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CEO落淚、高管自願降薪被罵“作秀”:這一刻,他們也很難

攜程CEO落淚、高管自願降薪被罵“作秀”:這一刻,他們也很難

昨天,攜程CEO孫潔接受採訪。

說到最近企業經歷的至暗時刻,她忍不住在鏡頭前落淚。

但隨後招來一片罵聲:

  • 玻尿酸太多了吧,非常失敗的人工重臉術;
  • 哭什麼哭,攜程坑人的時候那麼多,你怎麼不哭?
  • 墊資10億,墊啥資,你們不都是先收費,兩頭壓嗎?
  • 矯情,就你苦?
  • 哈哈,活該,你們坑用戶的時候還少?

綜合看下來,負面評價過多,不管是對她這個人還是公司。

其實大家主要不滿的是平時攜程的退訂服務,會扣錢,會延後等,

但這個不滿上升到人身攻擊就有點過分了。

攜程CEO落淚、高管自願降薪被罵“作秀”:這一刻,他們也很難

關於她說到墊付10億,是因為攜程作為第三方,主要靠佣金賺錢。

比如它和酒店、航空公司等合作,是對公司業務(to B),用戶通過攜程訂的任何一間房、任何一張機票,攜程都會從中抽取一部分作為佣金

比如王先生要坐飛機旅行,先付錢到XX航空公司。

但因為特殊時期,不能出行,王先生就申請退款,加上相關政策影響和施壓,攜程必須及時把這些錢退掉,甚至不扣客戶一毛錢手續費。

但是XX航空公司把錢退到攜程時間是很長的,攜程首先需要墊付的是這一部分錢。

所以,噴攜程墊付10億沒有多少意義,我認為更需要關注的是「攜程高管自願降薪」這件事,以及它帶來的信號和影響

攜程CEO落淚、高管自願降薪被罵“作秀”:這一刻,他們也很難

(攜程內部郵件)

這是一封攜程CEO內部郵件,明確指出從3月開始:

  • CEO孫潔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將0薪
  • 公司高管自願降薪,最低半薪,直至行業恢復;
  • 服務部一線員工可正常調薪;
  • 其他員工暫停漲薪;

就是這個“0薪”和“自願降薪”,讓大家非常炸毛,覺得是在作秀。

公司CEO和高管根本不依靠工資,都是靠年終獎和分紅,好嘛?

所以,這樣的操作有什麼意思呢?能給公司省幾個錢?

到頭來這個操作,還把一些依靠工資養家的職業經理人等拉下水,不得不同意“自願降薪”。

一句話總結:不依靠工資過活的高管主動降薪,讓依靠工資度日的員工以之為榜樣,並使之覺得羞愧。

這不是欺負員工嗎?

就像,對於有一萬筐土豆的人來說,每年少分一百筐土豆,影響不大。但對於只有一筐土豆的人來說,每年少分一筐土豆都要命。

攜程CEO落淚、高管自願降薪被罵“作秀”:這一刻,他們也很難

一個網友留言:

公司一開始是一批領導主動降薪,那個時候大家都不知道。


後來,公司把這件事放在內部宣傳。沒想到,一大批自願的、違心的降薪申請都提交上去了,我不好意思,也違心加入了降薪申請隊伍。

這就是公司領導主動降薪的目的之一,可以讓更多的員工主動加入這個隊伍。

更有網友說,這就是裁員的前兆,一步步來。

畢竟這次疫情對旅遊業衝擊巨大,目前只恢復10%。加上鍾南山院士最新預估,全球疫情至少延續到6月份,這一定會繼續影響旅遊、服務等行業。

但希望攜程不會有這個操作,也不希望領導主動降薪高調宣傳。

攜程CEO落淚、高管自願降薪被罵“作秀”:這一刻,他們也很難

上面這張圖片讓我們大笑,但笑過之後呢?公司沒了,接下來怎麼辦?

這段特殊時期,員工和公司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共事?

國內著名商業諮詢顧問劉潤老師,做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即便是國家延長了3天假期,看起來是福利。

但是,國家並不給你發工資。

這相當於,國家拍了拍企業老闆的肩說,這次國家遇到重大疫情,大家都擔待點兒,就靠你們了!

然後企業老闆咬了咬牙說,這事兒大家都得出力。

我沒辦法去一線抗擊疫情,但我至少能做的是用出錢的方式,讓員工待在家裡,不給疫情添亂。」

所以,劉潤老師強烈呼籲,員工要理解公司和老闆。

其實,按照守恆定律,一定有人負重前行才換來片刻的安寧。

想要長久,就得一直有人負重。

攜程CEO落淚、高管自願降薪被罵“作秀”:這一刻,他們也很難

北京第一波降薪潮,早就已經來了

有的是全員統一降薪,有的是高管做出犧牲,有的即便是員工在家辦公,也只發70%工資。

真的很殘酷。

攜程作為行業內比較大的龍頭企業,都經歷瞭如此重大的損失,可想而知,那些中小企業有多難?

因為中國很多的服務業、旅遊業都是中小企業,在溫飽線上掙扎,過去每個月除了各項開支能賺到一些錢。

這麼一場戰疫突降,在沒有被報道出來的地方,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都有很多老闆度日如年。

作為員工,不管如何選擇,或許都不容易,但老闆更難。

希望大家一起,跨過這個坎兒。

攜程CEO落淚、高管自願降薪被罵“作秀”:這一刻,他們也很難

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們偏偏處在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之中。

這話真不假。

公司和員工是利益共同體,某些程度上分不開。

尤其在特殊時期,老闆甚至只期待公司能活下去,員工也希望到手的工資不少。

那就一起努力。

最後,再分享劉潤老師一段話:

只有工作,才能創造經濟價值;有了經濟價值,公司才會有收入;有了收入,公司才能盈利;只有公司盈利,中長期來說,你才能拿到工資。

and夏小麥: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職場5年,一起變更好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