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天使!今天,讓我們聽聽“她”的故事

2020年的開頭,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同。在每一個抗擊疫情的崗位上。我們都看到了“她”的身影。

在重鋼總醫院第一批與冠狀病毒“親密接觸”的47名醫護人員中,35名是女性員工,佔比74.4%;其中85後16人,90後17人,最年輕的女職工年僅21歲。

面對疫情,她們做出了相同的選擇——挺身而出。

“老成”的她,

“嚮往自由”的她,

“誤了終身大事”的她,

“拋夫棄子”堅守崗位的她……

時值“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想和你聊聊“她”的故事。

“老成”的秋月姐:我有很多臨床經驗,不怕!

致敬天使!今天,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

蘇秋月

重鋼總醫院手術室的蘇秋月,被髮熱門診的女孩們稱為秋月姐。她年紀不大,和人聊天卻總擺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樣,這樣年紀的城市獨生女,能有多成熟,多穩重呢?和她搭檔的女孩們卻一再為她辯解,秋月姐的“老成”不是擺的,是真老成。

“在發熱門診初成立時,秋月姐發現門診沒有工作流程,她就自己畫了一整套流程出來,說可以讓我們一目瞭然地知道要做些什麼,該怎麼做。”

“我生理期到了,秋月姐什麼都不說,直接幫我把工作頂起來,在汙染區裡一呆就是12小時。”

“前段時間醫院靴套缺貨,秋月姐說她之前在手術室給HIV病人手術時,用垃圾袋做過靴套,她手把手教我們怎麼做,還安慰我們、鼓勵我們。”

記者問她害怕嗎?她說:“沒有!醫院選我肯定覺得我能幹,畢竟我在手術室待過,也掌握了不少臨床經驗,有什麼可怕的!”

記者問她擔心嗎?她說:“其實,我也擔心,剛來發熱門診時,值完第一個夜班,我擔心自己回家把爸爸、媽媽、奶奶感染了,就跑到閨蜜家住了一天,她因此被隔離了14天,對於閨蜜,我真心感到內疚。”

自由自在的小魚兒:初生牛犢不怕虎,幹就完事兒

致敬天使!今天,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

羅渝

羅渝,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區最小的姑娘,到發熱門診之前,她才入職重鋼總醫院20來天。21歲的她,來自長壽,在醫院附近獨自租房居住。對此,她曾驕傲地說,終於擺脫了爸爸媽媽,成了一條自由自在的小魚兒。

她一臉稚氣地告訴記者:在來發熱門診之前,一切都未知時,自己是有點害怕的。但因為是新人,又不敢表現出來,只能咬牙硬撐,不停地告訴自己要好好表現,不能讓醫院說我不中用,不然今後工作都保不住!

在發熱門診待了幾天,和同事都熟悉了,看見大家都淡然處之、共同面對,自己也不害怕了。

她說,其實裡面的工作並不複雜,和之前在學校學習到的,普通病房老師教給我的沒有什麼區別,每天都是測體溫、抽血、做咽拭子標本採集、治療、導診、消毒、電話回訪……唯一和外面不一樣的,就是防護級別更高。

小姑娘坦言:“口罩面罩戴在臉上,隔離衣、防護服雙層加身,悶、熱、行動不便,特別消耗本仙女元氣,每天一下班沾床就睡。”

在本是如花似玉的年紀,這個“小魚兒”游出了自己的新天地。

膽大心細小霞妹:我最喜歡打電話告訴患者核酸結果是陰性

致敬天使!今天,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

甘青霞

甘青霞,94年的廣西姑娘,獨自一人在重慶打拼,是心內科護士,科室的同事都喜歡喚她“小霞妹”。2020年的春節,她原本打算回老家把終身大事定下來,可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她的計劃。

誰曾想,眉清目秀的小姑娘竟然是“膽大包天”的角色,她說:“我不怕到發熱門診上班,我膽子一直比較大,專家也說了年輕人不易感染。如果當初沒來這兒,現在想想得多後悔!”

小霞妹還“爆料”了發熱門診的很多“內幕”:我們把互相傷害(打胸腺肽)的樣子用手機拍下來,比誰的臂膀粗;我們一起鬨留觀的娃娃,像猴子一樣把小娃娃逗得破涕而笑;留觀的老爺爺說我們辛苦,給我們錢,被拒絕後又拿糖給我們吃;上班12小時,我們最喜歡打電話告訴患者核酸結果是陰性;最討厭送病人去CT室檢查,好多人都看著我們,感覺這時的自己像個新冠病毒……

有底氣的ICU護理組長:重症病房是病人最後的防線,要死守

致敬天使!今天,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

孫平

孫平,是醫院ICU的護理組長,一個年輕的7歲孩子的媽。

在同事眼中,孫平是一個踏實可靠、穩重大氣的女子。她說:“穩重大氣來源於自己的底氣,我的底氣就是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臨床經驗。重症病房是病人最後的防線,所以要求我們每一個護理人員必須知識過硬、操作過硬。”

談到不久前的大年三十,孫平記憶猶新:三十那天我上白班,白天還練習了穿脫隔離衣,當天晚上23:50便接到電話,派我去隔離病房。

那個時候,病房裡面有9個疑似病人,其中6個就是後來的確診病人。我當時不知道是冷,還是著急,渾身發抖……也許是因為自己從來沒有面對過真實的疫情,那一刻也沒有了以往的底氣。

第一次上戰場,我用盡了渾身力氣穿戴隔離衣、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把自己悟了個嚴嚴實實,幾個小時下來,滿臉壓瘡。

在隔離病房上班,起初每個班每組至少會進去5-9次,根據工作不同會在裡面待半小時到兩小時。測生命體徵、輸液、送餐……這些簡單操作對重症出生的孫平而言,輕而易舉。在醫院防護物資匱乏的時候,護士們減少了進出病房的次數,但進去時長延至4小時以上。孫平得意地說:自己進去最久待過5小時30分,不吃不喝不拉也不頭昏。

孫平說,2020年的大年三十令人終身難忘,也是她一輩子最寶貴的財富和經歷。

“萬能磚”程佳:隔離病房的10歲弟弟,讓我母愛爆棚

致敬天使!今天,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

程佳

程佳是耳鼻咽喉科護士,是最早到醫院隔離病房的護理人員之一,也是一位年輕的媽媽。

在護士長眼裡。她就是隔離病房的一塊“萬能磚”,哪有需要往哪搬,沒有任何怨言。

在2月19日凌晨兩點隔離病房再次啟動之際,她毫不猶豫地獨自前往醫院執行任務。臨下班,還不忘給早晨接班的同事預定早餐。

程佳告訴記者:人事科通知我去隔離病房工作時,雖然有點意外,卻也有心理準備。但在得知將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回家時,我哭了。不是因為害怕,是放心不下我的寶貝,她才5歲,從小到大都是我一手帶大,我們從來沒有分別過這麼久。好在,後來愛人用實際行動消除了我的顧慮。

程佳說:“在隔離病房,印象最深是一個10歲的弟弟,他的婆婆、爺爺、爸爸確診後都轉到公衛中心去治療了,媽媽回家居家隔離。他一個人在空蕩蕩的病房,又孤單又害怕,看著他可憐的模樣,我心疼極了。他沒有媽媽在身邊,我沒有寶貝在身邊,我的母愛爆棚了。每個班上,我都會找很多話題和他聊天,他害怕時,我跟他數今天全國有好多病人治癒出院;他無聊時,我跟他聊遊戲、聊同學夥伴;他喜歡睡懶覺、不吃早餐,我就‘強迫’他吃……弟弟也慢慢喜歡和我交流了,被轉到公衛中心那天,我倆都有些捨不得。”

程佳平時話不多,聊到工作時,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其實,我就是想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認認真真的完成工作。”

郭丹的日記:哪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大難當前,我選擇義不容辭

致敬天使!今天,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

郭丹

93年的郭丹,是家裡的獨生女兒,愛逛街、刷抖音、穿漂亮衣服、喝奶茶,看美劇《權利的遊戲》。2016年來醫院,在神經外科·胸外科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根據護士長統計,隔離病房工作期間,郭丹是進入隔離病房次數最多的、單次進入汙染區工作時間最長的之一,面對早期6個確診病人2個疑似病人的工作量,她曾連續在裡面工作5小時。終末處理時,一個人對病房的空調進行了拆卸、清洗。每次從病房出來全身上下被汗水溼透。護士長擔心她身體吃不消,催她出來換人,她頭都不抬:“馬上,我弄完就出來。”

郭丹喜歡寫日記,疫情期間,她用文字記錄了自己的感悟。

2020年2月21日,我的“二進宮”:回科室上班的第一天,人事科的老師電話通知我又被調回發熱門診。回家告訴愛人我可能還要繼續和他分開,愛人除了叮囑我小心,其他什麼也沒說。其實,我知道他一個人曾偷偷抹過好幾次眼淚。哪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大難當前,我選擇義不容辭!

2020年2月25日,赴孝感: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又出發了,我的同事們道別親朋,遠離愛人,剪去心愛的長髮,背起行囊,去武漢、去孝感,去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她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是生命的託付,更是醫者大愛。我可有機會去到湖北,如同她們一般?

媽媽是奧特曼:我去打怪獸了,兒子崇拜我

致敬天使!今天,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

冉敏

冉敏,2013年就職於重鋼總醫院婦產科,任科室護理組長。

冉敏回憶到:1月22日,自己本打算第二天回通江老家接兒子回來過年,卻接到了去隔離病房上班的通知。在去開動員大會的路上,突然有種奔赴戰場、保家衛國的驕傲,英雄氣概油然而生,感覺自己的腳步都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因為不能回老家,3歲的兒子在視頻中總問:媽媽為什麼不來接我,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我跟他解釋說媽媽是奧特曼,現在外面有很多怪獸,等奧特曼打敗怪獸,才能回家……說著說著,我的自豪感又出來了,感覺自己真成了“奧特曼”。

工作中,冉敏確實是個“奧特曼”,她把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都當成闖關打怪獸。

不久前,冉敏第一次獨立承擔產房白班,她說,自己又緊張又激動又特有成就感,終於成功實現了病房護士到助產士的“飛昇”。

她說,隔離病房上班雖然辛苦,但收穫很多。以前在婦產科專科性太強、知識面太窄,通過這次歷練,自己不但撿起了遺忘的內科護理知識和技能,還對傳染病的防治有了更多瞭解。

談到自己的願望,她拿出自己塵封了10年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結業證說:我想入黨,黨員是神聖的,也是肩負責任的。

聖潔的天使白衣之下,她們也是普通女孩:是父母的寶貝,是伴侶的摯愛,是子女的依靠。在抗擊疫情的歲月裡,她們是責任、擔當、溫暖、希望……她們是巾幗英雄!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向戰疫一線的巾幗英雄說一句:謝謝你們,節日快樂!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