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常見的四種陰道炎的臨床表現、診斷、一般治療

陰道炎

陰道炎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各年齡組均可發病。根據病人的年齡、病史、症狀、體徵及相關的化驗檢查結果,明確診斷陰道炎及其類型並不難,但需要注意與陰蝨、溼疹、外陰鱗狀上皮增生等所致的外陰瘙癢及急性子宮頸炎或生殖道發生癌變時所致的白帶增多相鑑別。

滴蟲陰道炎

一、概述(常見病因)

滴蟲陰道炎是由陰道毛滴蟲引起。滴蟲屬厭氧性寄生蟲,適宜在溫度為 25〜40℃、pH為 5.2〜6.6 的潮溼環境中生長,脫離人體後仍能生存數小時,因此極易傳播。

滴蟲陰道炎的傳播途徑有兩種:一是經性生活直接傳播,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二是間接傳播,即經公共浴池、浴盆、游泳池、坐便器、汙染的器械及敷料等傳播。

二、診斷(鑑別診斷)

該病典型臨床表現是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陰瘙癢。分泌物典型特點為稀薄膿性、泡沫狀、有臭味。若合併其他感染,則呈膿性、黃綠色;若合併尿道感染,可有尿頻、尿痛、尿急甚至血尿。婦科檢查見陰道黏膜充血,嚴重者常有散在出血點,後穹隆白帶增多,呈灰黃色泡沫狀稀薄液體或黃綠色膿性分泌物,嚴重者白帶中混有血絲。典型病例容易診斷,陰道分泌物懸滴法檢查找到滴蟲即可確診。

本病應根據分泌物特點、陰道黏膜表現、分泌物檢查等與其他陰道炎相鑑別。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一、概述(常見病因)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80%〜90%的病原體為白假絲酵母菌。白假絲酵母菌為條件致病菌,部分婦女陰道中有此菌寄生,並不引起症狀。酸性環境適宜白假絲酵母菌生長,有白假絲酵母菌感染的陰道 pH 通常小於 4.5。當陰道內糖原增加、酸度增高、局部細胞免疫力下降,適合假絲酵母菌的繁殖引起炎症,故多見於孕婦、糖尿病病人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者。

二、診斷(鑑別診斷)

該病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灼痛,嚴重時坐臥不安,異常痛苦,還可伴有尿頻、尿痛、性交痛。

急性期白帶增多,白帶特徵是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樣。婦科檢查見陰道黏膜充血、水腫,有白色膜狀物黏附時,擦去白膜後露出紅腫黏膜面,有時可見膜下黏膜糜爛及淺表潰瘍。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不難診斷,取少許陰道分泌物,放於盛有 10%氫氧化鉀玻片上,若在光鏡下找到芽胞和假菌絲即可確診。

本病應根據分泌物特點、陰道黏膜表現、分泌物檢查等與其他陰道炎相鑑別。

1.消除誘因 若有糖尿病應給予積極治療,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及糖皮質激素。勤換內褲,用過的內褲、盆及毛巾均應用開水燙洗。

2.單純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治療

以局部短療程抗真菌藥物為主。

(1)局部用藥:可選用下列藥物放於陰道內。咪康唑栓劑,每晚 1 粒(200mg),連用7 日;克黴唑栓劑,每晚 1 粒(150mg),連用 7 日;制黴菌素栓劑,每晚 1 粒(10 萬 U),連用 10〜14 日。

(2)全身用藥:對不能耐受局部用藥者、未婚婦女及不願採用局部用藥者,可選用口服藥物。常用藥物:氟康唑 150mg,頓服。

3.複雜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治療

嚴重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應延長治療時間。複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抗真菌治療分為初始治療和鞏固治療。在初始治療達到真菌學治癒後,給予鞏固治療至半年。

細菌性陰道病

一、概述(常見病因)

細菌性陰道病為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但臨床及病理特徵無炎症改變。

細菌性陰道病時,正常陰道內乳酸桿菌減少而其他細菌大量繁殖,以厭氧菌居多。

促使陰道菌群發生變化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與頻繁性交、多個性伴侶或陰道灌洗使陰道鹼化有關。

二、診斷(鑑別診斷)

下列 4 項條件中 3 項陽性者,即可臨床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病。

1.檢出線索細胞

線索細胞即脫落的陰道表層細胞,邊緣黏附大量的顆粒狀物,細胞邊緣不清或呈鋸齒形。這些顆粒狀物主要是加德納菌。

2.胺臭味試驗陽性:分泌物滴入 10%氫氧化鉀 1〜2 滴,聞到有魚腥樣臭味。

3.陰道 pH>4.5(pH 多為 5.0〜5.5)。

4.均質、稀薄、白色的陰道分泌物。

本病應根據分泌物特點、陰道黏膜表現、陰道 pH、胺臭味試驗、顯微鏡檢查等與其他陰道炎相鑑別。

三、治療原則治療原則為選用抗厭氧菌藥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黴素等。全身與局部用藥

療效相似,治癒率 80%左右。

1.全身用藥 首選甲硝唑 400mg 口服,每日 2〜3 次,連服 7 日,或單次口服 2g。甲硝唑單次口服不如連用 7 日效果好。其次克林黴素 300mg,每日 2 次,連服 7 日。

2.陰道上藥 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0mg,每晚 1 次,連用 7 日,或 2%克林黴素軟膏塗搽陰道,每晚 1 次,連用 7 日。

3.注意事項 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病均需治療,方法同上。

萎縮性陰道炎

一、概述(常見病因)

萎縮性陰道炎常見於絕經後的老年婦女,也可見於產後閉經、藥物假絕經治療的婦女以及卵巢早衰病人、卵巢切除者。

因此時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黏膜變薄、萎縮,上皮細胞內糖原減少,陰道 pH 升高,陰道黏膜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侵入生長繁殖而引起陰道炎。

二、診斷(鑑別診斷)

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陰瘙癢、灼熱感。陰道分泌物呈黃水樣,嚴重時呈膿性,可帶有淡血性。婦科檢查見陰道黏膜萎縮,有充血,紅腫面常有散在點狀出血,有時見淺表潰瘍。根據病人年齡、病史和臨床表現,診斷不困難,應排除其他特異性炎症。

治療原則為補充雌激素,增加陰道抵抗力,抗生素抑制細菌生長。

適當補充少量雌激素,可局部給藥,也可全身給藥。雌三醇軟膏塗於陰道內,每日 1〜2 次,連用 14 日。亦可全身用藥。乳腺癌或子宮內膜癌病人慎用雌激素。

甲硝唑 200mg 或諾氟沙星 lOOmg,放於陰道深部,每日 1 次,共 7〜10日


淺談常見的四種陰道炎的臨床表現、診斷、一般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