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懂車帝原創 行業]“雷聲大,雨點小。”對於中國汽車市場萬眾期待的政策救市,一家合資車企營銷負責人在接受懂車帝採訪時發出了上述感慨,“市場形勢的危及大家有目共睹,我一直都強調,不需要討論‘政策救市’的必要性,重要的是時間不等人。”

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處於“焦慮”情緒中的,大有人在。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汽車市場遭遇重創,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的話說,“史無前例”。

部分業內人士一度類比過2003年的“非典”,認為疫情結束後會迎來報復性的增長。但隨著市場的持續低迷,這類論調已經越來越少。

“完全沒有可比性,是個偽命題。2003年的報復性增長僅限於北京市場,因為北京受‘非典’影響最大,這次是全國性的。”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一針見血地指出,“17年前的中國車市還是個孩子,增長的潛力巨大,現在已經步入中年,新增購車需求有限,下行壓力過大。”

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3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了2月產銷數據,與業內普遍預測基本相同,中國車市經歷了自21世紀以來最大幅度的下降:2月汽車產量為28.5萬輛,同比下降79.8%;2月汽車銷量為31萬輛,同比下降79.1%。

“如果說之前的低迷只是預估,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現在有真實的數據,有關部門應該出手了。”一家自主車企營銷負責人這樣說道,“政策救市的‘靴子’該落地了。”

減負

“保障企業的經營,是後續恢復增長的前提。”上述車企人士都認為,眼下無論是主機廠,還是經銷商、零部件供應商,都面臨著資金、貸款等多方面的壓力,只有保障它們的生存,才能為未來市場恢復元氣保留火種。

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在發佈2月產銷數據的同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建議,即“加快推進包括湖北地區企業的復工復產;積極調整管理政策為企業減負;保障用工,提高物流效率;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特色市場;儘快出臺政策激發消費潛力”。

“當前整個汽車產業鏈都遭遇了困難,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企業減負已是迫在眉睫。”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接受懂車帝採訪時強調,經銷商作為市場流通的終端,土地租金、貸款的固有成本,與門可羅雀的銷售現實,讓經銷商承受著空前的壓力。

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事實上,已經有部分車企主動為經銷商“鬆綁”,宣佈短暫取消業績考核,並積極幫助經銷商恢復經營。保時捷中國首席運營官蕭達透露,保時捷在春節後一度僅有數家經銷商能正常營業,但經過多方努力,目前能夠恢復正常銷售和服務職能的經銷商比例已達95%。

不過,類似的努力,在沈進軍看來都是“治標不治本”:“現在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銷售的低迷,這是汽車產業鏈條的上游所無法改變的,除了市場自然的恢復,必須依賴於政策的刺激。”

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對於中國車市何時能恢復元氣,懂車帝採訪的多家企業人士給出了不盡相同的答案。保時捷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嚴博禹的看法較為中立,他認為,3月和4月會有一定幅度的回升,但相比2019年同期,依然會處在負增長的態勢,他預計5月會是車市迴歸常態的“關鍵節點”。

也有部分較為悲觀的企業人士認為,照目前的形勢持續下去,整個上半年都難以迴歸正常的產銷節奏,而2020年全年的形勢也不容樂觀。

出手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出的五大政策建議中,針對“激發消費潛力”給出了明確的細化方案,其中包括了“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解禁新能源汽車限購;將個人購車支出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調整小排量(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率,出臺汽車下鄉促進消費政策;實施國三排放車輛置換購置稅減免;加大汽車金融支持;提高整車出口增值稅退稅稅率,促進整車出口;促進二手車流通和消費。”

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對此,有車企人士表示,從各項細化方案來看,幾乎每一條都切中了當前的問題,預期能夠直接拉動汽車消費。“但關鍵在於,有關部門什麼時候出手。我們也只能等待。”

就在3月13日當天,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中央宣傳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等23部委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指出,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

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根據《實施意見》,各地區應結合實際制定獎勵與強制相結合的消費更新換代政策,鼓勵企業開展以舊換新,合理引導消費預期。促進機動車報廢更新,加快出臺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嚴格執行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範,完善農機報廢更新實施指導意見。

《實施意見》還指出,落實好現行中央財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獎補政策,推動各地區按規定將地方資金支持範圍從購置環節向運營環節轉變,重點支持用於城市公交。

聯繫到此前商務部在協同各部委研究制定相關政策的相關表態,業內人士普遍相信,政策“靴子”落地應該已經不遠了。

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但我比較擔心力度。”上述合資車企負責人表示了自己的擔憂,“目前已經有不少地方政策推出了實際的政策,但從宏觀來看,似乎很難出現過去購置稅減半那樣力度的刺激政策。”

購置稅減半一直被視為救市的“大殺器”,此前的兩次購置稅減半(2009年和2015年)對車市的刺激效果非常明顯。2009年當年汽車銷量同比暴增了46.15%,2015年政策出臺較晚(10月),轉年的2016年,汽車市場銷量也大幅增長了17.6%。可以說,“大殺器”一出,汽車市場彷彿被打了“興奮劑”。

但“大殺器”也存在明顯的“副作用”。2011年購置稅恢復正常,當前開始增速大幅下滑;同樣的問題也在2017年重演,當年市場增速僅為2.7%,隨後的2018年和2019年,中國車市開啟了“負增長時代”。

懂車觀察|政策救市的“靴子”何時落地?

“我猜測,有關部門可能也存在顧慮。”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汽車行業實際上本就處在一個競爭升級和淘汰加劇的階段,疫情的出現增加了複雜性,如果貿然出手救市,很可能會緩和競爭和淘汰,從長期來看,似乎不利於健康發展。”

也有部分車企人士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一家自主車企負責人表示:“當前能夠抗住壓力的企業,一定是體系能力足夠堅實的,現在是一個淘汰和生存的關鍵時期。”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中國汽車行業正翹首以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