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治風向標!創新題型和設問方式,試題難度略有上升

解讀專家

精華學校教育考試研究院高中教研校長 魏國

今天上午舉行的2020年高考政治學科適應性測試,傳遞了哪些值得關注的新高考信號?考生在接下來如何為新高考政治進行備考?精華學校教育考試研究院高中教研校長魏國第一時間對本次測試進行解讀。


2020年高考適應性測試政治試卷總體結構保持穩定,題型包括:15個選擇題,每題3分,共計45分;6個主觀題,共計55分。

本次測試重點考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命題風格貫徹了大道、大氣、寬廣、融通等特點;命題突出立德樹人,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突出主幹知識,考查學生課堂表現;並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學科本質,考查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突出北京特色。

與高三上學期期末和期中考試對比,本次適應性測試的試題更加貼近新高考方向,且試卷的命題背景材料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高中教研校長魏國建議,考生在備考中要多關注時事,比如說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啟示,如勇氣、責任、擔當、愛國精神等,來探索此次疫情的多個命題維度。另外,本次測試的設問方式有所創新,試題難度也略有上升。

除此之外,適應性測試政治試題還發生了一些變化,更加體現了命題“寬廣、融通”的特點。

首先,命題材料更加貼近現實生活,需要考生多觀察生活並深入思考。其次,試題更加側重對必備知識、關鍵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考查。比如說,試卷的第18題考查了文化生活的常規知識點,也是對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的考查。試卷中部分題型考查大家如何運用哲學談看法,如“未來合成生物學將把人類引向何方?運用哲學觀點,談談你的看法。”這種題其實是請同學們做一個預測,要求同學們具備多維度思考的能力,強調的是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以及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在2019年北京高考政治試題中,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能力”得分率最低,大部分考生都知道理論知識,但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這是成績提高的最大掣肘因素,所以,必備知識轉化成有條理的闡述,這才是得分的關鍵所在。


考查“基層群眾自治”

本次政治試題還考查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內容,考生在回答這類題時,可以聯想到此次疫情期間居委會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防疫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突出如何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勢等,這就突出考查考生的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

出現新題型、新設問

本次適應性測試政治試題出現了新的題型和新的設問。比如說,試卷第20題:預測在保證安全和營養的前提下,“人造牛肉”代替牛肉會帶來哪些變化,此題類似於影響類的題,雖說這題貌似是新題,但不外乎從“積極和消極變化”兩方面答題,考生只要清晰地把握住了試題規則,可以進行障礙轉化,做題則會更順利。

新高考政治風向標!創新題型和設問方式,試題難度略有上升

突出公共參與能力

本次政治試卷還有一個明顯特點,即通過材料引發思考,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比如試卷中的第21題,以“基層群眾自治”為材料,考查同學們設置問題和說明意圖的能力,這類試題突出體現考生公共參與能力。

總體來看,本次試卷強調對考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關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考生在今後要將這些思想和理論貫穿在考試和複習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命題,把握試題宏觀脈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