有進一步拉昇的空間,為零部件龍頭供應商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3、聚焦新興產業,如車聯網、新能源汽車、汽車輕量化:

①利好政策多;②產業潛在需求大、業績爆發力強;③產業鏈部分關鍵節點技術壁壘高、突破難度大,技術領先的供應商有望依託產業快速發展擴大規模。

短期來看:

行業: 2020 年2 月,全國乘用車零售銷量較低,疊加疫情影響,預計2月汽車銷量將較大幅度低於去年同期。但隨著全國除湖北地區外疫情逐漸好轉,汽車銷售也將逐漸回暖,預計將於4 月至5 月達到接近同期水平。

行業供應鏈方面,當前汽車企業綜合復工率達84.1%,影響較少。

市場:未來,受到近期外部環境影響,預計仍將維持震盪趨勢,同時,地方政府或將以補助支持購買新能源汽車為契機帶動汽車消費,建議關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乘用車等板塊業績較為穩定的龍頭公司,如:上汽集團、寧德時代、三花智控、濰柴動力、星宇股份、宏發股份、均勝電子。

風險提示

汽車行業政策大幅調整;汽車銷量不及預期;市場風險。

交通運輸行業:海外多國陸續發生新冠疫情 推薦內需確定性較強的快遞板塊

類別:行業 機構: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王婷 日期:2020-03-09

1.事件

當地時間3 月7 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新冠肺炎疫情每日報告(第47 期)稱,在過去24 小時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報告國(地區)新增哥倫比亞、羅馬教廷、秘魯、塞爾維亞和多哥;全球報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過10 萬例,確診病例已達101927 例。

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我們認為,受海外多國陸續發生新冠疫情影響,航空、機場、航運等外向型交通運輸板塊將繼續承受壓制,相對看好內需確定的快遞板塊。具體而言,新冠疫情下,國內公眾通過網絡購買生活物資將持續保持高頻態勢,支撐快遞業務量需求穩中有升,疊加國家持續出臺支持政策和油價下行,物流快遞公司經營成本將有所下降,快遞行業將持續保持良好景氣度。

(一)順豐及通達系快遞公司國際業務佔比較少,海外多國發生疫情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

據wind 數據顯示,2016-2019 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國際業務收入分別為11.01、20.43、26.29、12.02 億元,佔總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1.91%、2.87%、2.89%和2.40%;申通快遞國際業務收入分別為0.03、0.06、0.06、0.03 億元,佔總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0.03%、0.05%、0.04%和0.03%。2017-2019 年上半年,圓通速遞國際業務收入分別為1.16、2.13、1.84 億元,佔總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0.58%、0.78%、1.32%。總體來看,順豐控股以及“通達系”快遞公司國際業務收入近年來逐步增加,但佔總營收比重較小,海外多國發生疫情對快遞公司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

(二)新冠疫情防控增加救援物資運輸需求,促進網絡零售滲透率提升,利好快遞業務量增速。

1、疫情防控期間,國家開通了救援物資的綠色通道,以滿足疫情救援物資和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物資的物流需求。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0 年1 月24 日至29 日,全國郵政業攬收包裹8125 萬件,同比增長76.6%,投遞包裹7817 萬件,同比增長110.34%。

2、“減少外出、不要聚會”的防護倡議,促使網上購物需求有所增長。從電商數據來看:淘寶公開數據顯示,2 月以來,淘寶直播賣貨的廠家同比增長50%,淘寶直播新入駐的主播數量比上月同期增長10 倍,超過200 萬名快遞員已經復工。京東公開數據顯示,居家消費全面增長,其中母嬰類下單金額增長164%,家紡、家庭清潔、家居日用等品類增長110%,食品飲料、酒、生鮮類增長達106%。電商銷售額提升進一步增加了快遞業務需求。

3、受疫情影響生鮮果蔬需求火爆,利好即時配送業務。2 月15 日微信官方數據顯示,從除夕至大年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同比增長149%。京東到家數據顯示,春節防疫期間,全平臺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70%。除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以及盒馬生鮮、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外,傳統快遞企業在過去幾年中也逐步佈局了同城即配市場,如順豐的同城急送業務、圓通的計時達、韻達的雲遞配。疫情期間生鮮果蔬線上交易量的大幅提升將拉動即時配送業務量不斷增長,預計將為傳統快遞貢獻新的業務增長點。

我們認為,隨著快遞企業的逐步復工,受線上消費替代效應和暢通物資流動作用不斷增強的帶動,預計快遞業務量將持續提升。

(三)政策疊加利好:增值稅和收費公路通行費暫免階段性利好。

1、政策一:2 月7 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佈關於抗疫期間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自1 月1 日起免徵增值稅。

1)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快遞業務需求旺盛,快遞行業景氣度穩中有進,快遞價格較為穩定,預計減免增值稅政策對快遞行業總體利好,快遞企業的上下游議價能力差異性可能影響受益幅度。順豐、韻達、中通等龍頭快遞企業對上下游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中小型快遞公司議價能力相對較弱。

2)按照國家稅務局的有關規定,快遞企業的快遞業收入按照6%的標準進行繳納;物流運輸服務按照9%的稅率繳納;物料銷售按照13%的稅率繳納。收入基數大、物流業務佔比高的企業收益更多。同時,快遞企業的部分上游企業同樣享受增值稅免徵優惠政策,可能提升快遞企業報表成本。量化測算2020H1/2020 全年免稅影響,順豐控股受益更高。假設增值稅減免持續2020H1/2020 全年,初步測算順豐控股對應增加利潤約4.3 億元/9 億元,韻達股份對應增加利潤約0.7 億元/1.8 億元,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對應增加利潤約0.6 億元/1.5 億元。

2、政策二:2 月15 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經國務院同意,2 月17 日零時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全國收費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具體截止時間另行通知。

1)收費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有助於降低快遞企業運輸成本。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我國公路貨運量在全國貨運總量中的佔比達 78.0%,通行費佔到了運輸成本的 30%。假設“通達系”通行費佔運輸成本的30%、順豐通行費佔運輸成本的20%,減免政策持續至2020 年上半年,則預計減免“通達系”運輸成本4.23-8.44 億元,減免順豐控股運輸成本8.63 億元。

2)結合部分省市收費標準、各類車型重量數據,測算快遞公司免收車輛通行費幅度。根據中國物流網顯示,目前我國貨車空載率約為40%,經測算每噸貨物通行費將平均減免0.11-0.36 元。此次免收車輛通行費對整個快遞行業均有利好:一是對於龍頭公司,快遞業務總量更大將免收更多車輛通行費。二是對於中小型快遞公司,貨物裝載率普遍較低、車型更多為低軸車,每噸貨物免收幅度更大。

(四)近期油價下行,降低快遞運輸成本。

隨著海外多國發生疫情,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成品油價格回落,有利於降低快遞公司運輸成本。截止3 月5 日,OPEC 一攬子原油價格降至51.74 美元/桶,較2019 年3 月5 日(64.98美元/桶)下降20.38%,較2020 年2 月5 日(54.97 美元/桶)下降5.88%。截止2 月28 日,國內汽油、柴油零售價降至8,447.00、7,067.00 元/桶,分別較2020 年年初下降8.95%、9.84%。

3.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新冠疫情對於快遞行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預計擁有優質基因的快遞公司有望率先脫穎而出,長期來看將進一步鞏固升級中國電商物流基礎設施。近期推薦春節期間業務量逆勢而上的綜合物流龍頭順豐控股(002352.SZ);隨著快遞復工率逐步提升,電商系快遞業務量有望逐步改善,推薦電商系市佔率領先的韻達股份(002120.SZ)和管理效率逐步改善的低估值標的申通快遞(002468.SZ)。

4.風險提示

海外疫情擴散造成經濟下行產生的風險,快遞業務需求不及預期產生的風險

證券行業2月業績點評:市場交投活躍度提升 券商2月業績環比顯著增長

類別:行業 機構: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武平平/張一緯/王暢 日期:2020-03-09

1.事件

截至2020 年3 月6 日,已有32 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0 年2 月財務數據。

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簡單加總合並口徑測算,32 家上市券商2 月單月實現營業收入261.53 億元,環比增加38.02%,同比增加24.69%;單月實現淨利潤合計112.68 億元,環比增加44.78%,同比增加18.20%;月末淨資產合計14493.66 億元,環比增加1.74%,同比增加8.18%。中信證券(600030.SH)、華泰證券(601688.SH)和國泰君安(601211.SH)的淨利潤居行業前三甲,分別實現淨利潤12.58 億元、9.62 億元以及9.58 億元;天風證券(601162.SH)、中原證券(601375.SH)和國泰君安(601211.SH)淨利潤環比漲幅居前,分別增長7.77 倍、2.61 倍和1.72 倍。

流動性寬鬆疊加利好政策密集發佈,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經紀和自營業務提振券商業績。滬深兩市交投活躍。2 月股票成交金額19.63 萬億元,環比增加75.37%,同比增加122.18%;日均成交額9815.05 億元,環比增長40.29%,同比增長66.63%。兩融餘額穩步回升。2 月末市場兩融餘額達1.10 萬億,環比增長6.30%,同比增長36.99%。投行業務上,股債承銷規模環比均有所回落。2 月股債承銷規模合計4349.60億元,環比減少42.54%,同比增加33.66%。其中,股權融資規模合計968.86 億元,環比減少18.75%,同比減少33.53%;債券承銷規模合計3380.74 億元,環比減少46.99%,同比增加88.18%。股權融資方面,IPO 共計22 家,募集資金269.99 億元,環比減少35.20%,同比增加687.68%;增發13 家,募集資金423.43 億元,環比增加25.04%,同比減少62.93%。投資業務方面,2 月全月上證綜指下跌3.23%,深證成指上漲2.80%,創業板指上漲7.46%,中債總全價指數上漲1.06%,投資業務收入預計有所改善。

3.投資建議

政策逆週期調控力度加大以應對新冠疫情衝擊,市場流動性充裕,交投回暖,券商經營環境改善。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節奏加快,新證券法實施,再融資新規鬆綁超預期,公司債、企業債發行實施註冊制,券商投行業務空間擴容。多家券商獲批基金投 顧試點資格,助力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升級。疫情不改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方向,政策寬鬆支撐業務擴容,行業長期向好趨勢不變。監管打造航母級券商政策引導下,行業集中度提升邏輯不變,頭部券商受益明顯,我們持續看好龍頭券商投資價值,個股方面,持續推薦中信證券(600030.SH)和華泰證券(601688.SH)。

4.風險提示

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影響超預期的風險,市場波動對業務影響大的風險。

電子行業《周觀點》系列:從“新基建”角度看電子產業鏈投資機會

類別:行業 機構: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吳吉森 日期:2020-03-09

投資組合:

京東方A、TCL 科技、兆易創新、匯頂科技、捷捷微電、深南電路、聖邦股份、樂鑫科技。

核心公司:

重點推薦:兆易創新、聖邦股份、韋爾股份、卓勝微、匯頂科技、中微公司、北方華創、瀾起科技、樂鑫科技、捷捷微電、深南電路、立訊精密、鵬鼎控股、京東方A、TCL 科技、三利譜、銳科激光、柏楚電子等;受益標的:工業富聯、歌爾股份、聞泰科技、北京君正、三安光電、領益智造等。

本週投資主題:“新基建”背景下的電子產業鏈投資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增加經濟下行壓力,“新基建”將大力加碼。受2019 年以來中 美貿易戰以及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短期內穩增長成了提振經濟的重要目標,“新基建”將是此輪投資的重點方向,有別於以修路蓋房為主的傳統基建模式,新基建投資領域主要為: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我們認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且仍具備巨大提升空間,此次疫情凸顯了以雲辦公、雲課堂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不僅需求廣闊,更能在經濟下行起到一定託底作用,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5G基站、數據中心等信息技術基礎建設,上游電子產業鏈將充分受益。

5G 基站、IDC 建設提速,“新基建”背景下電子產業鏈充滿機遇。3 月6 日,中國移動發佈2020 年5G 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公告,正式啟動23 萬餘個5G 基站的採購招標,拉開2020 年5G 大規模建設的序幕,5G 建設進程提速明顯。我們認為5G 基站的加速佈局是我國在新基建領域投資的縮影,5G 技術同時也是新興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技術支撐,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企業上雲、人工智能,遠程醫療均離不開成熟的5G 基礎設施,“新基建”背景下,電子產業鏈充滿機遇,5G 基站、數據中心、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領域將對PCB、存儲器、高端芯片產生巨大需求。相關受益領域主要有:PCB 及CCL 領域深南電路、滬電股份、生益科技、勝宏科技、華正新材等;存儲領域兆易創新、瀾起科技(內存接口芯片)、北京君正(ISSI);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

上週調研及報告

【公司深度】斯達半導:快速崛起的國內IGBT 行業領軍者20200302 ;【年報點評】聖邦股份:2019 年業績符合預期,未來高速增長可期20200302,深南電路:2019 年業績符合預期,5G 和IDC 助推業績爆發20200302;【周觀點】新冠疫情影響下的電子元器件漲價20200301;【點評報告】TV-LCD漲價再超市場預期,我們的前瞻判斷正在持續兌現20200304。

風險提示:武漢疫情引起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國產替代進展不及預期;貿易戰持續惡化。

醫療器械行業深度研究:對接國際需求 中國醫療器械有望海外突破

類別:行業 機構: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袁維 日期:2020-03-09

行業觀點

世界醫療器械市場規模超過4000 億美元,我國醫療器械年出口金額超過230 億美元。2017 年和2018 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重回增長通道,增速不斷提升。

傳統低端產品增長逐步下行,增速再提升需要實現高端突破:在過去十年中,我國醫療器械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其中按摩保健器具、醫用耗材敷料、低值耗材、醫用傢俱等品類佔比較大。2010 年以後,低端器械出口由於價格競爭激烈、需求逐步滿足、國內產業結構和成本變化等原因,增速有所下行。尤其在出口環節,低價競爭問題日趨嚴重,依靠降價提量拉動出口額增長,從2013 到2017 五年間價格下降明顯。

但是在以核醫學設備、數字血管造影機、磁共振為代表的大型設備領域及眼科、骨科、心血管高端植入物領域,由於全球市場長期被跨國公司所壟斷,我國企業在核心技術和產品優化上還有一定差距,臨床使用時間較短,海外服務能力較弱,國際市場認可度較低,對外出口目前仍處於弱勢,國際化道路任重道遠。

目前國內醫療設備企業及高值耗材企業正在積極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近幾年取得了迅速發展,部分產品已經開始在海外擴大份額。

我們認為,總體來看中低端器械耗材出口已經逐步進入穩定期,總體增長預期接近於行業增速;但隨著部分頭部器械企業在技術和產品上逐步具備較強競爭力,中國醫療器械出口未來將更多依靠中高端品種突破獲取市場份額,技術壁壘和產品附加值有望提升。

我們認為隨海外疫情進展,海外醫療器械需求存在提升可能,檢測試劑、防護用品(口罩、手套、防護衣、防護鏡)、採血管、體溫計、呼吸機、監護儀、低值耗材等疫情急需的醫療用品尤其值得關注。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在國內市場展開進口替代的同時,逐步提升國際市場份額,走向海外市場,打造綜合競爭力是行業的長期趨勢和方向,中國醫療製造在全球市場的行業地位提升條件已經成熟。

我們重點看好兩類企業的投資機遇:從中長期看,技術積累和先進製造能力強,具備海外銷售服務網絡拓展能力,產品高端化,有望逐步在海外市場和跨國巨頭展開競爭的龍頭企業;產能和成本有優勢,短期受益於海外疫情抬頭所帶來的外貿需求提升,有望提升全球市場份額的企業。

我們看好醫療器械行業海外突破前景,同時考慮器械行業戰略地位在2020年有望得到提升,上調行業評級至“買入”。

重點公司:邁瑞醫療、萬孚生物、微創醫療、魚躍醫療、凱利泰等。

風險提示

海外貿易 摩擦風險;疫情影響運輸物流風險;海外經銷渠道變動風險;海外銷售價格低於國內,整體盈利能力下降;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抑制常規醫療採購需求;疫情消退,新建產能利用率不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