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積極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和諧生活的潛質。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的確如此,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很上進,願意為更美好的明天付出汗水和淚水。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覺得自己的生活碌碌無為,不知道該怎麼改變;

還有些人嘗試去改變了,結果卻並不如意。

如果長時間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屏幕前的您,可能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目標制定不科學

首先,大家猜猜下面的5個目標有幾個是科學的?

1. 2020年,我要更加努力工作。

2. 我每天要掌握50個英文單詞。

3. 下個月我要掙1萬元

4. 我要努力減肥,讓自己瘦下來。

5. 我要用5年的時間,讓家人過上好生活。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答案比較殘酷,這五個目標的制定沒有一個是科學的。

我可以針對上述5個目標分別提出很多問題,比如:

1.什麼才是努力工作?是每天加班嗎?加多長時間?

2.每天從哪裡背50個單詞,包不包括自己學過的?掌握到什麼程度?是會拼寫嗎?還是會造句?

3.怎麼才能掙1萬元?現在有思路了嗎?自己的能力能達到嗎?

4.怎麼減肥?通過不吃晚飯嗎?瘦到多少斤能稱之為瘦下來呢?

5.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讓家人過上好生活?好生活的定義是什麼?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目標一旦不科學就會帶來很多問題,以上述目標4減肥為例子:

讓自己瘦5斤是瘦,讓自己瘦10斤也是瘦,到底換言之我們連自己的目標是什麼都不確定。

至於減肥方法就更加模糊了,今天不想吃飯就節食,明天心血來潮就去健身,後天乾脆直接吃點減肥藥。

這樣做的結局往往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減肥大計自然就慢慢不了了之了。

長時間這樣下去,我們還會有很強的挫敗感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那麼我們怎麼科學的制定目標呢?

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管理心理學中的SMART原則

——S代表具體(Specific),對目標設定要有特定的指標,不能籠統概括;

否則目標本身就是模稜兩可的,隨著我們的心情、認知等不斷變化。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目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有相應的數據或信息能夠驗證目標的實現;

——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指目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很多年輕人根據自己最佳狀態的能力和表現來設定目標,然而我們不可能每天都保持一個好狀態。

——R代表現實性(Realistic),指目標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證明和觀察;

——T代表有時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某一目標的特定期限。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當然,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有彈性,能夠根據現實情況隨時做出調整。

甚至有些專家認為不要在1月份建立新年計劃,應該先去學習工作一段時間再來制定。

目標完不成也沒關係,我們要看到在這個過程中的收穫。

很多固執的完美主義者認為要麼就全部完成,要麼乾脆什麼都不做。

其實能接納自己的有限性自己的不完美也是去實現目標的一門必修課。


用“內疚感”懲罰自己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如果我們做錯了事,被家長或老師發現了,我們會面臨一些懲罰。

我們當時可能很難過,但是事後卻很安心,因為這件事已經結束了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反之,如果我們的錯誤一直沒被發現,在心存僥倖的同時,我們反而會提心吊膽。

因為我們不知道懲罰何時會到自己頭上。

當我們不滿於自己,不滿於現狀的時候,這種情況也會出現。

比如,某一天我們痛定思過,覺得自己不能苟且於當下,要做出改變。

然後接下來的一短時間裡,我們開始努力了,也制定了非常科學的目標,最後可能因為一些因素,我們的生活似乎還是沒有變化。

這時候我們會感覺非常內疚、自責。過一段時間還是如此,我們似乎陷入了這種循環中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其實,這種對自己的責備就是對自己這段時間不作為的懲罰

當然這是我們潛意識裡的一番操作,我們可能根本意識不到。

我猜測這是我們的潛意識為了保護自己,讓懲罰變得可控可預測

我們已經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所以這件事就算結束了。

然而在意識層面,我們還想要詩和遠方。

於是乎我們想更加努力,更加渴望,想要擺脫當前的處境,然後......我們還是處在這個循環裡。

我們越是失敗,我們越是更嚴苛的責備自己,辱罵自己,甚至給自己幾個耳光。

慢慢的,我們可能連掙扎的動力都沒有了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想要打破這個循環,最好的方法就是意識到自己的責備可能是對自己的懲罰。

總是責備自己,怨恨自己,其實是一種自我折磨

要知道自己折磨自己是很多心理疾病的開端,我們也會因此損耗大部分心理能量。


拖延症晚期患者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我們邁出的第一步意味著我們要跨出自己的舒適區,我們肯定會感覺到不安、恐懼等。

很多人面對這艱難的一步望而生畏,一而再的選擇拖延

我們可能會想很多:自己是不是準備還不夠充分?萬一失敗了怎麼辦?萬一成功了怎麼辦?

我會變得和身邊的朋友格格不入嗎?

我們似乎總能發現能阻止自己去做事的理由。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我認為解決自己拖延最好的方法就是問自己,問清楚自己內心深處到底在擔心什麼?在害怕什麼?

慢慢地我們就會知道很多擔心的事都是想象出來或是

誇大的結果。

比如:我想每天早上在小區裡跑30分鐘步。

這件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我似乎怎麼也完不成。

於是我開始問自己:

既然你想跑步,為什麼你退縮了?

——我感覺很害怕。

為什麼害怕?

——我覺得小區的人看到我跑步我會很尷尬。

為什麼尷尬?

——我覺得我太胖了,我跑步的姿勢不好看。

你在擔心別人會嘲諷你嗎?

——是的,我覺得我從別人身邊跑過,別人會議論我。

你無法忍受別人對你的評頭論足嗎?

——我會很羞愧,我覺得丟人。

......

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生活沒有起色丨你可能陷入了三個怪圈

後來,某一天我鼓起勇氣去詢問小區裡一個叔叔和一個阿姨。

我想知道他們看到我跑步會不會覺得搞笑。

他們的答案讓我震驚我們從來不會嘲笑你,想反我們覺得你能鍛鍊身體是一件好事!我們感覺很開心。

原來一直以來是我想太多了。

就這樣,我能夠每天早上去小區裡跑步,到現在也沒斷過。

弄清楚自己內心深處最糾結的地方是什麼,並去判斷它是否真實,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減輕拖延


最後,我衷心的希望每一位讀者不會因為這三個怪圈讓自己的生活止步不前。

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去擁抱更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