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用白话文代替课文中的文言文呢?表达的意思不是一样的吗?

半溪


这涉及到一个文代传承问题。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逐渐提倡写白话文。是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文言文作为封建文化的典型代表,否定文言文就是否定封建制度,就是革命、就是进步。文言文自上而下被弃用,当然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文言文不足之处也逐渐暴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经过近百年的时光,一代又代人不用文言文,也就不认识、不了解文言文。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的不间断融合发展,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明几千年未断。文以载道,字以表文。尤其是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而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字文言文也引起社会重视,重回课本中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希望对您有帮助。


马兰开花256


为什么不用白话文代替课本中的文言文?表达的意思不是一样吗?

在语文的学习中,许多学生都不愿学“文言文”,这是因为文言文是语文学习和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并且学习的难度相对而言也比较大,所以,提到文言文学习许多学生多多少少有点“逆反”心理。

不过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既然是一种语言,那我们自然要追求把这种语言用到极致,这样我们才能更恰如其分的表达我们的心理和情感。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语言,定位只是为了和别人进行一般的交流,能我们只要掌握基本的几千个好字和语法可能就足够了,但如果我们追求的是把这种语言用到更好和更高层次,那我们真还需要多学一点文言文。

与白话文比较,中学生多学一点文言文有以下几点好处:

1.许多文言文往往是汉语言的精髓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们的许多智慧和优秀成果就凝结在文言文中,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也是提高学生语言驾驭能力的一条有效路子。

目前,我们所应用的白话文就是来源于文言文,白话文读起来比较轻松,这个不假,但白话文的语言内涵相比较可能就要差一点了。

我们可以说,从白话文中能获得的经验和能力从文言文中基本都可以获得,但从文言文中获得的东西,现代白话文却是无法满足的,这种情况下,多学一点文言岂不是更合适吗?

2.文言文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

我们目前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多是大浪淘沙筛选出来的“精品”,他们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学习文言文我们既是在学语言应用之法,也是在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文言文既是一种语言,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我们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各种思想、智慧、技能等都在文言文中体现,我们想要让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灿烂辉煌,就需要先学会继承,才能让它走的更远。

3.文言文的独特结构、形式和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骄傲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别的国家和民族都没有这样的福气,这么优秀的东西自然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

春秋时候的诗、汉代的赋、南北朝的骈文、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每一种形式都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的一个惊奇,作为中国人,这些让别人眼红的好东西,我们自己不是更应好好珍惜吗?

4.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了文言文,可以说等于你自己又加长了自己的腿或视野,遇到问题,你就可以自如的回到古代向古人讨教办法。

比如老子的《道德经》,上下五千言包含了我们做人做事的许多规律或智慧,学习了它,就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少走许多弯路。儒家经典《论语》,至今在做人做事上,都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等等。

5.增强民族认同感

文言文是一种古老的语言,正因为它的独特性,也成为我们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比如爱国爱家的文化心理。

这种文化心理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了多远,最终都会叶落归根,正是这种文化心理,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维护了我们国家的统一。

可以说,正是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才极其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正是我们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从而也让中华文明走向全世界!


教育者山坡喜羊羊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首先,学习文言文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流”。两者是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不是两种语言。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如清代文学家沈复《童趣》中的“明察秋毫”、“怡然自乐”、“庞然大物”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在运用。所以,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提高语文水平。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但它来自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相同的地方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所以不难学,我们应有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有“三要”: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诵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语言简洁、典雅,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许多大作家的语言功底深厚,就是得益于对古文的熟读背诵。如:巴金十二三岁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吴晗十三岁以前背完了《三字经》。

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上面说过,文言文和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义是相通的。如“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中“不期而遇”的“期”的含义是一致的。再如“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的“名”字,与现代汉语中“莫名其妙”的“名”的意思也是相通的,都是“说出”的意思。用心领悟,就能做到见“言”知“意”,这对学习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主动积累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如对通假字的理解,对“之”、“其”、“以”等虚词用法的了解,词语含义的古今变化等等。

边学习边总结,不断积累,就能掌握规律。掌握了规律,学好文言文就容易多了。

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是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小城大徐


你好,很开心能够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我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教育部为什么让学生们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什么意义或者作用?

我觉得学习文言文有以下几点好处:

1、增长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

2、传承。学习文言文的作用还在于传承中华文化,这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

3、提高修养。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人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和阅读能力,还有助于提升文学修养。

4、陶冶情操。好的文言文可以愉悦人的精神,丰富人的认知,有时候也能给于人鼓舞。

虽然说把文言文换成白话文,文章的主题思想、寓意等都没有太大改变,但是文言文中词句的表达结构以及那种美感会随之消失,这毕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我们还是要传承下去的。



航拍临沂


古代没有纸,字写在竹简上,竹简制造太费工,费物,费劲了,也笨重。

所以古人惜字如金,一字多义,可假字借用,就是错别字,古代是允许的。

文言文由此产生,精练,言简意赅,一句文言文要用大量的白话才能翻译出来,往往还词不达意,如哺授食,失去原汁原味。

白话文根本不能代替文言文。


逍遥46613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文言文是咱们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意义非凡。古代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代表。当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只有完全沉浸在古代时期的意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古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才能真正读懂古人的智慧。

而文言文就是帮助学生进入中国文化世界的桥梁。只有把文言文学好,学懂了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历史文化。文言文也可以说是语言的一种特殊符号,它不仅代表着语言的意义,还代表着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有责任,而且有义务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只有学好文言文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历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以后为国家作出贡献!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孙梓尧国学教育


你不知道在活字印刷和造纸技术之前,古人书写有多费工功、多费钱财吗?一是没有那么的龟壳、铁、布、竹、纸。二是”书"若太长则太重不便搬稳、翻看、收藏。文言文相对口语化的白话文要言简意赅目的就在于节省书写工夫、节省书材料、便于携带、翻阅及收藏。而文化是要讲传承的,一些经典古籍是用文言文写成的,难道现代中国人不学文化,不去了解古籍,仅靠一些专家将五千年来多如海洋的水一样所有文章翻译成白话文不可?中国的中学生学点交言文知识,是必须的,不然算不上有文化。


乌兰朵娜仁


“表达意思一样”并不能成为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依据。

文言文具有自己独特的表征和特点,是白话文无法替代文言文。第一,文言文是中华五千年历史及文化的载体。它简约而不简单的文字间承载着诸多深刻的含义及丰富的信息。第二,文言文独特的审美,有助于对学生精神和语感熏陶。尤其是文言文中的诗词意向的选取,更是同学文言承载着古人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我们用文言让学生去触摸民族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文言文要比白话文更准确,有些文言诗句翻译成白话文就缺失了味道,表达得不伦不类。第三,古人的生活经验是在特定时期的独特体验,不是能够用白话文表达出来的。古今有别,这也是物质文明决定的。古人书写的文言文承载古人的智慧与精神,文言文这种特定的表达也自然与白话文不一样。这些恐怕是单纯学习白话文所不可替代的吧?


行者百里无忧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

一方面,文言文是古代社会文化传承的官方语言,是时代的选择,有其历史原因,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看待过去的事情。因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普及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原因,当世统治阶级利用文化来达到控制百姓的想法到现在已经不在实用了。所以就需要简化语言,为了快速扫盲,提高国民素质。

最后,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代不同,表达方式也就不同了。

但是,文化传承需要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文化。即使社会如何进步,文化传承都不应断也不能断!

其实关于您的问题,我曾看到过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先生和学生的对话。您有时间可以去找找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说文解字小课堂


简单的说文言文是我们祖先为我们华夏儿女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所以在今天我们使用白话的同时,还要学文言文,来传承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