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作者 / 圈圈丸

近兩年,觀眾們提起藝術片不再像以前那般“陌生”和“排斥”了。在第六代導演和年輕一代新興導演的不斷努力下,國產藝術片不管是在內容創作上,還是在國際獲獎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互聯網廣泛的傳播效應也進一步為小眾的藝術片增加了知名度與受眾群。因此,不管從哪方面看,藝術片在中國的電影市場裡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送我上青雲》剛獲得都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不過伴隨著藝術片取得好成績的同時,質疑和提醒的聲音也從來沒有間斷過。無論是對藝術片內容不易理解的指責,還是藝術片票房成績不佳的困境,抑或是流量明星與藝術片的不相容。這些都讓藝術片在發展的同時也總是不斷陷入桎梏之中。但如果我們對這些問題進入深一層的挖掘,就會發現有很多對藝術片的批評都是大眾的偏見和誤解。而這些偏見和誤解對藝術片造成的困擾,側面推動了藝術片難懂和不賺錢的老問題。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解開一下大眾對藝術片的一些“誤區”,還原一個真實的藝術片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藝術片與藝術院線簡史


眾所周知,藝術片在我國的歷史並不短。1948年,著名的江南小鎮愛情故事片《小城之春》上映,是我國可以追溯的最早的藝術片。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極高,在2002年的時候被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之一田壯壯翻牌過,在2005年被香港金像獎評為“中國電影一百年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的第一名。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小城之春》劇照

遺憾的是,因為一段很長的特殊時期,《小城之春》之後我國的藝術片創作陷入了停滯狀態,一直持續到80年代,藝術片才再次迴歸觀眾視野。從《一個和八個》開始,到《霸王別姬》,再到《立春》,再到《白日焰火》,一直到最近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可以看見,近40年藝術片一直沒有再在中國斷過檔,尤其是近幾年,每年都會有四五部頻繁出現在觀眾視野中的藝術片,即便是沒有去過電影院看過,許多觀眾也都記住了它們的名字。

而藝術片能夠在近幾年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度,與藝術院線的成長密不可分。

2013年的時候,一個名為“後窗放映”藝術電影展映活動曾在全國掀起過不小的熱潮,它也是中國第一條長期“存活”下來的藝術院線。“後窗放映”在當時成功推動了現在兩個較大的藝術電影聯盟: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和上海藝術電影聯盟。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此後,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在它的上級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幫助下,用了5年時間跨遍全國31個省和48個城市,擁有100多個影廳,並且保證每天三場、每週十個黃金場次來放送藝術電影。而院線的片源,除了國產最新的藝術片和電影史上的藝術片之外,還包括一些口碑較好的二輪影片以及國外的影展片及獲獎片,可以說是目前片源最多的藝術院線,也因此成為中國藝術院線裡的龍頭。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藝術院線同樣發展良好。

比如上海本地的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由上海的知名院線和影院組成,其中還包括上海萬達電影城和星美正大影城這些“大品牌”。他們每天會排兩場以上藝術片,儘管數量並不比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多,但卻從未間斷,一直在為藝術片發力。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在奧地利的講座

首都北京還有百老匯電影中心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等規模不大,但已經成型的藝術院線。它們雖然面臨著“以商養藝”的難題,沒有辦法只通過放鬆藝術片維持生計,大部分時候還是需要作為普通院線運作。但也和上海藝術電影聯盟一樣,從來沒有因此放棄過藝術片的傳播。

同時,國家對於藝術院線的發展也十分重視。2015年的時候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就提出了對藝術電影行業生態的意義與價值的期待。並在同年發佈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裡明確指出了要自主藝術創新影片的發行和放映。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時任電影局局長張宏森

所以無論是藝術片,還是藝術院線,其實都正處於一個“甜蜜期”,並且我們相信藝術片在接下來的幾年還會有上漲勢頭。當然,前提是觀眾與影迷要解除一些對於藝術片的偏見和誤解。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大眾對藝術片的偏見和誤解

在文章開頭我們就說了,大眾對藝術片有兩個偏見和誤解:一是藝術片都不易理解,二是藝術片都票房不高。造成這兩個誤會的主要原因和責任,都在第五代導演的身上。

作為五代導演代表之一的陳凱歌,其成名作《黃土地》肯定會被大部分影迷劃為藝術片,原因就在於它不算賣座,而且觀眾很難看懂。這個評價還是同為第五代導演的何群說的,他曾這樣評價黃土地:“《黃土地》的拷貝賣得並不是特別好,大概30多個。從普通觀眾的層面來看,《黃土地》並不是非常通俗的,從形式上、從影片的節奏上,對大多數觀眾來說,《黃土地》是一部藝術片,而非商業片。”也就是從他這句評價開始,似乎不賣座和不同俗就成為了藝術片的標籤,再也就撕不下來了。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黃土地》劇照

但這種“一刀切”的分類無疑是不公平的,我們用另一部知名高分國產片來就能破掉何群的邏輯。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讓子彈飛》:豆瓣top250裡排名第67位

作為許多影迷心中最佳的國產電影之一,《讓子彈飛》可以說是既取得了超凡的收益,又得到了核心影迷的口碑。首先在商業方面,2010年拿下6.36億票房,相信不會有製片公司和投資人會說《讓子彈飛》不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

另外在藝術方面,大部分影迷和觀眾也絕不會說《讓子彈飛》是一部無腦的喜劇爽片,不然豆瓣和知乎上大量關於此片的深度影評豈不成了笑話?甚至在知網上,還能搜到大量《讓子彈飛》美學探究的碩士論文,觀眾把它作為電影藝術性的認同不言而喻。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關於姜文和《讓子彈飛》的論文

《讓子彈飛》就充分的證明了,藝術片既可以讓人看懂,又可以取得高票房。當然,肯定有許多影迷認為它只是個例,但即使還是拿“不賣座”和“不通俗”兩個標籤來貼藝術片,許多藝術片的票房成績也並不差。

拿一直在為中國藝術片奮鬥的第六代導演來說: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在國內收入3010萬票房,《江湖兒女》收入6995萬票房。去年,婁燁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6499萬票房,王小帥的《地久天長》4522萬票房,此前刁亦男的金熊獎影片《白日焰火》更是破了億元票房大關。這些電影它們的票房的確不算超級賣座,但它們可都沒有賠錢,都是替投資人賺回了本的。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白日焰火》劇照

而新人導演中,儘管有爭議,但是被觀眾直呼看不懂的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是創下了2.82億票房的“奇蹟”,而金馬獎最佳新人導演出道的他,也不會有幾個人會去質疑他的藝術性。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照

所以,近幾年的新藝術片和市場都在向我們表明,藝術片可以賺錢,也可以被觀眾看懂。那種“只有不賺錢和看不懂的電影才叫藝術片”的偏見應該被我們摒棄掉才對。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有明星參演就不是藝術片?


或許有影迷會提出這樣的質疑:《讓子彈飛》有三大影帝坐鎮,如此強大的明星陣容實在不像藝術片,因為明星這個標籤太商業了。

同理,近幾年的許多藝術片的藝術性都被質疑。無論是《地久天長》裡的王源,還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裡的井柏然,抑或是《南方車站的聚會》裡的胡歌。這些“流量明星”都給人感覺讓藝術性大打折扣。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地久天長》裡的王源

更有甚者,即使沒有流量明星出演,也會請流量明星站臺,比如《江湖兒女》就在路演時請到了楊超越,《南方車站的聚會》讓胡歌和流量網紅李佳琪同時直播賣票。以上種種行為,都讓影迷覺得藝術片本身的藝術精神被消磨掉了,非常的違和。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楊超越為《江湖兒女》站臺路演,圖片來源見水印

可是我們就要反問了,為什麼“商業”和“藝術”的標籤不能共存呢?為什麼明星就不能演藝術片呢?曾幾何時,香港影迷允許張國榮既演藝術片《東邪西毒》和《霸王別姬》,又演商業片《東成西就》和《家有喜事》。作為那個年代的“流量擔當”,並沒有人會覺得張國榮出現在藝術片或者商業片裡有違和感,他並不專屬於一類電影。

既然以前都可以,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允許我們現在的明星藝人轉型或者全面發展呢?

而且,從結果來看,在明星的加持下,上面的那些藝術片確實都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績,也得以保證導演們能夠繼續拍電影搞創作。如果每個導演拍一部賠錢的藝術片之後就再也拿不到投資、拍不了片,那豈不是更大的損失嗎?

在現階段,“明星參演”是解決藝術片票房短板的最佳途徑和最實用的方法論。這已經不只是在中國,而是一個國際常識。不然為什麼《教父》要請馬龍·白蘭度,《小丑》和《愛爾蘭人》要請羅伯特·德尼羅?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愛爾蘭人》裡一堆明星,

也不會被說成商業,影迷不能如此雙標啊

而國內現在的輿論,讓藝術與明星難以掛鉤。這就導致片方也開始害怕和藝術片有瓜葛,許多本身藝術性很高的電影,或者本身就是純正藝術片的電影,在營銷宣傳時也避免將自己歸類在藝術片內,這樣被迫的“掩耳盜鈴”行為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藝術片是電影生態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藝術片也不是商業片的反義詞。藝術片它可以賺錢、可以看懂、也可以有許多明星坐鎮參演,藝術片它絕對不是一個“異類”或者亞文化。

如今藝術片在國內正再次處於蓬勃發展之時,希望我們的觀眾和影迷也能多減少對藝術片的偏見與誤解,嘗試著去接觸,去觀看,去買一張藝術片的電影票。


國產藝術片現狀:夾在賺小錢和不理解的縫隙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