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看薪酬体系重要性(航空公司)

某年的航班上

在我刚回公司的某一年的某个夏天,我国遭遇了一场大范围的降雨,造成了大面积的延误。

本来就很头疼的时候,刚巧不巧,一架飞机突然在外站故障了,最终公司决定:调机过去拉客!

调机之后,本来执飞航班的那架飞机当天要是能修好就调机飞回去,要是当天修不好就第二天再回去,机组就地计划外过夜。

考虑到机组的执勤期,外站维修能力等等各方面不确定因素,公司决定在派过去拉客的那架飞机上直接再配一组乘务组。

结果没想到的是,当这架飞机和新来的机组拉着所有乘客飞走之后,原本执行这架航班的飞机没过多久居然奇迹般的修好了!于是公司决定让他们也尽快飞回去。

然而所有的旅客都被拉走了,难道只能空机回?

这个时候,救世主出现了,我的一个同学刚好那天买了优惠票(当时我们还没下飞行部,不能加机组),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慢悠悠的上了飞机。

在他登机的那一刻,乘务组对他致以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就差撒花了。

我同学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面对身边簇拥着整整一组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以及帅小伙),又惊又喜的同时一时却摸不着头脑,不断反思自己家族是不是有什么突然被曝光的隐秘的皇室血统。

再加上是公司自己人,在整个乘务组的簇拥下,他最终毫不客气的坐进了头等舱,一路上莺歌燕舞好不快活,恰似人间仙境。

要知道,员工优惠票可是当时公司里所有机票里面地位最低的,甚至有的时候到了登机口都上不去,今天突然变成了私人专机,自然心里美滋滋。

后来问了当时的乘务组才知道,要是当时飞机上没有乘客的话,他们调机回基地,是没有小时费的,只能算是免费坐飞机,甚至有人加机组都不算,必须要有旅客身份的人在飞机上他们这一趟才有收入。

所以,即便你使用的是级别最低的员工优惠票,你的身份也是旅客,你在飞机上,他们就有收入。

我同学这才恍然大悟,自己竟然在无意中当了一回财神爷。

这是我第一次对于“员工薪酬体系”产生概念。

民航的薪酬体系

各个航空公司的薪酬体系都不同,举个笼统的例子:

当A和B来自两个公司的飞行员同时站在你面前,同时说他们每个月都飞90个小时,收入都是差不多3万块钱的时候,你要注意了,因为他们两人的薪酬体系可能差很多很多。

比如A,可能他的小时费很少,但是他的基本工资是15000,剩下的15000的收入就是他这90个小时里面飞出来的小时费。

然后看B,可能他小时费很多,但是他的基本工资是8000,剩下的22000的收入也是他从这90个小时里面飞出来的。

在平时看不出什么,看出了也不会在意,因为2020年前,谁也不认为自己有飞不上航班的时候。

直到…

而当初我的底工资只有4700。

换句话说,如果我生病或者受伤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一个月飞不了了,那么我下个月的税前总收入就只有4700。

再扣掉各种各样的税,五险一金等等,到手只有不到4000。

平时收入,工资再加小时费,夜航,安全小时基金,过夜费,复杂机场落地费等乱七八糟加一起,反正从刚下飞行部到后来不断升级,我从来没拿到过28000以上,总体上在2.2-2.4之间徘徊。

在深圳,扒拉开一家三口租房,贷款,信用卡,生活必须支出,基本上就是保持一个月光的状态。

然而,我们那批人头上还悬挂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那就是当初培训的时候签的是“自费飞行员”合同。

就是当初的合同期限是15年,公司给你做担保,用你的名义找银行贷款,你用这个钱去学飞,飞完回来从你下飞行部开始每个月代扣一笔钱还这笔贷款;

等到你贷款还完,15年也飞够,你想继续在这家公司飞,就继续,你想走人去找另外的公司,你也可以走人。

然而,合同很性感,现实很骨感,我们回国之后,即便是下了飞行部,也没有还过一次钱,不是不想还,而是不让还,无论怎么找公司,都没有个明确的说法。

甚至有人亲自跑去银行询问,想自己还上,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也没有个结果。至于违法不违法,我也不是学法律的,我也说不上来。

人是很容易进入舒适区的一种生物,既然没结果,那就没结果吧,要知道当初刚下了飞行部,每个月的收入从2000多暴涨到1万多。

就我自己来讲很有点小人乍富的感觉,你要让我再把收入重新降下来,我会觉得很难受,再加上看看周边的人都不着急,那你说我操个什么心。

我相信当初跟我有同样心态的肯定不是少数。

后来在某一年,公司突然意识到,我们这几批人里面,快的都已经有人准备放机长了,15年期限的合同是个隐患,可别让人到时候钻了这个空子跑掉了,于是赶紧拿出个方案——关门放狗。

如果用琼瑶阿姨的说法来形容的话,那这个方案很无情,很冷酷,很无理取闹。大概总结一下,就是两个选择:

第一,你改成公费合同,期限99年,你就是我们自己人了;

第二,你保持原来的合同,在短期内把那几十万还清,15年合同到期后你就可以走人,但是你就不是我们自己人了。

要注意,这个自己人的说法其实很重要,因为在宣贯会议上,领导非常直接的明示暗示:放机长要优先考虑自己人,不是自己人的,别怪我们的优质资源往自己人身上倾斜。

我个人认为,这里的优质资源除了放机长的资格,还代表着平时的航班合理化的安排,转升机制的倾斜,以及鞋子合不合脚。

当然,这个政策一出,就引起了非常激烈的反弹,当初60万-65万学飞的费用外加这么多年的利息,只要不是家里有矿,谁能在短期内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这摆明了就是把人往第一种选择上面赶。

于是,各种微信群如雨后春笋一般萌芽,认识的不认识的反正都在往里面拖,然而,人多并不代表好办事,很快个人的意见就开始不统一了。

这种感觉有点像玩桌游,大家都在一个桌子上,有良民,有杀手,有卧底,自然也就有乱民。至于牌桌子上的法官,自然是乐呵呵的看着我们厮杀了。

总的来说,当时有三种意见,有的愿意无条件接受,有的觉得要有条件接受,有的觉得应该完全不接受甚至要硬刚到底。

我当时刚经历过停飞不久,总觉得没有什么安全感,但是我也知道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所以我站在有条件接受的那一个纵队里。

当时我表达的意思是:要不咱们可以接受这个99年合同,但是让公司把我们的基本工资体系给改一改,小时费可以少点,但是底薪至少不能继续4700吧?

可惜我人微言轻,说的话很快就湮灭在刷屏般的发言里,后来看了看这个情况,觉得没辙,那就算逑了,于是去办公室的新合同上签了字。

我的薪酬体系就这么定下了

后来也没听说到底有没有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在短期内直接还完了贷款,反正据我所知,大部分的人最终都在这份合同上签了字。

于是,大家的薪酬体系也就都这么定下了

飞行员的棘轮效应

我在前几篇文章里面都提到过这个词,叫“棘轮效应”,大概意思就是说,当你的消费标准提高了之后,就很难再降下去。

按照现在社会学的说法,这应该叫做“高消费陷阱”吧。

毕竟,当你能够贷款买一个东西的时候,只需要脑子一热,而真正痛苦的,却是后续怎么继续供。

当你好不容易把一个贷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供完了之后,随着你职位和能力的提升,你又会看上新的东西,你会觉得:既然我之前那么长时间的贷款都供下来了,那再买下个新的东西,问题应该不大。

于是你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新的棘轮当中,周而复始。

在我认识的机长里面,每个月需要还的最多的贷款,超过了5万。即便是对于一个机长来说,每个月他不朝着至少90小时往上飞,这钱他还不起。

我不敢想象在2020年开始之后,他的生活是怎么过下来的。

如今很多航空公司陷入了极大的危机,飞行员的铁饭碗都快端不稳了,一个月能飞出20个小时都算多的,很多人一个月只能飞一班,甚至连班都没有,天天在家闲着,这个时候,薪酬体系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那些底薪一万的,只要不是一屁股贷款,至少生活还能继续的下去;那些底薪5000的,只能把自己千辛万苦贷款买来的豪车放在地库里吃灰,毕竟加油都加不起了。

关键时刻,当初完全没放在心上的一笔合同在这个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飞行员们有的时候在一起聊天,总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某工资垫底的国企员工会说,你看哪个哪个公司,大家飞同样的小时,他们收入几乎是我们的两倍。

可是骂归骂,却很少见他们公司的人真正跳出来,尤其是再飞个几年就退休的老同志,毕竟人家退休之后退休金也是两三万,兜底这两个字,就是原因。

我并不是想说一份合同到底是兜底好,还是摸高好,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性格不同,取舍自然也不同。更何况身边也有同学在跳槽的时候签下了既可以兜底,也可以摸高的好合同。

如今虽然受疫情影响,行业不景气,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说小日子一样过得美滋滋,等到疫情结束他飞起来之后,他的工资还是比其他很多公司同等级甚至比他级别高的人高出一大截,即使他目前还只是个副驾驶。

但是真正重要的,还是要避免高消费陷阱,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未雨绸缪,不轻视每一个签名,才是真正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

庚子年凶残,望各位平安渡劫。


从疫情看薪酬体系重要性(航空公司)

从疫情看薪酬体系重要性(航空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