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为什么有些80岁的老人还要下地干活?

陕北这些事儿


一是这样高龄老人去干活。主要是辅助性的轻巧活。在边上搭把手,真正重的体力活是不会给老人去做的。

二是子女另时有事或外出打工,老人身体好。到田间地头看管一下庄稼。

三是体谅子女的不易。不能做个闲人。我们这边有句俗话叫“八十岁老妈砍黄蒿,一天不死一天要烧(指生活)”。


山丰意来0350


幼年饭不饱,童年失学早,壮年交公粮,老年没社保。儿孙各要盘儿女,不干谁来养我老?老年农民多贫困,各位积德行行好。


阳佳8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农村上百岁的人也可以下地干活。我家的老邻居伯母辈的今年91岁,天天到田里干活,种了很多菜。我妈妈今年88岁,天天拖地板,我劝她不要那么劳累,她说活动活动筋骨才不会四肢退化无力。我认为勤劳的人多会长寿,也会更幸福,因为有事做少生病,也不会寂寞,好吃好睡,活出精彩!


梁山寶樹堂xiety


这个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贫穷。我家旁边就有一个老人,七十多岁了仍然在种地,虽然动作迟缓,但是身体却很硬朗。


在农村,老人的待遇不像城里那样,退休后一个月有好几千的退休金,可以全国各地去旅游。农村的老人,国家虽然有补贴,但是对于日常的生活开销是远远不够的。


老人要想生活下去就必须得有收入,种地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可能有的人会说难道没有子女嘛,要子女干嘛。其实,在农村只要老人能干得动,没有几个是会去麻烦子女的。

我家旁边那个爷爷就是,自己平时种点蔬菜种点粮食,等收获了粮食用来自己吃,菜则是拿到集市上卖点钱,然后买点日用品之类的。


一大把年纪了还要种地,实属无奈,同时也是生活所逼。这些老人一般都有六七个女子,去投靠哪个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意见,再说老人也不会去,所以很多老人就趁着自己还能动,种点地攒点小钱。

另外,他们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土地有着无法割舍的浓厚感情,让他们放弃土地就像是放弃自己的生命,简直太难了。所以种地就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有的人喜欢摄影,旅游一样。

当然,幸福是肯定的。因为土地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食物和收入,还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也算是一种苦中作乐吧。也许只有土地才能读懂他们的心。


乡村创农阿剑


这个问题对于农村人来说真的很常见而已,对城市人来说可能会很惊讶,都80多岁了还要下地里干活?

我就说一个身边的例子吧,有个村里的老人,80几岁了,天天到菜地种菜,摘菜,摘的菜到路边去卖,一般下午4 5点就要去街上卖了,虽然卖的菜不多,全部卖完也就几十块钱,有时候会卖到晚上8点多钟还卖不完,可能大多数人看到以为老人是个苦命人,然而大多人都想错了,每次这个老人卖到很晚没回家的时候,他儿子都会开车来接她回去,他儿子开着宝马汽车,难道你们会觉得他儿子不孝顺吗?当然不是了。

他儿子说过,让老人家不要去种菜了,就在家里享福就可以,老人家就是不听,老人家说:一辈子都忙忙碌碌过来,老了却闲着没事做会很不习惯,虽然种菜赚不到几个钱,也辛苦,但是下地种菜,卖菜的生活让他觉得生活踏实,如果闲下来没事做,生活总感觉少了什么一样,不习惯。


生活看趣闻


我住在农村,村里快九十的老人还一大早起来,拿看小铲子到菜地除草呢,他起的早身体好,比年轻人更勤快,大块的庄稼地他不用管,只关心菜地的草,地里的大白萝卜都比别人家的大,地里没有一棵草,因为老人更勤快,每天都法去地里锄草,从不间段,他是为锻练身体,那老人到九十二岁才去世,又低又瘦的老人。


赵红杰


在农村为什么有些80岁的老人还要下地干活?

我爷爷今年已近七十二岁了,在爸妈结婚后便和我们这些年轻一代分开而居,现在每天七点准时起床。虽然爷爷交了养老金,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千多远的养老金,能够满足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开支。但是爷爷还是会在农忙时节扛着锄头到田里干活,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

在我们村里这样的农村老年人很多,甚至还有八十多岁的孤寡老人独自一人管理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他们可能在土地上劳动五天才能赶得上年轻人在土地上工作一天,而且自己也不愁吃和穿,但他们依旧选择坚守在土地上。那么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当属以下两个方面。

老年人对土地的情节

对于那些七十、八十多岁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既经历过自己没有土地的日子,又经历过那几年的饥荒岁月。所以他们深知土地对咱们农民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土地就不会有农村,也不会有咱们农民这个群体。故此他们把自己承包的这一亩三分地看得很重要,认为就是自己一生的归属。

在加上老农民年轻的时候,只能够靠着一亩三分地来养活一家人,对于他们来说这土地不单单是土地,更是一家人的家庭成员。所以在农村老农民的心里,他们对土地有着很厚的土地情结,觉得自己和家人都离不开土地。这是那些为什么老年时不愁吃穿、子女孝顺的老农民种地的主要原因。

而且咱们农村对于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比较少,部分老农民还把下地干活当做锻炼身体的一部分。所谓活着、活着,就是得活着动、动才能活,他们觉得如果老年就待着不动,那么肯定也会疾病缠身。

农村生活的不易

有句顺口溜说得很好“幼年吃不饱,童年失学早;壮年交公粮,老年没社保。”可以说是很好地形容了老农民的一生。在他们幼年的时候就开始和土地打交道,小小的人儿还没有锄头高就在土地上挥洒汗水,然而却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等到该读书的年纪,又因为家里贫困不得不早早辍学。

等到壮年成为一家之主时,又不得不上养老、下养小,那个时候的他们也只能靠着那一亩三分地来挣钱养家糊口。等到农民成为老农民时,孩子们又开始面临着高昂的房贷和车贷,老农民又不得不再次扛起锄头为子女减轻负担。可以说老农民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却又一辈子不得不和土地打交道。

当然还是因为老农民年轻时没有办法去学习那些知识和技术,只掌握有较为高产的种植经验,所以年老时挣钱也只能依靠土地。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随着如今农村养老体系的不断发展,我相信以后的老农民都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当然作为老农民的子女——年轻的新农民的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老一辈所做的贡献,需要努力地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晚年。


爱茶者九号


个人感觉,农村老人依然下地干活是好事情,活动了身体的同时也自己解决了生活问题,最重要的是让老人感觉到自己还行,有自身价值的自信心,愉悦感。所谓身心健康啊……

我的父亲七十有六了,自己种了俩亩多地,还养了一百多只鸡鸭鹅以及四条中华田园犬,每天还骑自行车去集市跟老朋友喝茶聊天,每顿吃饭必喝白酒一盅。而且每顿饭都是自己做来吃,偶尔跟儿女们一起吃个饭,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自己煮的东西营养好”。

母亲今年正好七十岁,改了年龄跟姨妈们一起去饭店做工,一个月三千多元,妈妈说,有时候其实辛苦,但我心里满足,高兴,年轻时候没能赚这么多钱,老了居然能,我可不想学那些老太太每天坐那里打麻将荒废自己……

今年孙女学艺术集训,爷爷奶奶一人给孩子俩万元交学费……

健康长寿的秘诀,第一个就是身心愉悦,只要老人们力所能及,就让他们动起来吧,机器不运转要生锈,人也一样。

仅代表个人观点


游子的脚步追寻着春天


我爷爷86岁了,天天在家里还要种些地,养些鸡鸭鹅。

这不是钱不钱的事,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改变不了!

爷爷很早就没有了父母,依靠姐姐养活,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回来又当了生产队的干部,经历的多,子女也多(共三子两女),勤俭节约惯了!他们那一代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什么都可以不要,唯独土地!

到现在,房子周围的土地爷爷还在“耕种”。以前老家耕地都是犁头,现在都是用简易耕地机,爷爷一般都是请队上一些年轻劳动力帮忙翻耕,自己就负责撒播种子等技术性活路,其余就是日间管理,收割的时候也是机械化。我们都劝爷爷别种了,他都说自己不费力,房子周围的不耕划不着!

老年人的心思细腻,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操心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前生后事情都安排好了!自己多节约一些,自己还能给子女留一些!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人背井离乡在外面奋斗,希望大家都多给在家的父母打打电话!


AijiA潇帆


在农村80岁的老人还要下地干活,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如果你深入农村,多在农村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不仅有80岁的,甚至更年长的还在干活的也依然存在。

我的爷爷今年83岁,还是自己坚持种菜园,坚持劳动。我想其主要原因有这几点:

一是实属无奈。现在农村的劳动力大多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半是一些老人、小孩。那么大农村多大年龄算老动力呢?我的大姨父今年61刚,还在广东惠州打零工,我的爸爸56岁,还在上海某家具厂干活,让他歇歇,他说身体好,还可以干几年。在农村,想要找个小工帮忙干活,找不到年青人,中年人少之有少不愿做,愿意做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充当了老动力,所以让80岁以上的老人留守家里是很常见的情况,既然是留守老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下地干活。

二是身体较好。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很多80岁的老人身体都还硬朗。这也许是跟他们经常劳动有关系,按照农村人的说法,“闲也能闲出病来”,有时候,子女不让老人干活,老人反倒觉得不自在,无所事事,身体反而容易出问题。在身体忍许的情况下,老人下地干力所有能及的农活,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三是被迫劳动。这种情况,现在是越来越少,但也不免存在。虽然说“百善孝为先”,但在农村,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有些子女看不惯老人闲着,就鼻子不是鼻子,眼晴不是眼睛的,老人无奈,被迫下地干活。希望这种情况越来越少。

上面是我了解的情况,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