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考研成為流行後,高考的重要性是否已經不可以同年而語了?

幹彬



相反,正因為考研流行了,高考更重要了。


其一,考研的流行,加上近幾年的研究生擴招,勢必加劇學歷和人才的貶值。而研究生多起來之後,企業在招聘時,高校在研究生錄取時,會更加看中第一學歷,也就是本科學歷,因為在研究生階段大同小異的候選者裡,他們只能通過本科學歷進行初篩,來降低篩選成本。因此,高考獲取優質亮眼的本科學歷,十分重要。




其二,相比考研,在給你專業自由度的選擇上,高考自由的多。高考後,去選擇大學本科專業,可以在某些程度上,決定於你的興趣,你可以選化工,也可以選建築,或是選金融管理,大學低年級還有轉專業機會。而考研時,你能選擇的專業是極其受限制的,它必須是你本科專業相關的,跨專業考研的概率太低了。因此,依靠考研,轉到自己喜歡的卻不是本科期間相關的專業,太難了。



因此,高考的價值和意義,會因為考研的流行,而更加凸現。


看世界,侃世界,我是郭博,歡迎關注。


郭博侃世界


舉個不算恰當的例子,富二代和富一代,即使身價相同,但他們對待財富的態度,尤其是體現在消費觀上,往往差別很大,為什麼呢?一個從小富到大,一個白手起家打拼後才富起來,單純從掌握的人脈資源看就不一樣。


說回高考和考研,線性來看,是人生的不同階段,有句話叫“出名要趁早”,如果你更早的打怪升級到高階,你會更早接觸到高階的群體。高考成績好,本科階段進入一所好的學校,接觸到的師資和同學,和一般的學校必然有差別,這才是重點。現在有一部分優質的公司招聘時,不僅會看最高學歷,還要看第一學歷的學校是不是985/211,比如亞馬遜的創始人兼CEO貝索斯在面試時總會詢問面試者美國高考的成績,這種做法有種雞蛋裡挑骨頭的感覺,但必定有其道理,足已體現高考的重要性。


當然,如果高考沒有發揮好,也不是被判死刑,考研提高最高學歷是不錯的方式,或者你能夠吃苦,直接進入職場,比別人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去彌補,實幹出精英,也能夠殺出一條血路,把自己變成富一代,然後招聘那些大學必須是985/211畢業的人才😂😂😂


不說話會死星人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考研和高考就像一個完美的人的身體一樣不都能缺少!

高考是一個基礎性的考試,也是一個全國向高校輸送人才的選拔性考試!高考既重視基礎性的知識,又有創新,基礎知識在高考中的比重佔了70%,比如在英語的高考當中,只要我們平時把課本當中的英語文章高中三年的都能背誦如流,再在平時能背誦一些《新概念英語》,足以能應對高考,英語的高考成績能達到100分應該是可以做到的!2019年全國Ⅰ卷英語作文是一篇典型的“申請信”,申請信是大家寫的比較多的問題,但是到了高考好多人又不知道怎麼動筆去寫。

根據最新的統計表明,考研失敗最大的攔路虎就是數學和英語!就英語來說,好多人就是閱讀理解和寫作上失分,閱讀理解和寫作,源於高中,但是又難於高中!在作文的寫作中,有好多的時候是圖表是的作文,這樣不僅考察考生髮散性的思維能力,還能考察考生語言的組織和思維能力!在小作文中,考查了15年,其中13年就考查到了書信!既考察了考生掌握英語的能力,又體現了英語本身作為一種交流與應用語言載體。 又比如,高考所考的數學內容,正好也是考研高等數學的基礎,如果沒有高中所學的數學作為基礎,考研數學也就是空中樓閣了!

所以,高考和考研就像一個人的身一樣,從青年到老年,是不可或缺的階段,不能說誰輕誰重。就高考和考研的英語來說,是存在有語言的內外邏輯和相互聯繫的!數學也一樣,高考是基礎,考研是更高級的選拔性考試,是以研究為目的的考試!所以更重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為你戎馬拼天下


現在的考研太火了,每年高考錄取的總人數也不過千萬,正經的本科生就更少了,考研深造成為大多數學生的首選。這麼多人考研,影響是連鎖性的,考研熱已經深入到了高中的家長和孩子們了。

能考就往上考

高三複習剛剛到一半,學校召開家長會,會後和家長們聊天溝通情況。家長們除了學習之外,普遍都比較關心高考錄取政策還有大學的層次,而考慮選擇大學,那就肯定要考慮畢業後做什麼。可當我問起:“您是讓孩子畢業之後就出來工作,還是繼續深造那?”

家長們很普遍的說法是:“能考就往上考唄,起碼要考個研究生出來,學校差要深造,學校好就更要深造了。反正不指望他們掙錢,深造出來才能掙大錢”。而很多考了二本、三本的學生,一上大學就抱著考研的想法去。高考後的他們被失敗所打擊,第一次明白了學歷的重要性,可復讀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這種想法雖然簡單,卻很有代表性,絕大多數人都將考研看得太簡單了。

“我們班學生都考研了,我也得考研……”

“我這專業不行啊,學長學姐不考研啥工作也找不到,我也只能去考研了。”

“張雪峰老師說考研最好,看了他的演講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得去考研。”

“讀個更高的文憑吧,大學沒學到什麼本事,考個研找工作容易點。”

簡簡單單的想法,就投身到正常浩大的洪流之中,也正是這些想法的推動,造成了現在考研規模的不斷擴大。三百四十萬的考生規模,難以想象這是研究生的考試,可這三百四十萬人中六分之五會是炮灰,有多少人又真的明白自己適不適合考研那?

考研可不是喊幾句口號,買幾本複習資料看看,或者看幾個考研講座就能做到的。作為和高考一個級別,甚至可能比高考還要困難的考試,考研絕對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如果真的有心考研,現在差不多就要開始準備複習了。

不過磨刀不誤砍柴工,準備複習之前,不如先來做幾個測試吧。

首先是基礎信息和競爭對手方面,一共有初試科目、參考書目、近三到五年分數線、近三到五年報錄比、生源來歷、複試形式與成績佔比、錄取學生的總分及單科分數分佈、錄取學生本科院校層次、錄取學生中二戰比例、錄取學生中跨考比例。

這裡主要是分析考試的難度,還有就是學校的偏好,研究生考試學校的權力很大,所以複試中學校的偏好就非常重要,有的學校就是偏好985、211等名校,“雙非”儘量不要報考。

其次就是考生自身方面,大概有大學學習狀態及成績、本科院校及專業(水平)、個人的學力和自制力、考研的可用準備時間、心理素質、專業狀況(跨不跨專業)。

打鐵還需自身硬,考研第一是確定方向,第二就是堅持。考研是一場註定艱難的戰鬥,而且是一條孤獨的道路。在高中的時候,一切都有老師來安排,學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學習,可大學不會有這樣的條件。

一旦決定考研,考生們肯定希望能像高三一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複習中來。可現實是很多大學到大三下、大四上都會有實習,有各種各樣繁重的課程,留給考生的時間並不多,該如何抉擇又是一個難題。

高中三年沒怎麼努力,本科就讀於二本院校,平常發憤圖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自制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又能下定決心考研。如果有這樣的條件,現在離考研還有整整一年,認真複習考上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小桃東來


高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考研:選拔性考試。

所以,這本身就是兩個層次。


這個問題也很簡單,沒有經歷高考要怎麼上大學再考研呢?雖說還有各種專科績效加上好幾年的工作經驗,但也是走了很多彎路,最後再繞到考研上。

所以,高考是大學的敲門磚,它依舊會是考生最多的考試(達到千萬人之多),也是對一個人生命有重大影響的考試。

但是考研不一樣,它的考生人數最多也是今年的330萬,而且沒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是不能通過考研這種選拔性考試的。

總的來說,一個學生可以不考研,但不能不高考。高考成功的人和高考失敗的人終究是兩個世界。

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更加明白,高考的重要性是大於考研的。


不參加高考的人生變化:

有位網友是這麼說的:“我家是農村的,初三時班上45個人,初中畢業後有兩個人繼續讀書,直到大學畢業,如今,一人從醫,一人從教,過著體面而穩定的生活。另外43人,有4個人上了技校,有了一門技能,也都有一份可以保障生活的工作。有3個人經商,錢賺得有多有少,日子也還過得去。其餘的,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在老家務農,他們的下一代,幾乎還是在重複他們的命運。”

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都幾乎沒有後悔的,倒是那些不參加高考的人,一次又一次懊惱自己當初的決定。

參加考研的人生變化:

1、研究生考入公務員後,可以直接任命為副主任科員,也就是副科級非領導職務,享受副主任科員的待遇,起點比本科生高,工資收入也要高出一點。

2、省會城市和相對發達城市的事業單位(體制內職位)對於應屆生的報考要求也提高到了研究生層次,比如一些乙級及以上等級醫院目前基本只要博士,重點初中、高中的教師也是非研究生不要,社會對於應屆生的要求越來越苛刻。

3、一些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大型私營企業也是非研究生不要,非985和211不要。  而一些涉及到企業核心的研發類崗位基本上只招收研究生,地區及省級設計院(電氣、建築、水利、鐵路等)如今也只要研究生,而且基本要求雙985、211且本碩專業一致。


總的來說,考研是錦上添花之事,你覺得呢?


海天考研資訊


考研和高考是兩個層次的考試,相互之間沒有可比性。

大部分人考研的目的是什麼?

對大部分考研的人來說,考研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目的:1)大學畢業就業難,想通過考研,提升學歷,提高競爭的優勢;2)改換職業跑道,為新崗位、新行業內的就業,培養能力,獲取機會;3)對科研等工作有興趣,現在學術領域發展。

通常而言,不外乎上述三個方面的原因。


考研為什麼會“流行”?

隨著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化,本科、專科學歷持有者,在社會上已不再稀缺,優質崗位本來就稀缺,而隨著本專科畢業生逐年增加和累積,在這些崗位上的競爭就會越來越激烈;對普通崗位來說,由於待遇、發展空間等有限,生活相關的支出增加的情況下,對高職位、高收入、大發展空間的崗位,自然會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因此,要獲得競爭優勢,更高的學歷,就成為門檻。


為什麼覺得高考的重要性在下降?

這幾年,高考的錄取率持續在上升,2019年高考的錄取率已經達到了85%,也就是說,只有15%的高考生落榜。

在高等教育經過近十幾年的擴招後,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時代,在這期間,大量的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取代了各行各業原來的低學歷從業者,社會上持有本專科畢業證的人越來越多。

因此,考一所大學已經不是很難的事。


教育擺渡者


贊恩先生認為高考的重要性依舊是第一位,並且不會受到考研的影響。

首先,高考是唯一的全國統考,雖然部分地區存在自主命題的現象。但高考仍然是檢驗考生高中及高中以前階段學習能力與應試能力的一次考試,其是獲得考生第一學歷的考試。不可否認的是,現實情況中部分用人單位以及學術圈,通常以第一學歷作為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第一學歷即代表了“出身”。

其次,部分雙非學校的學生通過考研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然而,由於研究生考試的專業課通常為報考學校自主命題,致使研究生考試衡量標準有所差異。因此,在同為研究生的情況下,第一學歷則作為比對的標準。

因此,在現階段的情況下,高考的重要性仍為第一位。學歷代表了能力的一方面,但不是全部。


贊恩先生Zane


高考當然重要呀。

有一個稱呼叫做第一學歷,即使在你考研的時候,一些學校會限制你的第一學歷為211、985類本科學校。

而且如果你的本科是一個211、985的學校,你考本校的研究生的話,也能獲得更多的考驗信息,也會相對應容易一點。

一些公司在招聘的時候,如果你和你的競爭者來自同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往下進行對比,對比你的第一學歷你的本科院校。當然我對這種方式是比較嗤之以鼻的,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我覺得應該更看重的,少一點門第之見,將大家放在一個共同公平的平臺上去競爭。

當然我是非常不贊同這樣的,英雄不問出處,我覺得這個社會你也更加重視能力。





羅納爾多啦A夢fly


高考是上大學的必考項目,每一個學生想上大學都必須經過高考,否則只能去上技校。現在國家對學生的成長和素質教育越來越嚴格,而高考是唯一可以為各位學子設置門檻的一道關鍵。

考研是自選性考試,考研對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要求特別高,不是隨隨便便那個人都可以考試的;各個單位設定的學歷晉升機制會刺激一部分人去考研,考研後能得到好的職位,但因為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還是有一定的選擇性


喜歡寫作的菲菲姐


高考作為我國的教育制度中步入大學的一道門檻。通過這道門檻初步篩選出學習能力較強的人進一步優化培養,未未來國家的發展儲備人才。關於現在考研的流行,個人覺得和高考的重要性是不存在衝突的,個人觀點:

1、 高考的成績好壞,直接關係到學子可以步入的學校等級,好的大學成就的人才會不一般。因為每所大學的教學理念,文化環境,專注方向都會有不同,因此進入一所好的大學,首先讓學子受到不同教育理念的薰陶,同時學校的氛圍,教學資源,同學圈都會可能造就步入社會後的差異性。

2、 近些年的考研,應該說是為初期高考不理想,以及在大學裡希望進一步深化學識的另一條路徑。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考研就是其中一條道路,這也是我國大學教育制度深化後期階段的一大發展進步。

以上僅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