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丨由溫儒敏教授語文觀引出的話題:語文難學嗎?病根在哪裡?

爭鳴丨由溫儒敏教授語文觀引出的話題:語文難學嗎?病根在哪裡?

爭鳴丨由溫儒敏教授語文觀引出的話題:語文難學嗎?病根在哪裡?

導論

沒想到我殷勇一個小教師“英勇"地為溫儒敏教授的語文觀點贊和拍磚的兩篇小文《就溫儒敏教授就語文統編教材使用等問題的五點建議,我英勇拍磚》《爭鳴丨對語文教育權威溫儒敏教授語文觀的點贊和拍磚摘要》(詳見本號主頁),能引起全國專家、一線教師、家長、有語文情懷的社會人士這麼多的熱議。受到鼓舞,現再接再厲,拋磚引玉。

語文學習成了天下第一難學的課程嗎?語文學習弄得語文教師怨聲載道、學生背書抄名言警句做作業無可奈何嗎?大學生讀了12年語文,進了大學還喜歡修《大學語文》嗎?

不幸,斯言皆言中矣!

爭鳴丨由溫儒敏教授語文觀引出的話題:語文難學嗎?病根在哪裡?

本論

本來,語文是不難學的,而且是津津有味的!

每個人在孩童時代學會了第一母語方言,進幼兒園學會了第二母語普通話。哪怕暫時還念不好國語普通話一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中華不同民族進行溝通交流的共同通用語言。普通話包括語音、詞彙、語法三要素。但方言和普通話都是漢語,實際上應稱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我們寫規範漢字。我們都會漢語漢字,再加點古時私塾先生說的斷文識字、誦經、寫尺牘,今人說的文章、課文、範文、名著、作文,“語+文"不是都有了嗎?

至於說作文難,那也難在大人的苛求和好為人師!一個人會說話、會訴求、會吵架、會煲電話粥、會用手機捕捉新鮮鏡頭,也學會寫字了,難道就不會把“話"寫成“字"搬上“作文"嗎?!一一清末黃遵憲說得好:“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我們大人的“高大全"“高大尚"的指揮棒把小孩的童真童趣扼殺了,把處於心理斷乳期的初中生適當的嬌嗔和“叛逆"全盤否定了,把處於高考衝刺的高中生功利化、投機取巧化,逼入獨木橋了。

爭鳴丨由溫儒敏教授語文觀引出的話題:語文難學嗎?病根在哪裡?

中小學如此,大學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處境尷尬。

大學語文設為必修時,課時只給30個、2個學分,但授課內容又是古語韻、訓詁、甲骨文、青銅器、文學長河,美其名曰大語文、文化語文、人文素養、語文美育。大學生大多不玩這虛的風華雪月,只死攻他們的“工程"。那好,就改為選修吧。

但從新千年起,大學語文課程處境更加尷尬,命運每況愈下。儘管,2006年發佈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基地建設,推動相關學科發展。”儘管,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專門發了38號文,力主“在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大學語文應當成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公共必修課。” “大學語文課程只能進一步加強,不可忽視或削弱,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儘管,溫儒敏教授等語文界專家多次發出“要讓大學語文立於必修課的不敗地位”的呼籲,但大學語文課程仍然面臨被PK的危險。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洪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該委員會的一項普查發現,近年將語文列入必修課的,全國高校實際做到的尚不足三分之一。

實事求是地說,大學校長是深知中國語文的重要性的,因為他們中的不少人甚至是名牌大學校長曾有過在重要典禮上閃失以致網上噓聲一片的經驗教訓。將心比心地說,高校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有他們的難處:上有中央文件精神規定“必修”之“兩課”,下有四六級統考之“大學英語”;大學語文課不屬於“兩課”, 也不用統考,可開也可以不開;折中的辦法就是——變“必修”為“選修”。

選修,學生卻不領情!他們認為從小學、中學學了12年語文,好不容易到了大學,還要學語文,沒勁!南開大學教授李瑞山對這段時期“大學語文”課程的概括是:教育理念根本缺位,課程性質定位模糊,課程目標左右搖擺,教學手段因循守舊。難怪學生沒勁,少人選修。

爭鳴丨由溫儒敏教授語文觀引出的話題:語文難學嗎?病根在哪裡?

結論

學不好語文是天下的笑話!

病根在大人一一包括家長、教師、教材、專家學者、教育行政部門、學生厭學情緒互相傳染。

中國語文多美啊!語音琅琅,平平仄仄,抑揚頓挫。不信?你隨便挑一個成語讀,都有三四個聲調音階,外國人說聽中國人說話,像在聽音樂一樣。漢字是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的一一“女"和“子”一結合就是“好″,中國文字是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一一70%是形聲字,可從意旁認識意思又記住聲旁的讀音。這比純表音的good好多了。再看國家的“國"字正體書:

這裡,有一個邊圍大圈“囗"一一念wei,或guo,裡面是表示地域的“或”;整個會意字的意思是:有一塊很大的地域,有很長很大的國境線一一這,就是“國”。如果我們的老師隨便一點一一國家推行一種官方語言一一國語。中國文化是家國同構、家國情懷。在家,你儘可以講方言、講家鄉話、講你的小母語。出門要與外鄉人交流,出席會議發言,尤其是參加地區、國家重大的典禮、參政議政的大會,無疑必須講國語、寫規範漢字。這樣,語文美育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矣。

爭鳴丨由溫儒敏教授語文觀引出的話題:語文難學嗎?病根在哪裡?

話又說回來,語文博大精深,容易學但難學精!

說到這裡,我要特別提醒,以免以訛傳訛一一成龍大哥風靡大江南北的主旋律歌曲《國家》,其實第一句、第二三個字就唱錯了一一“一玉口中國",姑且不說“一玉"不是“國",就是小“口"也要寫成大大的“囗"也一一這怪詞作者;更不能讀或唱成kou一一這要怪成龍武功行、文功不到家。

所以,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生前說過:一個人學語文是一輩子的事,永遠沒有畢業。

拙作觀點和例證,歡迎爭鳴,不懼拍磚。

爭鳴丨由溫儒敏教授語文觀引出的話題:語文難學嗎?病根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