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邀請鍾南山!鍾南山:不要去武漢,不要離開武漢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

歐洲疫情持續拉響警報,意大利宣佈從週二起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禁令。總部位於瑞士洛桑的歐洲呼吸學會10日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書面採訪時表示,歐洲正在借鑑中國的抗疫經驗,積極為疫情暴發做準備,歐洲公共衛生專家已經認識到中國的快速診斷、可能的新療法,以及隔離策略的重要價值;學會讚賞中國團隊在臨床信息和病例結果上的快速分享和高度透明,並稱“這是非常寶貴的”。

歐洲呼吸學會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歐洲正在世界衛生組織和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積極為疫情暴發做準備。學會正在協調各項方案,並將中國等國在疫情應對上的豐富經驗納入其中。

“學會讚賞中國團隊在臨床信息和病例結果上的快速共享和高度透明,這是非常寶貴的。”歐洲呼吸學會表示。

3月3日至4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視頻連線,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學會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表示,鍾院士就臨床護理和研究方面做了非常“有用和全面”的介紹,並參與了之後的問答環節。

另外,歐洲呼吸學會表示,將與中國加強抗疫合作。學會計劃在今年9月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呼吸學會國際大會期間與中方舉辦聯合教育活動,分享迄今為止從疫情中吸取的教訓,同時學會也在與中方討論開展新冠聯合研究的可能性。

鍾南山院士應邀向歐洲同仁全方位解析新冠肺炎(配中文文字版)

11日,ERS歐洲呼吸學會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將鍾南山院士解析新冠肺炎的演講進行中文翻譯,全文如下。


歐洲邀請鍾南山!鍾南山:不要去武漢,不要離開武漢

視頻截圖請勿模仿!


歐洲邀請鍾南山!鍾南山:不要去武漢,不要離開武漢

視頻截圖請勿模仿!

接下來我想談談COVID19的臨床特點。在中國,我們已經收集了1099個案例,數據來自31個省的452家醫院,疾病和嚴重程度按照ATS標準進行分層。我們使用所謂的複合終點,包括進入重症監護病房,接受有創通氣或死亡都算作終點事件。結果提示,COVID19的潛伏期可能是平均四天,大部分患者潛伏期為2到7天,其中大多數有接觸史,多數曾到過武漢或者接觸過從武漢來的人。

發燒和咳嗽最常見是入院時最常見的症狀,因此在第一次入院時不到一半患者實際上僅患有咳嗽和其他不適,乏力等,住院期間非常快出現發熱,然後咳嗽。有部分患者主要症狀是胃腸道不適,在我們的病例內這並不常見。這些症狀在重症患者中也較常見,重症患者也有比較多的合併症。

超過85%患者出現胸部CT異常,毛玻璃樣改變(GGO)或雙側浸潤是最常見的表現。有一些無症狀患者,沒有CT異常。

從實驗室檢查結果來看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淋巴細胞減少症和CRP水平升高非常重要,實際上,這表明了患者的預後。超過1/3的患者有淋巴細胞減少症或血小板減少症。

當然,在病人中還可以發現肺功能或d-二聚體等的異常,但在嚴重病例中這些改變最為常見。在非嚴重病例中,1/3的病例接受氧療或機械通氣治療,糖皮質激素的平均使用率為18.6%。有41.5%重症病例使用了激素,僅13.8%的非重症病例使用了激素。激素治療時間比較短,劑量也相對較小,例如每公斤體重2-4毫克甲基潑尼松;大部分只用了一個星期的激素。

當時該人群的死亡率僅為1.4%,就像其他國家現在的情況一樣,與其他報告相去甚遠。因此,地區不同,時間不同,COVID的致死率也大不相同。在其他一些報告中,死亡率則高達15%或11%。我們的報告中,有67例達到了終點。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在重症病例中,達到終點的風險是非重症病例的9倍。

然後我們來談談傳播過程中傳染性是否有所改變。比較武漢(包括來自武漢、居住武漢、有武漢病人接觸史)和武漢以外的病人,我們發現,在武漢至少有一種合併症的患者比較多。所以在武漢更高。武漢的患者疲勞和呼吸困難的症狀比非武漢患者高,武漢的患者有CT異常的比率也比較高。而在武漢地區,與非武漢地區相比,COVID 19感染年輕人和較少合併症的人也較多。

我們使用了Cox模型,針對地理區域進行調整分析。數據提示,湖北省外的患者出現症狀到入院時間為4.5天,湖北省內為5.7天,其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換而言之,湖北有更多危重症患者可能與去醫院相對比較遲有關係。同樣重要的一點是當時武漢的醫療保健資源枯竭。這樣我們這些湖北以外醫生的援助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們還要看一下癌症患者患有COVID19以後的數據,您可以看到癌症患者中的重症病例較大,相關結果提示預後不良。

同時我們發現腫瘤合併COVID19的患者發生嚴重事件的比率明顯增高。我們可以看到年齡、腫瘤這兩條與死亡和不良預後密切相關。同時高血壓,COPD,糖尿病的患者也有比較高的不良預後相關性。因此,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推遲穩定患者的輔助化療或擇期手術。因此,我們需要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強大的個人保護,並加強對癌症治療的觀察監測。

我們收集了超過44000的病例,特別是危重患者中的病死率達到49%。這太高了。我們使用10個風險因素來建立預測模型,由此區分容易發展成這些難以治療危重病人的風險,是低風險,中風險還是高風險人群。

這是一個之前大家知之甚少的疾病,沒人知道如何治療這類病人。因此,目前在中國有很多隨機研究,但是目前並沒有結果出來。

因此,目前已進行了包括柯立芝,阿比多爾,硫酸羥氯奎,利巴韋林和一些中藥在內的試驗;只有少數經過精心設計的隨機對照研究,包括瑞德西韋等仍然在進行中。因此,簡單的說,已開展近150種治療COVID感染臨床研究,包括抗聚合酶藥物,抗瘧疾藥物,恢復期血漿,細胞治療,及中藥等。我想特別提一下,我們研究的硫酸羥氯奎。這個實驗包括了10家醫院的156位患者,患者每天服用氯喹寧500毫克,每天兩次,共10天。

初步數據顯示,在120名參與者中,有103名實現咽拭子病毒轉陰。患者耐受性都很好,藥物血藥濃度是1.17umol/L,非常接近硫酸羥氯奎對COVID 19的EC50值。實際上這是單臂研究。因此,無法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因為這是威脅生命疾病,沒有人能夠使用安慰劑對照組。但是也許我可以給你看一些其他的證據,比如進行克力芝組、阿比朵爾組、硫酸羥氯奎組之間的比較。

可以看到三組之間,發燒的持續時間、咳嗽的持續時間大致相同。與阿比多爾和克力芝組相比,硫酸羥氯奎組RNA檢測轉為陰性的原因似乎更快或更短,硫酸羥氯奎組的改善率似乎更好。一些中藥已經在我們的p3實驗室內進行細胞層面進行了測試。研究證明,特別是中藥顯示出對抗病毒和抗炎有效。

在這裡,我不過多談關於中藥的事情。這裡是六神丸相關數據,使用活六神丸後病毒的數量減少了。另一個蓮花清瘟膠囊也提示出較比較少的病毒負載。以上數據可以為使用中藥的醫生提供指導。另外關於康復血漿的使用。我剛剛從武漢的朋友那裡得到了一些非常好的數據:他在10個重症患者使用了康復者血漿,對比使用前後可以發現,康復者血漿致使患者的RNA檢測全部由陽轉陰。其原理可能是康復者血漿中的抗體起效了。

我在這我還想談談機械通氣的特殊問題。大多數危重患者的治療中接受有創通氣,甚至在這些患者中接受ECMO治療。但是我們遇到的問題是,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但呼吸頻率和吸氣肌力正常,無創通氣時無呼吸急促,這些相關體徵給了醫務人員錯誤的信號,看似把患者的氧飽和度維持在了“正常”水平,但是實際上它導致插管的延遲。

這在不同城市的重症監護病房中很常見。第二點是,儘管插管或機械通氣後PaO2 / FiO2的比例很快改善,但由於患者與呼吸機之間有非常嚴重的不協調,因此似乎很難撤出鎮靜劑/肌肉鬆弛劑。因此,臨床表現與SARS或常規ARDS完全不同。一旦有了ARDS,一旦PaO2 / FiO2比例提高,鎮靜劑就可以非常平穩地撤出,但在COVID19的重症患者中就很困難。


歐洲邀請鍾南山!鍾南山:不要去武漢,不要離開武漢

視頻截圖請勿模仿!

另外一個參數是,政府管理,它是非常有力的干預。往年春節的大遷移表明人群的巨大流動。基於這些參數,我們進行了預測。這是我們的預測。這實際上是通過使用AI預測患者,結果非常接近實際曲線的情況,這是一條曲線。因此,就是在1月10日提出並實施的干預措施中。因此得出病人的峰值將在2月底出現,數目大約是60000,很接近目前現實。而如果將干預推遲到五天後進行,那麼患者將達到16萬人,這是非常龐大可怕的數字。然後,如果該措施提前五天實施,我們假設患者大約只有20000。在湖北省外的第二十六日,新發確診的病例下降了,隨後湖北也在下降。因此,我認為政府採取強有力的行動進行早期防護,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隔離是控制該病的關鍵。

最後,我想談談中國控制進一步擴散的戰略。這是SARS-CoV-2冠狀病毒爆發的時間線。這是高級專家的第二組。因此於1月20日瞭解到。因此我們考慮了明確的人際傳播,並確認許多醫務人員已被感染。如此看來,中央政府已採取非常有力的行動來控制COVID 19的傳播。因此,首先是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不要去武漢,不要離開武漢。

歐洲邀請鍾南山!鍾南山:不要去武漢,不要離開武漢

視頻截圖請勿模仿!


那麼喜歡就點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