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巾帼战“疫”“疫”不容辞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山东省济宁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四位女干部和一位军嫂,舍“小”护“大”,迎“疫”而上,坚守一线,热情服务,积极作为,充分显示了巾帼战“疫”新担当。

陈红梅:战“疫”前沿展现女“战士”风采

山东省金乡县军休休所所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陈红梅,舍弃家人,率先响应号召冲在抗疫前线,奔波在办公室与值守社区之间,全面统筹,事无巨细,尽现女“战士”风采。

济宁市:巾帼战“疫”“疫”不容辞

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作为局办公室主任,陈红梅深感责任重大,第一时间上传下达全县防疫指挥部通知要求,及时研究局防疫举措,起草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全县退役军人倡议书》,号召广大退役军人及家属重视疫情,提高警惕,居家隔离。为做好局机关的防疫工作,她每天认真登记全体干部职工出勤、体温情况,每天对服务中心、办公区域进行消毒,确保工作区域绝对安全。同时加强单位进出管理,严格控制访客人数,减少人员接触,确保服务对象及全体干部职工人身安全。

在接到局包保某小区24小时值守工作任务后,她第一时间建立排查登记表册,重点人员防控台账,小区出入人员登记表册。她既是防疫指挥员,又是一线“驻点”战士,带领大家逐户开展入户调查,严密掌握小区住户人员信息、健康状况,做好小区人员摸底统计。对外来人员严格做好隔离防护,实行1对1联系,给予帮扶;对发热及身体欠佳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病情,建立台账,为他们买药请医,2小时主动联系、记录好病情,直至痊愈。为解决小区卡点24小时值守就餐、御寒难题,她为大家购买方便食品、保暖物品,及时送达值守点,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疫情期间,各种防护物资匮乏, 她打一百多个电话,协调到10吨84消毒液,4000多只口罩,免费送给县防疫部门、驻地部队、病弱年长军休干部、困难退役军人、困难帮扶企业、防控一线值班人员。

疫情爆发后,考虑到部分军休干部年龄大、身体弱、卧病在床的情况,她邀请县爱国拥军协会副会长吕灿利大夫深入到军休干部家中,了解他们生活情况,向他们普及科学的防疫知识、赠送消杀物资,叮嘱他们不信谣不传谣,保重身体,减少外出,随时保持联系。


张彬:社区卡点值守和关爱军休干部身体健康“两不误”

济宁市第二军休所管理科干部张彬,共产党员,军转干部,她主动申请参加市直机关第一批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

济宁市:巾帼战“疫”“疫”不容辞

她被分在东门街道社区卡点执勤防控,东门社区是济宁城区聚集区域,有单位十多个,商铺几十多家,常住居民2000多户。来到小区,她立即投入工作,每天认真对进出居民进行体温测量,出入人员和车辆详细登记。劝返外来人员,减少人员流动,积极宣传疫情态势,降低传染风险。在社区卡点,她始终坚持三个重点:一是“严”,严格把控进出人员和车辆的各项防控措施要求;二是“准”,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认真仔细,绝不敷遮了事;三是“效”,对个别人员不理解不支持防控措施的,做到耐心细致劝解和宣传,达到实效。

她坚守社区值勤的同时,每周都通过电话向所有军休干部咨询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由于有的军休干部年龄较大,电话有时不能及时接听,她都会自己到军休干部家中了解情况。有的军休干部腿脚不好,出行不方便,她拿着自己的身份证,用自己钱,去药店排近一小时的队购买口罩,无偿的送到军休干部家中。她对每一位军休干部都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嘘寒问暖,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生活难题,让军休干部真切感受到了关心和温暖。


杜宪慧:老区新红嫂新担当

济宁医学院医教部主任、副主任医师杜宪慧,共产党员,军嫂(丈夫在山东陆军预备役炮兵师第三团政委)。她牢记军嫂职责,全身心支持丈夫工作,积极参与学院疫情防控阻击战。

济宁市:巾帼战“疫”“疫”不容辞

自1月20日接到疫情防控命令以来,她迅速组织全院职工培训,起草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防控工作专家指导组,并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专家组副组长。近一月余,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院为家,把患者及全院职工的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她及时督导检查各部位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并先后起草了《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警机制》《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处置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制定预检分诊、发热患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处置、患者外出检查等流程图13份,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与卫计部门的联络沟通,及时转发、下发各种防控有关的文件,对全院职工及患者凡是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及时上报兖州区疾控中心,根据疾控中心建议对患者采集咽拭子及留取痰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住院患者指导科室治疗,跟踪监测患者病情动态变化,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及时请兖州区医疗专家组给予会诊指导治疗,并及时向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以便领导掌握医院患者病情动态变化。


在疫防组统一领导下,她抽调医院精干力量成立了医学观察病房、缓冲病房、临时隔离场所,并根据工作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科室医生分布,使各科室工作继续保质保量运行。规范医护人员使用防护用品,指导穿脱流程,时刻提醒医务人员做好自身防护。规范门诊来院就诊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及入院时的穿脱防护用品流程,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及职工的安全。


朱思苗:逆行而上,值守社区“看好门、护住人”

微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朱思苗,接到阻断新冠疫情的命令后,安顿好两个孩子和老人,和丈夫分别参加了各自单位的党员志愿服务队。

济宁市:巾帼战“疫”“疫”不容辞

朱思苗被分到昭阳街道三孔桥社区防控卡点值班。这里因为居民人口多,尤其是老年人总是认为疫情没那么严重,不愿待在家里,出门还不戴口罩,给防疫工作带来了难度。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朱思苗提议划片入户去发放宣传单,给群众讲解病毒的危害、疫情的严重性。朱思苗每到一户,都认真讲解疫情防控的要点,叮嘱大家要加强自我防护,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回家洗手洗脸,尽量不要外出,现在居家自我隔离,就是对党对国家做的最大的贡献,经过这种广泛动员和讲解,老人们的思想终于有了转变,做到了尽量少出门,不聚集。

按照县里统一安排,微山县全县封城。各社区、村庄严禁外出。刚开始,有的居民不太理解这种规定,认为限制了人身自由,经过朱思苗和同事们的耐心解释,社区的居民理解了党和政府的用心,积极配合劝返工作。一次,一对老夫妻想到三孔桥社区儿子家,因他们无出入证,被拦了下来,朱思苗耐心说服了他们,老人表示理解又返回了老家。

朱思苗们还定期对社区进行消毒,每天进入楼道喷洒消毒水,确保居民有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同时她还当好社区居民的“跑腿员,提供“帮代办”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居民解决疫情期间生活方面的一些困难。有一次,有位老年人外出买了好多生活必需品回来,朱思苗看到了,主动帮助老人把物品送到家中。


俞莉珍:坚守媒体战“疫”宣传,40天编采新闻稿件48篇

俞莉珍,作为济宁市兖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名基层信息宣传员,本打算趁着春节假期回江西婺源老家探亲的她,因为疫情放弃了假期,与远在900公里外的父母说明原因后就投入到了退役军人疫情宣传工作中。一台黑色笔记本,一部手机,是她“战疫宣传”的装备。俞莉珍现居住于曲阜,因为疫情防控无法回到兖州单位办公,于是家也就成了她的主战场。

济宁市:巾帼战“疫”“疫”不容辞

首先,她主动公布自己的手机、微信、邮箱等联系方式,以便大家随时随地能联系到自己,及时掌握每一条退役军人战“疫”线索。

如何挖掘到退役军人参与抗击疫情的线索,是摆在俞莉珍面前的一道难关。她主动与局领导电话联系,说明情况并提出宣传建议,在取得领导支持后,一方面向全区2.6万多名退役军人发出倡议书,鼓励广大退役军人积极参与到村(社区)的疫情防控中;另一方面发挥镇(街)、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优势,整合资源力量,广泛征集退役军人参与抗击疫情的线索素材。

40天来,她像上紧了发条,忙于收集素材、研究题目、写稿件,向上向外推送……从1月26日到3月5日,她共编辑报送了48篇宣传材料,在各类媒体报刊采用30余篇,其中《传承军人家风 奋战疫情一线》《退役不褪色 战“疫”再出征》被学习强国采用,《8岁孩子为抗击疫情捐出压岁钱》被大众日报、央视频、鲁网.济宁、济宁日报等媒体采用,《81岁军休干部的特殊春节 主动请缨上“疫线”》被海报新闻、济宁组工等采用,并作为市局典型材料往上推送。

(高 勇 戈成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