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鱼贩要给水里加柴油?

1天道酬勤


一是捕鱼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土地承包,有了市场开放,有了鱼塘承包,事情出在鱼塘承包上。市场放开后,捕鱼捉虾能堂而皇之拿街上卖钱,农民很高兴。可是长期的集体化劳动,家里只有简单农具,没得副业的渔网什么的,又做不到竭泽而渔,看着水里的鱼却没法搞上来。有聪明人想办法,下药。那时候又没什么农药,只有滴滴涕、滴滴畏、六六粉,不像现在几百上千种。农药很管用,撒进去鱼漂上来。良心却受不了,毒死的鱼怎么卖给别人?于是想其他办法。那时候生产队有柴油机,抽水打米打面什么的。水里撒柴油,不大一会鱼也漂了上来。这下好了,柴油没毒,不会害人,只是烧好的鱼有股柴油味。

二是水质污染。还是那个年代起,开始有了机械化。最早的动力是柴油机。拖拉机、小型机动船等。那时候的柴油机工艺很落后,突出表现是漏油厉害。柴油机浑身油乎乎不说,一路走一路滴漏。水里的小动力船,整个都是柴油糊住一样,多远都油味熏人,船里船外都是柴油味。捕的鱼自然都沾满柴油的味道,而且洗不掉。再后来,水面上都是油花,尤其在下风头,鱼儿还喜欢那里寻食,于是,时间长了,鱼儿就自带柴油味。

三是活鱼的绝活。时候再往后推,进入本世纪,人们买鱼挑剔了,只要活鱼,死鱼不好卖。卖鱼人还是有办法对付。买鱼人对活鱼的要求,跟打鱼人不一道劲。只要鱼儿还有张嘴呼吸,能动弹,哪怕频死,就算活鱼。于是有了办法,有条件的,加装增氧泵,延缓鱼儿的活命。省事的,盆里少水,鱼儿平躺着,减少运动,就活的时间长些。再有取巧,就倒点柴油,进一步减缓鱼儿耗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