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相比较,谁的思想境界更高?理由是什么?

醉墨客


这个对老子和孔子拿在一起此的方法很别致。如果单从境界上比,老子比孔子高的不止一截,但是要从贡献上讲孔子又把老子甩了不止一条街。如果从对后人的影响上讲,孔子的理论和老子比也有一定的优势。

想要细谈这个问题,请先看看两人的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老子作为道教的鼻祖,他的无为而治,对后人帮助很大,清人入关,他们打仗可以,治国是短板,于是,便大量启用汉人,用无为而治,才没陷入元朝老路。其不与人争的思想和后来的孔子观念有一定的冲突。

老子与孔子的区别在于,老子注重于思想层面,他的道经与德径提倡的是修身,是素养。

孔子主张用克己复礼。用自已总结的框架去教化人民,让人们回归仁义礼智信。

孔子一生求仕而不可得,他想通过为官去实现他的理想,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当时的大环境不允许他的思想,多早的走上历史的舞台。

在春秋那个时代,诸候国众多,谁也不服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是建立在拳头的基础上的,没有长治久安的环境,来保障孔子思想良性地推广。

直到,隋唐时代,人类才从历史的检测中认识到一个系统的治国方针的重要性。于是,科举制隆重登场。

科举制度的对象就是儒家学子。也就是说,那时的学生们都学习孔子的书,不管高考中考,统统考孔子的书。你看,这个孔子的春天距离鲁国的孔子,就是一千多年的时光。

在这一千多年的,中国人用朝代用血肉来反复思考,也才认识到孔子理论的不平凡。

如果说老子思想是净化人类的圣水,孔子思想则是照亮人类前进的火把。

老子让人向善守本,孔子让寒门学士映雪琢壁。

他们的比较就看你站在那个角度和背景,高下本来不可分辩,结论因人而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