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診斷」胃病耳穴胃區望診

「耳穴診斷」胃病耳穴胃區望診

「耳穴診斷」胃病耳穴胃區望診


為了探討耳穴胃區望診與藉助胃纖維內窺鏡(下簡稱胃鏡)診斷胃病的關係,我們對481例(其中門診251例、住院230例)胃病患者的耳穴胃區進行了詳細觀察,並先後施胃鏡病理學診斷驗證,發現二者有一定相關性。茲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本組481例中,男284例,女197例,年齡為18~82歲,平均51.4歲;平均病程3.54年。均符合下列條件①胃鏡檢查前後除外其它臟腑的器質性病變,②除外耳廓及內耳的局部病變。

2、方法:本組481例於胃鏡檢查前後均由專人負責讓病人完全暴露耳廓,在自然光線下詳細觀察並記錄耳穴胃區色形質的改變。對在1個月之內已作過胃鏡者,免於複查,l個月以上作過者,囑其複查。

「耳穴診斷」胃病耳穴胃區望診

結果分析

1.481例患者的耳穴胃區望診指徵與胃鏡診斷的關係如下:

正常12例,為淡紅色,

淺表性胃炎單純型112例,其中黃褐色101例(佔90.18%),充血10例(佔8.93%),油膩2例(佔1.79%);

淺表性胃炎出血糜爛型57例,其中充血57例(100%),紫暗14例(24.46%);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活動期42例,充血30例(72.43%),紫暗4例(9.52%),灰白35例(83.33%);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靜止期71例,紫暗71例(100%),灰白68例(95.77%);

淺表萎縮性性胃炎48例,油膩39例(81.25%)、粟樣丘疹48例(10%);

慢性萎縮性胃炎53例,紫暗52例(98.11%),粟樣丘疹53例(100%),乾枯14例(26.42%);

十二指腸炎13例,充血10例(76.92%),油膩11例(84.62%),灰白5例(38.46%),膽汁返流性胃炎1例,黃褐8例(72.739石),充血10例(90.91%),紫暗10例(90.91%),

「耳穴診斷」胃病耳穴胃區望診

胃淡瘍54例,充血30例(55.5%),紫暗3例(5.56%),灰白51例(94.4理%);

胃癌8例,紫暗4例(50%),灰白3例(37.5%),粟樣丘疹5例(62.5%),乾枯8例(100%),黑頂樣丘疹8例(100%)。

「耳穴診斷」胃病耳穴胃區望診

2. 比較所有指徵在每一病理分型所佔百分比,以指徵出現大於50%有明顯的特異性診斷意義。據此以耳穴胃區望診模擬病理性診斷,具體指徵見附表。

附表

「耳穴診斷」胃病耳穴胃區望診

1.依中醫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理診,利用耳穴診治疾病,是對中醫診斷治療學的豐富和發展。中醫早就認識到耳是人體經絡經過、終止和會合之場所。生物全息律和生物重演律共同組成耳穴分佈規律的生物機制。耳穴“胚胎倒影式”分佈律可系統表述為耳穴局部定位和耳穴整體倒影分佈律,耳穴集合使耳廓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有整體的全部信息。當機體內臟有病時,往往會在相應耳穴區域出現各種異常反應,醫生可據此診斷疾患

2.望診耳穴胃區色形質的改變,直接反映胃病病理層次,指導治療用藥。然簡便廉驗、易為病人接受,又無胃鏡檢查之弊,實有進一步研究和推廣之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