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中藥飲片別名(四)

中藥材品種繁多,產區廣泛,歷代本草記錄使用習慣也不盡相同,類同品、代用品不斷湧現,因此有同名異物、異物同名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我們將陸續錄入這些常見的中藥材別名,以備不時之需用。

一、根莖類(續)

25、玉竹

(1)處方常用別名:玉竹、肥玉竹、炙玉竹、葳蕤、葳參、尾參、生玉竹,蒸玉竹、山苞米;

(2)不常用的別名:姜蕤,委萎,女萎,王馬,節地,蟲蟬,烏萎,烏女,青粘,黃芝,地節,馬燻,女草,娃草,麗草,蔬參,玉參,玉術,山玉竹,姜香,小筆管菜,十樣錯,竹七根,竹節黃,黃腳雞,百解藥,山鈴子草,鈴鐺菜,鈴當菜,燈籠菜,山姜,黃蔓菁,蘆莉花,連竹,西竹,甜草根,靠山竹。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四)


26、黃精

(1)處方常用別名:生黃精、熟黃精、甜黃精、制黃精、酒黃精、雞頭精、姜形黃精;

(2)不常用的別名:雞頭參、囊絲黃精(白芨黃精、金氏黃精(滇黃精,西南黃精,德保黃精,節節高)、多花黃精、玉竹黃精、生薑、野生薑、野仙姜、山生薑、老虎姜、山姜、兔竹、鹿竹、仙人餘糧、救荒草、黃雞根、戊己芝、救窮、米鋪、黃芝、黃雞菜、龍銜、太陽草、垂珠、雞格、苟格、馬箭、姜蕤。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四)


27、百部

(1)處方常用別名:肥百部、生百部、百步、制百部、蒸百部、炒百部、蜜炙百部、炙百部、百條根、九重根;

(2)不常用的別名:百奶,百奶根,山百根、百部子,嗽藥、野天門冬、九叢根、九蟲根、一窩虎、九十九條根、牛蝨鬼、鬧蝨藥、蝨藥、藥蝨萄、婆婦草根、蔓草百部。

(3)商品別名

A、直立百部:主產於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

B、蔓生百部:又名蔓草百部。主產於安徽,山東、江蘇,湖南、湖北、江西、陝西,四川等地。

C、對葉百部:主產於湖北、廣西,雲南,四川、安徽等地。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四)


28、石菖蒲

(1)處方常用別名:石菖卜、菖蒲、菖卜、九節菖蒲等;

(2)不常用的別名:千石菖蒲,九節菖,寸菖蒲,昌本,昌陽,昌羊,堯韭,堯時韭,木蠟,陽春雪,望見消,水劍草根,苦菖蒲,粉菖蒲,粉菖,劍草根,劍草菖蒲,劍菖、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根,水蜈蚣,香草根,香菖蒲,藥菖蒲。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四)


29、半夏

(1)處方常用別名:半下、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水半夏、青鹽半夏、竹瀝半夏、蘇半夏、宋半夏、清夏、法夏、姜夏、生半夏、制半夏等;

A、生半夏:曬乾生用入藥者,生半夏有毒,很少用於內服,多作外用藥;

B、制半夏:處方中寫半夏、半下指制半夏或水半夏、姜半夏。為生半夏用生薑汁,白礬制過入藥者。制後毒性降低,和胃止嘔作用增強。

C、法半夏:又稱法夏、法下、黃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為生半夏用白礬、甘草,石灰加工炮製後入藥者。毒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強。

D、 清半夏:又稱清水半夏,清夏,清下、清夏片。為生半夏用白礬加工炮製後入藥者。毒性及燥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強。

E、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陳皮、枳殼,枳實、川芎,沉香等14味中藥煎汁浸泡,待藥汁吸乾,再烘乾入藥者。毒性降低,理氣化痰作用增強。

F、青鹽半夏:又稱鹽半夏。為清半夏用青鹽水浸拌,曬乾入藥者。毒性降低,清熱化痰作用增強。

G、竹瀝半夏為清半夏用鮮竹瀝淋灑拌勻,待竹瀝被吸盡,曬乾入藥者。清熱化痰止咳作用增強。

H、蘇半夏:又稱蘇夏。為清半夏再經加生薑、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鹽、黨參、川貝等進一步加工,晾乾入藥者。

(2)不常用的別名:地文、地星、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蠍子草、燕子尾、地珠半夏、麻芋果、麻玉果、三步跳、三葉老、三葉半夏、泛石子、地鷓鴣,地茨菇、老黃嘴、老和尚頭、野芋頭、老鴰頭、老鴰眼,老鴉眼、捉嘴豆子、地巴豆、無心菜根、天落星、麻芋子、麻芋根、地雷公、老瓜蒜、狗芋頭、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藥狗蛋。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四)


30、天南星

(1)處方常用別名:南星、天南星、陳南星、生南星,制南星、姜南星、膽南星、膽星等;

A、處方中寫南星、陳南量、天南星:均為生甫星用清水浸泡數日,至無白心、無麻辣感時,再與生薑片,白礬展層均勻鋪入容器內,加水淹沒3~4周,然後煮適切片,曬乾,再拌入生薑汁吸盡晾乾入藥者。毒性及燥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強。

B、膽制南星:又稱膽南星、膽星。為生天南星研末,與牛膽汁混合經發酵加工成小方塊或圓柱狀入藥者。性味苦涼,功偏清熱化痰,息風定驚。

(2)不常用的別名:虎掌,虎膏,虎掌南星,南星,白南星,蛇頭天南星,蛇芋,蛇木芋,蛇包穀,蛇六穀,山苞米,山棒子,三棒子,野芋頭,斑杖,掌葉半夏,半夏精,藥狗丹,大扁老鴉芋頭,一把傘根,東北天南星,異葉天南星,羹匙菜,大頭參,獨角蓮,狗爪南星,母子半夏,狗爪半夏,虎掌半夏,獨葉一枝槍,天老星。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四)


31、香附

(1)處方常用別名:香附子、香附米、附米、生香附、碎香附、醋香附、制香附、四制香附、七制香附、香附炭、黑香附等、莎草根;

(2)不常用的別名:莎草核,侯莎,地地蓼根,香附米,蘭稜草根,小三稜,雷公頭,雀頭香,豬通草茹,苦蕪頭,莎莎草根,香頭草根,回頭青根,地蓼根,梭草根,草附子,水香稜根,水莎根,莎結根,地毛,水巴戟,地藤根,候莎根,夫須,抱靈居士,九蓬根,續根草,莎草疙瘩。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四)


32、澤瀉

(1)處方常用別名:建澤瀉、川澤瀉、澤洩、澤夕、炒澤瀉、鹽澤瀉等;

(2)不常用的別名:水瀉,水澤,及瀉,芒芋,天禿,一枝花,天鵝蛋,車苦菜,如意花,鵠瀉,漳芝,蒲藉根,牛唇根,水菜根,杏菜根,耳澤,小圓瀉,建瀉,建洩,澤下,川下,建下,宅下,文且,禹孫,宅夕,水白菜。

常見中藥飲片別名(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