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張圖分析,傳世的園林繪畫應該如何分類?

文 圖|劉珊珊

傳世眾多的園林繪畫,應該如何來認識呢?就繪畫本身而言,按照不同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比如按照繪製目的,可分為指導建造的設計圖,建成後繪製的效果圖,以及並不打算建造,僅作為紙上暢想的假想圖;按照所用媒介,可分為畫在紙絹上的卷軸畫,採用木刻或石刻的版畫,印在瓷器、漆盒上的器物畫等;按照繪畫內容,可分為描繪園中活動的雅集圖、行樂圖,描繪園中景緻的園景圖等。各種分類裡,美國藝術史家高居翰的方式獨出心裁,他按照表現形式,將園林繪畫分為描繪園林全景的單幅圖,描繪連續景緻的手卷圖和描繪單獨各景的冊頁圖。這種分類的巧妙之處,是不同的繪畫形式恰好對應不同的遊園方式,因而被廣泛使用。

第一種是立軸,通常採用較高的俯瞰視角,如地圖般描繪出園林全景。彷彿畫家帶領觀者來到周圍的高地上,從那裡指點觀看,園中的一切都歷歷在目。這類圖畫曾在宋代盛行,如傳世李嵩的《西湖圖》和張擇端的《金明池奪標圖》,後來一度消失了,到明清再次出現,有時還與冊頁結合,放在首頁或末頁來展示園林全景。

立軸的代表作可以明代杜瓊的《師林圖》為例,描繪了蘇州著名的獅子林。關於獅子林的繪畫非常多,最著名的要數傳為倪瓚的《獅子林圖》。倪瓚畫的是一幅短手卷,杜瓊的立軸是對倪瓚手卷的改繪,展示了兩種表現形式的關聯與差異。

園門在畫面下方,門內外各有一叢修竹,作為影壁,遮住園內景緻。入門後,可以看到道路兩側種植的幾株矮小松樹。繼續向前,有兩株枝幹虯曲的柏樹,是著名的“騰蛟”柏,旁邊那株姿態遒勁的老梅是臥龍梅。在梅、柏的上方有許多屋舍,是指柏軒、問梅閣等景緻。畫面最上方是一座假山,登上山頂,可見中央屹立一間廬舍,稱為禪窩,乃是全園的精神中心。

立軸的觀看方式是自下而上,由近而遠,逐步深入到景緻中,觀圖宛如親身遊園。但立軸的魅力不止於此。當觀者遊園完畢,又能自上而下縱觀全園,彷彿從空中鳥瞰,把握園林的全局。立軸的園林又化身為山水,高遠、深遠、平遠儘可玩味,最適合掛在室內壁上欣賞,符合宗炳臥遊澄懷的初衷。

幾張圖分析,傳世的園林繪畫應該如何分類?

《師林圖》軸,明,杜瓊

第二種是手卷或橫軸,一般不高,多為30—50釐米,但往往很長,可達數米甚至數十米,方便拿在手上或置於案頭展閱。手卷與中國園林“步移景異”的體驗方式相合,逐漸展開的畫面恰似園中次第出現的場景,沿著行進路線將前後景緻表現出來。由於是拿在手上欣賞,手卷比立軸距離觀者更近,描繪的園林景緻和活動更細膩,使觀者在視覺和情緒上都能更深地投入其中。

明代吳彬的《勺園祓禊圖》是園林手卷中的傑作,描繪了米萬鍾位於北京的勺園,也就是今天北京大學校園所在地。《勺園祓禊圖》是一幅長卷,高僅30釐米,卻有將近3米長,欣賞時從右往左,風煙裡、纓雲橋、文水陂、勺海堂、翠葆樓……各景陸續映入眼簾,展卷宛若遊園。

勺園規模很大,分為內外兩園,以垣牆分隔,這裡只看外園部分。外園的園門朝東,據文獻記載,門上題有“風煙裡”三字。門內樹旁系著幾匹馬,向前是一道長堤,沿堤夾植桃樹和柳樹,表現了祓禊時節的春景。沿長堤又經過一道簡易的柴門,門內外繫著更多的馬匹,水邊還有童子在飲馬,引人聯想到園中游人之盛。第二道門內不遠處有一座牌坊,上書“纓雲橋”三字,過了牌坊便是巨大的纓雲石橋。橋身高高拱起,既便於橋下通舟,又提供了一處較高的立足點,遊人可站在橋上向內園眺望。但見處處有水,遍植白蓮,沿岸則是垂柳、青松、古槐和修竹,其間點綴著十餘座樓臺亭榭。橋下有隻大船,是著名的“海桴”,滿載遊人,正要渡過橋去。越過長橋,橋南是一座石屏風照壁,鐫有“雀濱”二字。繞過屏風,沿長堤轉到一片寬敞的空地上。南邊圈養了兩隻白鶴,正在打鬧嬉戲。西面便是內園的園門,上懸“文水陂”額,一名文士正站在門口召喚落在後邊的同伴。勺園像一個巨大的迷宮,手卷的前段只是作為鋪墊的外園部分。站在纓雲橋上眺望,彷彿已對勺園瞭如指掌,但進入內園會發現,真正的冒險之旅這才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