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四川“綠色”家底:營造林面積為何略有下降?

解碼四川“綠色”家底:營造林面積為何略有下降?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寇敏芳)3月12日是植樹節,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了2019年四川省國土綠化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去年全年完成營造林938萬畝,超出目標任務17.4%;森林覆蓋率提高0.8個百分點,達到39.6%。(相關報道》》四川發佈2019年國土綠化公報:森林覆蓋區39.6%,比全國高16個百分點)

公報中有哪些亮點數據值得關注?反映出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的哪些變化?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解码四川“绿色”家底:营造林面积为何略有下降?

關鍵字:減

營造林面積相對減少

降速是為了進一步提質

去年是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的第四年,全年共完成營造林總面積938萬畝,近四年累計完成營造林4429萬畝,將任務進度推進到88.58%。

時間軸橫向對比,2019年完成的營造林總面積相較前幾年略有減少。“我們放緩了造林速度,進一步優化綠化的質量。” 省綠委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省進一步完善了國土綠化空間佈局、重大工程、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系統謀劃長江流域生態整治修復。

據瞭解,上世紀末以來,四川持續推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自然生態整體持續改善,但局部區域仍然生態脆弱,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川西北草原、溼地退化造成土地沙化;二是川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區土地植被破壞、基岩裸露石漠化;三是乾旱半乾旱地區植被和生態退化。

對此,去年我省持續推進生態脆弱地區生態治理修復,著力強弱項、補短板。在川西高原組織實施若爾蓋、長沙貢瑪、海子山等重要溼地生態修復工程,修復高原退化溼地4.5萬畝,在紅原、理塘、稻城、松潘縣持續開展省級溼地生態補償試點,退牧還溼補償11萬畝、管護溼地482萬畝。數據顯示,去年治理沙化土地36.8萬畝,實施省級沙化土地封育保護試點1萬畝;開展岩溶區治理400平方公里;綜合治理長江上游乾旱河谷4.5萬畝。各項數據均創新高。

去年,我省還在引進外資實施國土綠化上取得新進展。成功爭取到世行貸款長江上游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項目,項目貸款額度約10.2億元人民幣。

解码四川“绿色”家底:营造林面积为何略有下降?

關鍵字:增

義務植樹參與人員創新高

創新履責機制讓公民植樹更便捷

去年植樹節這一天,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來了一批植樹人,省直機關、高校、企業、金融機構等共計188家單位包下了這片“山頭”,拉開了為期三年的“包山頭”植樹履責活動的序幕。

“我是第一次參加植樹活動,以前不知道去哪裡植。”去年植樹節,來自成都市體育局計劃財務處的科員冮天宇種下了一棵香樟樹,圓了自己一直以來以來想要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的願望。

“我們國家號召義務植樹很多年了,很多人有種樹的心,但是能夠實際參與植樹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省綠委辦相關負責人說,龍泉山“包山頭”活動首先在機關單位試水,創新義務植樹形式,通過實地植樹和捐資盡責的方式為機關員工搭建義務植樹平臺。去年龍泉山“包山頭”植樹履責活動是近年來我省義務植樹造林規模最大、參與職工最多的一次,實際履責人數達到14.28萬人,年度捐款總額1428萬元,植樹造林面積6000畝。

與此同時,各市州各部門也通過各類豐富多彩的植樹活動為市民搭建植樹平臺。公報數據顯示,去年,全省共有3362萬人次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共植樹1.28億株。今年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包山頭”植樹履責活動還將繼續,從2019年至2021年,力爭完成履責植樹面積2萬畝。

除了線下提供植樹活動平臺,去年我省還嘗試建設推廣線上義務植樹平臺。去年6月,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四川南河國家溼地公園獲得全國首批“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稱號。成都正在搭建市級“互聯網+義務植樹”平臺,平臺建成後將為公眾提供更為便捷的線上義務植樹渠道。

“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模式為群眾參與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志願服務等盡責活動提供更多便捷渠道,讓公民盡責常態化、盡責形式多樣化、盡責方式便捷化。”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省級主管部門,正在指導兩家公園結合現有特色和資源,充分運用互聯網等技術,進一步暢通線上參與渠道、豐富線下活動支撐,形成“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共同發展格局。

解码四川“绿色”家底:营造林面积为何略有下降?

關鍵字:變

造林在綠化之中求美化

竹林風景線建設初現成效

翻開2019年的國土綠化公報,首次將竹林風景線建設的內容單獨“拎”成一章。這背後,反映了是我省國土綠化的思路、理念之變。

“植樹造林的作用不僅為綠化,更可以達到美化的效果。”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以植竹為例,以前竹林主要按照竹產業基地的模式來建,沒有過多考慮美化效果。2018年底,我省開始轉變思路,努力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

去年,竹林風景線建設全面實施,瀘州、樂山、宜賓、雅安、眉山等市建成10公里以上竹林風景線18條、全長394公里,以“宜長興”“納敘古”百里翠竹示範帶和特色竹景觀帶為代表的竹林風景線初現成效。

“我們通過提升原有的竹林景觀,科學搭配一些花、草、樹,讓竹林不再是單一的生態林,還可以是旅遊林。”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竹林風景線還將成為四川的景觀旅遊線、生態保護線、富民特色線。計劃到2022年,全省竹林面積增加到1800萬畝以上。

在綠化之中求美化的不僅是竹林。去年我省繼續實施系列身邊綠化工程,各市州結合自身特色紛紛推進一系列“美化”行動。成都市建成綠道822.4公里、廣安完成華鎣山綠化彩化美化造林3萬畝、巴中市建設彩林廊道598.7公里、涼山州打造藍花楹綠化帶47公里……一系列造林項目的推動下,城鄉環境得到美化提升。去年,全省城市和縣城平均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08%、建設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5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97平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