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經絡太疼了?那是氣血不通,身體的各種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有人跟我說:做經絡疏通太疼了,我不想做了。


親,你知道嗎?氣滯血瘀危害有多大嗎?身體沒有氣就是一個植物人,氣推不動血,血流通不暢就會半身不遂,氣不足,身體就會乏力,疲勞,睡眠不足.. …


中醫講:瘀則不通,通則不痛,不要以為你身體很好,感覺一下你身體哪裡有乏力,哪個部位特別硬痠疼,趕緊重視起來吧,對自己負責任,就是對你愛的人負責,養生是在對你將來的生活質量在把關。


推經絡太疼了?那是氣血不通,身體的各種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疼痛,是經絡不通的重要信號,還是那句話: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經絡不通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疼痛,比如有時候我們會有莫名的疼痛,那說明的是此處經絡不通。


各種不通的信號代表著不同的情況,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和穴位來調理,這也就是我們說常的辯證艾灸療法。


疼和痛有區別!


疼和痛是兩個概念,雖然兩者都和經絡不通有關,但程度上還是有些差異的。比如我們被紮了一下,立刻產生的感覺叫做“疼”,如果接著按壓一下受傷的地方,這時候產生的感覺才叫做“痛”。


什麼是疼?疼字是“疒”下面一個“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襲經絡所致的不適,一般是剛發病的時候,經絡受到外邪干擾,身體自動發出“疼”的信號,以便募集更多的氣血救援。


但是“不通暢”、“堵塞”的局面還沒形成,所以,“疼”通常是一閃而過的,呈現點狀或散點狀,如果沒有堵塞,疼過以後也可能無跡可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要加強防護,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復發。


什麼是痛?痛字是“疒”下面一個甬字。古代甬是“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人體內部通道—經絡的疾病。實際上,痛就是經絡集結了很多氣血,瘀滯不通而發出的信號。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痛感一般是按壓、觸摸才會感到,疼是可以反覆發作的,面積比疼要大一些。


推經絡太疼了?那是氣血不通,身體的各種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初病在經”,“久病、久痛在絡”


人體上,穴位是“點”,經是“線”是,絡則是“面”。


總的來說,“疼”是經絡不通的初發期,位置在“經”,“痛”則是經絡不通的進一步加重,擴散到“絡”。


遇到疼痛類的問題,可以採取點面結合的方法來疏通經絡。面積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裡痛就按摩哪裡,面積稍大一些可以艾灸,這樣經絡慢慢就通了。


腰背疼痛認準阿是穴


一般來說,腰背部痛疼更注重的是對疼痛部位的局部艾灸,即我們常說的灸阿是穴。阿是穴的取穴原則本就哪裡疼痛就以哪裡為穴。


比如椎間盤突出,著重艾灸阿是穴的話,效果往往是不錯的,也可以加上環跳,陽陵泉、懸鐘、崑崙。


如果你艾灸時不知道如何取穴,不妨就以阿是穴為重點(哪痛灸哪),同時還可以艾灸阿是穴所在的經絡,循經灸療!這對一些剛接觸艾灸的朋友往往是比較簡單、有效的。


身體的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人體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經絡不通,就會發出很多不舒服的信號來求救。在這裡我們就具體看看,如果經絡不通,人體會發出哪些不舒服的求救信號!


氣血不通——冷


除了頭涼之外,身體其他某些部位發涼,比如最常見的是手腳發涼,常常是經絡不通的信號。因為人的體溫是由氣血輸送來決定的,氣血旺盛,體溫才會正常。哪個地方發冷,哪個地方可能經絡不通,氣血難以到達。


此外,還有體溫、出汗不對稱出現,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經絡嚴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會出現一側體溫正常一側涼的情況。


經絡不通對皮表的影響,除了冷熱感覺外,還可以表現為皮膚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問題,血氣不至,毛孔內垃圾排不出來,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長不好。


所以如果某個部位出現以上問題,可以對照經絡圖查找所處的經絡,進行艾灸調理,將它們疏通以後,很多問題也就消除了。


推經絡太疼了?那是氣血不通,身體的各種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熱氣不通——熱


經絡不通引起的熱主要表現為身體某些地方低熱、乾燥,或者局部異常出汗。這是因為體內經絡不通,熱氣不能通過正常渠道散發出去引起的。


除了外邪引起的紅、腫、熱、痛與發熱所在的經絡不通有關,一般低熱可能來自相連的經絡。


氣血在體內運行週而復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會從臨近的經絡那裡尋找突破口,首先容易影響的就是具有表裡關係或者子母關係的經絡,使該經絡發熱。比如頭部低熱,不一定全是膀胱經的問題,而可能是與它相表裡的腎經氣血不足或者不暢造成的。


經絡徹底堵塞——麻和木


經絡不通進一步的發展就是麻或木!


比如我們盤腿坐得太久,下肢氣血不通,就會疼痛;接著,經絡被堵死,氣血徹底不通,雙腿就會麻木,只有改變坐姿,氣血通暢才能恢復知覺。


麻和木的症狀經常一起出現,但在中醫裡,它們的病因不同,“麻為氣虛,木為血虛”,如果麻得重,說明氣不足,木得重則說明血虛。


肢體出現麻木時,需要引起重視,尤其對於高血壓病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及時疏通經絡,這樣能降低中風的發生概率。


氣血供應減慢——酸


身體發酸說明的是經絡氣血供應過慢,不能滿足身體需求。


人在劇烈運動以後,比如短跑比賽,事後機體會發酸或者無力,這是因為短跑需要更多的氣血供應,超過了正常機體氣血供應的限度,導致氣血供不上來而發酸。


正常狀態下,消耗和補充是一個平衡,所以養生運動從來不是劇烈運動,而是氣血供求平衡的運動、比如太極拳、導引術等,西方醫學也非常推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柔韌性運動等。


如果機體某個部位無故發酸,或者輕微運動也發酸,則說明該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應減慢。這個時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經絡,就可能發現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症狀。


推經絡太疼了?那是氣血不通,身體的各種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經絡不通的兩種形態——腫和脹


經絡不通可以是有形的,這就是腫,常由血瘀引起


要消腫,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來調理。很多人刮出來、拔出來的紫色或者黑色“痧”,其實就是經絡裡的瘀血。


同時還可以配合艾灸,比如膝蓋內側的血海穴。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其氣血能量博大如海。血海穴位於脾經,脾主統血,具有控制血液不亂行、不淤積的功能,經常艾灸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對消除淤腫有輔助治療作用。


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由氣滯引起


脹通常是氣在經絡運行不暢時形成的“渦氣”。身體某部位發脹,首先可以對該部位經絡上循經灸療,找到疼痛點再進行艾灸。


艾灸疏通經絡最靠譜


艾灸的作用: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再加上我們身體是自帶活血化瘀的穴位的。經常艾灸這幾個穴位,利用艾灸的溫熱作用,可以促進周身血液循環,活血化瘀


活血穴位:三陰交、膈腧、血海、內關、曲池、足三里。


泡腳活血


介紹個經典的泡腳方子叫桃紅絲五湯,組方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 、桃仁、紅花、絲瓜絡各15克。用砂鍋,不要用金屬的鍋熬水,


熟地是補腎的,我們要一邊通絡一邊養,當歸是養血活血的,赤芍也是活血的,川芎活血、形氣的,桃仁化有形的瘀血,紅花化無形的瘀血,絲瓜絡通經絡。如果受寒了還可以加點艾葉,往裡加2、3克的艾葉。


女性先天有月經這個渠道,可以排除瘀血。月經期間泡腳,可以讓瘀血隨著月經自然排出,所以是最好的時機了。


推經絡太疼了?那是氣血不通,身體的各種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6這些人可別隨便化瘀血


我要提醒一下大家,不要給孕婦看舌象,孕婦的舌象顯示有瘀血是正常的。為什麼?因為胎兒形成的過程就是氣血凝聚的過程,所以孕婦都會有瘀血的指徵。


有出血疾病的,比如腦血管破裂了,已經出血了,腦出血了,這個時候也不要隨便化瘀,要及時找醫生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