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苏轼都最后选择安葬在此

汝州是河南省省直管县级市,豫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西临古都洛阳,东望黄淮平原,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宋代汝瓷更是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苏轼都最后选择安葬在此


提到苏轼,大家都知道是北宋年间名震天下的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其中尤以苏轼成就最为突出,并称为“三苏”。苏轼仕途不顺,经常遭到朝廷贬谪,最后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也是客死常州,直到次年其子才将其葬在古汝州郏县。公元1112年,苏辙(苏轼弟)在许昌去世,其子依嘱将他葬在苏轼身边。元代,郏县县尹杨允在苏轼、苏辙两座坟墓之间为苏洵(苏轼父)建设了衣冠冢,所以称“三苏坟”。

汝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苏轼都最后选择安葬在此

原籍四川眉山的苏轼,名冠天下,本应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可他没有葬在老家四川眉山,也没葬在客死的常州,更没有葬在他曾经被贬谪的地方,却为何长眠于千里之外的河南郏县?这让人颇为费解,历史上对此解读也颇多。

汝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苏轼都最后选择安葬在此


有一种说法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在此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经过汝州,与弟苏辙相会。苏辙领着哥哥苏轼游览汝州名胜。郏县当时属于汝州郏城县,地处中岳嵩山之阳,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峨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之地。

汝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苏轼都最后选择安葬在此

当时苏氏子孙多散居在郏县小峨眉山附近,弟弟苏辙就住在颍川,小儿子苏过住在斜川(今许昌境内),都离郏县不远,而四川眉山老家已经没什么直系亲属了,葬在郏县祭祀扫墓也比较方便。

汝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苏轼都最后选择安葬在此


实际上当时的宋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出身中原以外各地的朝廷大员,死后可以在汴京方圆五百里以内选地安葬。比如出身庐州合肥的包拯死葬巩县(今巩义),出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的范仲淹死葬伊川,出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的欧阳修死葬新郑,出身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的范镇死葬襄城,都没有归葬故乡,所以苏轼选在汝州郏县安葬也没什么好好奇的了。

汝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苏轼都最后选择安葬在此


苏轼的父亲苏洵早有意愿迁居京都附近,繁华之地,可惜未能成为现实;苏轼考虑比较长远,如果归葬故里,一则长途跋涉,费用高昂,再则子弟都在京都附近,回川扫墓不易,就如同他们兄弟,父亲仙逝后,很难有机会回到四川故乡祭扫,难免心中戚戚然,如果葬在子孙居住的附近,可以长期相伴,也不孤单。

汝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苏轼都最后选择安葬在此

同时也看到弟弟有在河南长久居住的意愿(二人往来信件中,苏辙流露出在河南建苏氏陵园的想法。),自然百年后葬在河南,二人感情深厚,人生天地间,骨肉有几人?生前见少离多,死后能够葬在一起,那也欣慰;还有就是要托孤给弟弟苏辙,盼念照顾子女,免得儿孙无依靠;最后就是嵩山风景优美,和家乡相似,可以身葬异乡,魂归故里,青山绿水,又可以看到子孙昌盛,心无遗憾。苏轼苏辙两兄弟葬在汝州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在此定居了下来,还形成了两个苏姓村庄。

汝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苏轼都最后选择安葬在此


人生有两处颇值得纪念,一处是生地,一处是葬地。一个是人生旅程的开启,一个生命轨迹的终结。人并不能择其生地,却可以选择止归之所。“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