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女子為200戶居民義務送餐 而她午餐卻是由狗每日“快遞”過來


近日武漢下著小雨,肖瀟將拖來的50袋愛心蔬菜、35袋蘋果和42份凍排骨放置在武漢徐東村小區門口,讓社區居民排隊叫號來取。從2月初開始,肖瀟一直用自己的私家車,通過各種渠道為社區裡600多位居民,團購、定製各種生活必需品、藥品,分文不賺,風雨無阻,廣受鄰居歡迎。

今年34歲的肖瀟是這個小區20多年的老居民了。原先,她承包了一個快遞站。2019年,父親重病,肖瀟辭了工作,和媽媽一起照顧父親,沒想到老人還是撒手人寰。父親去世後,母親蘆紅燕每日無精打采,肖瀟看在眼裡,有點著急。為了讓母親振作起來,找點事情做,肖瀟在自己居住的小區裡,租了一個小門面,做快遞收發的驛站,2019年6月初開始正式營業!

​徐東村小區是一個還建小區,已經有20多年曆史,裡面都是老式居民樓,沒有電梯。小區裡住的,要麼是老人,要麼是年輕的租戶。也正是因為這個小區的特殊性,讓這裡的居民在此次疫情之下,面臨著各種挑戰。


1月20日開始,武漢的疫情形勢緊張起來,1月23日,武漢更是宣佈封城,整個城市立刻變了樣。肖瀟早早關掉了驛站,和絕大多數武漢人一樣,在焦慮和不安中,度過了2020年的春節。隨著武漢管控措施逐漸變嚴,小區封閉管理、商超全部停止對個人開放,徐東村小區裡很多老人家的生活必需品成了問題。在這裡做快遞收發工作的肖瀟,立刻意識到:小區很多居民,需要幫助!

“她們很多人可以用電子支付,但是搞不清楚網購的事情。”肖瀟說,“於是我就在自己的群裡吆喝了一聲,問了下哪些鄰居需要幫忙,沒想到群裡迅速熱鬧起來,幾天時間,就從100人變成230多人。”還有很多年輕人,和父母相隔兩個小區,或者相隔兩地,因為封閉管理無法回來。他們也紛紛進群,向肖瀟求助,請她幫忙給父母,代買物資,然後通過線上轉賬給肖瀟。

從那時起,肖瀟就成了這些居民的“管家”。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小區,肖瀟每天在群內諮詢居民們的需求,為他們團購。為了豐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從最開始的線下采購蔬菜,到後面水果,米,油,鹽,肉,藥品的統計採購,肖瀟全都儘量滿足。發起、統計、採購到分發,肖瀟就是傳說中的“一條龍服務”。更難能可貴的是,肖瀟做這些事情,分文不賺。“所有貨品,我都是原價賣給社區居民,油錢車錢,都是自己貼。”肖瀟說。


老社區,居民對於菜價是非常敏感的。市民們對於平價菜的需求,是可想而知的。2月25日左右,武漢市推出了10元愛心菜的套裝。肖瀟打聽到了這個消息,通過各種渠道,為鄰居們搞來50份。群裡聽到消息的居民,玩起了“接龍”,紛紛求購。肖瀟只恨自己有心無力,沒能多拿到一些特價菜。

“這些還挺搶手的,百姓們需要通過電子支付去‘搶購’,對於我們社區這些老人家來說,想要搶到,幾乎不太可能了。”肖瀟說,“所以我就打聽了一下,為小區的居民團了50份。當然這些肯定是滿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但能惠及一人,就惠及一人。”肖瀟做這些“義工”活兒,很快就在小區裡傳開了。一些志願者、社區的老居民紛紛跟肖瀟說“有什麼要幫忙的,跟我說,我也來幫你發貨。”

“很多阿姨,也來幫我的忙。”肖瀟說,“平時她們在我這裡收寄快遞,現在是抗疫期間,她們不想就看這我一個人忙,給了不少幫助。”武漢的管控措施,隨著疫情狀況的變化,也在變化。最早,肖瀟就在自己的驛站門口,將貨品攤開,根據登記的號碼,來叫號取貨。後來防疫形式嚴峻了,社區還是統一,讓肖瀟在小區門口卸貨,讓居民們來排隊領取,方便管理。


肖瀟為社區居民忙前忙後,她媽媽蘆紅燕就成為後勤保障。“爸爸去世之後,媽媽一度比較消沉,但她其實是閒不住的人。”肖瀟說,“現在有了事情做,我覺得她的情緒好多了。”自己的女兒,為社區的居民服務,蘆紅燕十分支持。老街坊鄰居之間的那種“互幫互助”的感覺,在徐東村小區的驛站周圍傳遞開,肖瀟越來越忙了。蘆紅燕說,自己能幫的忙,就是給女兒多做點好吃的,讓她有精力做事,幫助鄰居。

每天中午,蘆紅燕會做兩道菜,還強調一定是有葷有素。大約12點,蘆紅燕將飯菜打包好,裝進一個紅色的袋子裡,交給自己家的“搬運工”——金毛犬,哈尼。

哈尼是肖瀟養了9年的狗,平時裡,不僅可以送東西,做一些有難度的動作,也很懂主人的心。每天中午,哈尼從4樓下來給肖瀟送飯的畫面,成了這座小區裡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每天看到哈尼,就會讓我忘掉疲倦,非常開心。”肖瀟笑著說,“她就像家人一樣,養了9年,幾乎能聽懂我對她說的所有話,十分貼心。當然我覺得,她跟我媽媽更親一點。”

武漢的疫情,依然嚴峻。全國的主戰場,還在這裡。肖瀟知道,小區裡的居民,其實挺需要她的。“在這裡做快遞的工作,跟鄰居們都成了朋友,這麼困難的時候,我肯定不能退,不能啥都不幹。”肖瀟說,“我能感受到,鄰居們需要我。我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