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3位雄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最感人,劉備最虛偽,孫權最務實

漢末三國是一個爾虞我詐的時代,臺上的帝王將相全都是“戲精”,鮮有說實話、真話的時候。然而“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無論他們生前再怎樣虛偽奸詐,但在臨死前往往會打開心扉,跟身邊人說說實話,從而還原一個比較真實的自我。那麼,作為三國建立者的3位雄主-曹操、劉備、孫權,他們的遺言都講了哪些內容呢?

三國3位雄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最感人,劉備最虛偽,孫權最務實

曹操劇照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於洛陽,終年66歲。跟大多數開國帝王一樣,曹操在臨終前,照例要對自己的功業做一番總結,並對病榻前的臣僚們說道:“孤縱橫天下三十餘載,削平群雄、一統中原,只有西蜀的劉備、江東的孫權未曾剿除。孤死後,你們要盡心輔佐世子曹丕,以完成混一海內的大業。”臣屬聽完後,無不唏噓落淚。

然而,曹操話題一轉,緊接著又談到自己的葬禮和眾位妻妾的安置問題。對於葬禮,曹操希望在他死後實行薄葬,並能夠“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見《三國志·卷一》),以此來壓縮喪葬費用,盡力減輕國家的負擔。至於妻妾的安置問題,曹操叮囑她們道:“我死之後,汝等勤學女工,多造絲縷,賣掉換錢以自給。”這樣做,同樣是為國為民的考慮。

三國3位雄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最感人,劉備最虛偽,孫權最務實

丁夫人劇照

除此之外,曹操在臨終前對長子曹昂(字子修)、前妻丁夫人倍感愧疚,常常對身邊人講:“我一生行事,自認為沒有什麼值得後悔遺憾的。假若死後還有靈的話,讓我感到遺憾的,便是子修如果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呢?”由以上史實看來,曹操的遺言基本上沒有高談闊論,有的只是以民為本、兒女情長,令後世之人讀史至此,不禁唏噓落淚。

劉備稱帝后不久,親率大軍進攻孫權,結果在夷陵之戰中慘敗給江東將領陸遜。經此一戰,劉備不僅斷送收復荊州的夢想,幾乎賠光全部“家底兒”,甚至連本人也差點兒被俘虜,可謂恥辱到極點。正因如此,戰事結束後,倍感羞憤的劉備沒有返回成都,而是退守白帝城永安宮,並在這裡走完餘生。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宮駕崩,享年63歲。

三國3位雄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最感人,劉備最虛偽,孫權最務實

白帝託孤劇照

劉備臨終前,將丞相諸葛亮召至永安宮,並將幼主劉禪及軍國大事全都託付於他。在遺言中,劉備先是稱頌諸葛亮的才能比曹丕強十倍,如果由他來治理國家,必能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然而,劉備話鋒一轉,跟諸葛亮講道:“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見《三國志·卷三十二》)

雖然後世對“君可自取”這四個字的真實含義多有爭論,但如果僅從這句話來做分析,劉備似乎對諸葛亮無比信任。但我們還需要了解一個事實,那便是劉備在臨終前,並沒有把兵權交給諸葛亮,而是讓中都護李嚴主管軍事,其真實意圖不言自明。因此,我們可以說,跟曹操遺言的溫情脈脈相比,劉備的遺言則充滿虛偽與殺機,令後人讀史至此,不禁毛骨悚然。

三國3位雄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最感人,劉備最虛偽,孫權最務實

劉備駕崩後,諸葛亮盡心輔佐劉禪

跟劉備的情況相似,孫權在位的晚年,帝國同樣處於風雨飄搖的危險境地之中。原來,在太子孫登去世後,孫權冊立第三子孫和為儲君,但與此同時卻溺愛第四子孫霸,並讓他享受跟太子一樣的飲食起居標準,由此激起後者的爭儲之心。圍繞著儲位的爭奪,孫和、孫霸的關係勢如水火,而大臣們也紛紛“站隊”,由此釀成激烈的黨爭。

儲位之爭讓東吳陷入嚴重的政治動盪中,若不加以制止的話,必然會給國家帶來大災難。正因如此,孫權在猶豫數年後,終於在赤烏十三年(250年)出手,下詔廢黜孫和為南陽王,將孫霸賜死,並大肆誅殺、貶斥他們的黨羽。經此一劫,東吳朝堂近乎被清空。事後,孫權又冊立幼子孫亮為太子,局勢至此才算是基本上穩定下來,但隱憂依然存在。

三國3位雄主的臨終遺言:曹操最感人,劉備最虛偽,孫權最務實

吳大帝孫權劇照

正因如此,神鳳元年(252年)四月,孫權在臨終前,將大將軍諸葛恪、中書令孫弘等人召入宮中,委以託孤重任。雖然史書中並沒有記載孫權遺言的具體內容,但根據常識來推測,他應當是勉勵諸葛恪等人要消弭舊日的恩怨,共同輔佐幼主治國,務實的內容相當多。但讓孫權沒想到的是,等到他剛嚥氣,諸葛恪便誅殺孫弘、專擅朝政,孫權若泉下有知,不知該怎樣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