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元日》詩中的“屠蘇”到底是個啥?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宋神宗熙寧三年,王安石擔任宰相,在皇帝的支持下,開始變法。因為位極人臣,特別開心,所以作詩一首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於是,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元日》就新鮮出爐了。

王安石《元日》詩中的“屠蘇”到底是個啥?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老王寫完詩,放下毛筆,出門放鞭炮了。可是給老師們留下了難題。

春節放炮、貼春聯,這都沒問題。可是這個“屠蘇”是個啥,弄不明白。於是,專家們就各抒己見,有說是草的,也有說是草屋的,也有說是酒的,每個專家都講的很有道理。老師們也不知道聽誰的,那就以教科書為準吧。照本宣科,錯不在我。於是,這個疑惑就留在了心裡。

疑惑總得解決。開始翻箱倒櫃地找資料。

發現了唐代過年的一個風俗:過年要喝酒,而且是屠蘇酒,而且這酒,原來是這麼寫的——酴酥。酉字的偏旁,我知道,酉字旁的字,大多和酒有關,像釀、醉、醒、醇、酌、酣、醺、醪、酗,看見哪個都覺著有必要來兩口。看到這兩個字,心裡就有譜了,肯定是酒呀!

王安石《元日》詩中的“屠蘇”到底是個啥?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蘇轍

三蘇裡的小蘇,蘇轍寫過一首詩,名字叫《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其中有兩句:

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這個屠蘇酒喝起來有個規矩,不像咱們現在一樣,端起酒杯,說個吉祥話,大家一起一飲而盡。而是年紀小的先喝,歲數大的後喝。詩裡也說了,他想著健康長壽。最後喝也算是一個願望吧。

可是這些和王安石詩裡的“入屠蘇”還是靠不上。黃庭堅說: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可是,這春風是怎麼進入酒中的呢?雖然專家也解釋了,但我總覺得有些牽強,有點拉郎配的意思。

繼續找。然後在明代郎鍈的《七修類稿》中看到了屠蘇酒的來歷和配方。

王安石《元日》詩中的“屠蘇”到底是個啥?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明代郎鍈的《七修類稿》


郎鍈說,屠蘇酒是藥王孫思邈傳下來的。配方是:大黃、桔梗、白朮、肉桂,烏頭,菝葜。

藥王還說了具體方法:大年三十中午,把這些藥裝到一個口袋裡,放到井水裡待一宿,第二天早早起床,把藥從井裡拽上來,再泡到酒裡,放火上,煮個幾滾兒,就可以喝了。多少隨意,只是從年輕的開始喝起,歲數大的最後喝。

至於為什麼叫“屠蘇酒”,一般人都認為是藥是來自孫思邈的茅草屋,而孫思邈的茅草屋叫屠蘇。(其實原來寫作“廜㢝”,酒總得有個酒的名字吧,所以人們就改成了“酴酥”)郎鍈說了,其實廜㢝這個名字,原來不是他的,是一個沒留下名字的郎中的茅草屋的名字。

所以說,“屠蘇”原來是個茅草屋的名字,原來寫作“廜㢝”。

王安石《元日》詩中的“屠蘇”到底是個啥?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屠蘇——茅屋

既然“屠蘇”原來是茅屋,王安石也是著名的文學家,自然也知道這個典故,所以他詩中的“屠蘇”解釋成茅草屋比較合適。

但說來說去,“廜㢝”這個名字就是兩位大夫在用,春風只吹到他們家似乎也不合適。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適的解釋,就是這麼軸。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唐代韓鄂的《歲華紀麗》中找到了郎鍈說的出處。

俗說屠蘇,乃草菴之名,昔有人居草菴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閤家飲之,不病溫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蘇而已。

他說是以前有個郎中住在草屋裡,每到年三十就給街坊鄰居免費送藥,防止瘟疫。至於這位郎中的草菴是否有名字,就不好說了。也許“廜㢝”是他草屋的名字,也許“廜㢝”只是草屋的稱呼,而不只是他的草屋的名字。

這位令人敬仰的無名郎中,默默地給人送藥,為人們防病治病,不收分文,以至於還是住在茅屋之中,成為了華佗和孫思邈這樣的神醫學習的榜樣,兩位也以自身的光輝形象影響著後世的醫生。

從這位無名郎中這兒,我大概瞭解到,屠蘇就是茅草屋,也就是平民百姓居住的簡易平房。杜甫有一首詩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就寫到這種茅屋所面臨的尷尬。茅草容易被颳走,漏雨是常態。杜甫都活成這樣了,還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即使“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真是了不起,偉大!

王安石《元日》詩中的“屠蘇”到底是個啥?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詩聖杜甫

到這就清楚了。屠蘇原來是茅草屋,因為茅草屋裡的無名郎中和孫思邈經常送人藥草治病防疫,因此,這種酒就被稱為“酴酥酒”。為了方便記憶和書寫,就統一寫成了“屠蘇”。不管是茅草屋還是酒。

所以,王安石詩中的“屠蘇”,就是指茅草屋,老百姓住的簡易民房。王安石是宰相,宰相是可以四季如春的,要讓老百姓感覺到,變法改革的春風進入自家的茅草屋,那就說明他的改革真正成功了。所以,滿面春風的王安石寫下了這首詩,來抒發他的雄心壯志。這大概就是王安石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