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子女真的什麼都要聽從長輩的嗎?

王鹹卓


絕對不是。你的生活永遠是你自己的,他們永遠安排不了。他們之所以樣樣來安排你,是因為他們覺得你什麼都不懂,你是孩子。要想不讓他們安排你,你得用你的實力,讓他們知道你懂。不然,你就逃不出被安排的命運。我媽媽有幾個同事,他們的孩子都在大城市,混得相當不錯,他們的父母根本安排不了他們,反倒是他們來安排他們的父母。當你真的有實力、有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時候,長輩們自然就不來安排你了。所以在我看來,最好的不被安排的方式,就是自己長能耐,長能耐,你可以安排長輩,當然,不要粗魯地安排他們。


提璇


這個問題我有體會,我從小到大就是那種不會反駁父母要求的人,即便自己委屈或者不對也不會反駁;相反我的妹妹比我小一歲,她從小就是愛反駁他們,可能對於我小時候無所謂,可是會給我自己心裡有些壓力,不舒服,有點懦弱,膽怯;但是到大了,父母也老了,我感覺我不反駁倒是相對再生氣的父母是種安慰,我會選擇事情過後再心平氣和的給他們說,那時候老人也會接受。


糖糖啊小糖糖


做為上有老下有小的這個問題我來說幾句:

古語講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畢竟遇事見人比小的多,也可以說吃過的虧很多總結出經驗了。比我我老父親(父親生我時45歲 那麼我20他就65了)看人,那會我剛入社會什麼朋友都交,來我家玩的等走後我父親就會提醒我誰誰誰你要遠離這人不行(從主談舉止上),當時我還不服,你那老思想老眼光了。但是隨著時間發展,那誰誰誰還真的就不能交。不聽就吃虧!

聽老人話也不能一味的都聽,比如選擇行業,你就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當前熱門適合以後長期發展的,多數老人都求穩不太接受新生事物。

再有一個就是婚姻尤其是女孩還是多聽聽老人的意見為好,因為父母往往能看到人的本質與潛力,而年輕人多看到的是表相。

所以說 做為子女要聽父母的話,但也不能全按照父母的安排走路,分事吧。


成子55094027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不聽父母話的人。不管工作生活婚姻都是如此。我現在的結局並不好,負債百萬,拖累父母孩子,自己過的也很壓抑。接下來給自己五年時間先還清債務再把欠父母的還了。因為前兩年虧的錢太多,父母把他們當成房子都給我,讓我賣了還債。我一直都是一個很有自己的想法的人,覺得自己的生活都要靠自己去闖自己經歷過了才是自己的生活。再加上從小我是屬於留守兒童跟父母的相處並不多,所以我們相互並不是很瞭解,父母很多時候跟我說的話並不是完全不對但從內心深處總有一種無形的牴觸。直至今日我不敢說後悔當初的很多決定畢竟都是自己的選擇,但確實是過的很遭糕還拖累父母。


90冰姐姐


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不僅賜予了我們生命,還培養我們讀書,教會我們做人。長輩們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也傾注了關懷和心血。她們理應得到我們的尊重!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長輩們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飽嘗過各種酸甜苦辣,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在如何面對學習的困難、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如何處理自己的情感、如何抵制不良的誘惑、如何有效地保護自己等諸多方面,都有著自己相對成熟的見解。作為晚輩,虛心聽取她們的指導意見,能讓我們少走些彎路。

但尊重長輩,並不意味著什麼都要聽從長輩的。時代在飛速發展,文明在不斷更新。長輩們固有的某些知識和經驗或許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能起到有效指導我們人生的作用,相反還會把我們帶入思想認識的誤區。

因此,作為子女,特別是具備完全行為能力、擁有獨立思想的成年子女,要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子女是否應該完全聽從長輩的話”這個問題。如果長輩說得對,我們就認真聽從。如果長輩說得不對,我們可以不採納,但最好放在心裡,不要據理力爭,更不要對簿公堂,以免傷了長輩的心。如果明知長輩說的話不對,還要唯命是從,那不是真正的孝順,而是盲目的“愚孝”。如果長輩正在從事違背道德或觸犯法律的事情,我們不但不能聽從,還要勇敢站出來及時規勸制止,必要時應到司法機關舉報揭發。


李靜深


作為長輩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可現實生活中確有這樣的家長,要求兒女必須聽他的話,順從其意志。一個不民主的家庭,肯定是不和陸的,對子女的成長也沒有益處,’要麼是個順從的羔羊,一切沒有個人的主見,大小事情由父母作主,拿主意,跟廢物有啥區別。要麼是叛逆者,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子女與父母不相往來。有的子女多少年不見自己的父母,與父母脫離關係的。父母想見兒女,可兒女就是不見,誰的錯?怪兒女嗎?。作為父母一定得開明,本事再大,在家裡也得講民主,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誰對就聽誰的,不要認為長輩就是天然的正確者,這是愚昧無知。一個家庭要和陸,兒女成為有用之才,父母是孩子終生的老師,如何去教育去影響孩子,對孩子的將來是起決定性的作用,但這個老師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要搞填鴨式的教育,遇事要討論,錯與對講清道理,以理服人,特別是孩子大了以後更是如此。每個家庭都是個小型的學校,如何教育,培養自己的孩子,確實應該很好的檢點,總結,交流,取長補短。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少年強,國則強,也關係到國家的未來。


杜寶金801


作為子女不能事事都聽長輩的。說句簡單的話,父母和長輩不可能保你一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很重要。

當然人都有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在你小時,要聽從長輩的,他們是過來人,人生經驗豐富,值得你模仿和借鑑。多聽他們的對你成長有益處,可以少走彎路。

當你長大了,變強了。就不能事事聽長輩的,自己要有主見。自己認為對的就聽從,不適合自己的就要婉言拒絕和說服。畢竟自己的鞋子適不適合自己的腳,只有自己最清楚明白,他人都是隔靴搔癢,不可能非常正確。

自己是成年人了,就應該學會對立思考,獨立生存。當然了遇事請教長輩,聽聽他們的意見還是有好處的。有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嘛,謙虛學習,對自己有好處。最終否決權還是你自己,長輩說的正確就聽,不正確就堅決反對。

總之,長輩的話不需要句句聽從,自己要學會有識別好壞的能力。好的就聽,壞的堅決不聽。自己是成年人了,就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生存,獨立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長輩的話僅僅是參考。


不信邪尹思


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禮記·內則第十二》

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要有不樂意或者埋怨的表情;父母有過要和顏悅色地勸諫,如果不聽,也不能發脾氣,要反覆勸諫,永不言敗;侍奉父母累了也不能怨恨,這就是孝了。


小碗菜


作為子女真的什麼都聽父母的嗎?

那我問你你有沒沒有自己的判斷力能力

有一些事情真的很殘酷,例如說,你必須得在夢想和親情中做出選擇,原本應該支持你的人卻站在反對面。這種心情大家多多少少都經歷過吧。那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吧。

01

前幾天看一篇文章,大概是說有很多年輕人常年被父母所困擾著。

這種困擾有時候是軟性的,有時候是硬性的。軟性的大概是指父母常年唸叨“你怎麼不結婚”、“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等精神上的壓力;硬性的是指當你決心做什麼事情,他們就以性命作為威脅,“從此以後我們斷絕關係”,以種種為你好的理由迫使你放棄夢想。

隨手打開一個豆瓣小組,就能看見有姑娘哭訴男朋友其實還不錯,但是父母就是不同意;想去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父母卻萬分阻撓,要求孩子回家考公務員。

前幾天,微博上有一條熱門長微博,大概是一個姑娘找了一個還不錯的男朋友,男生做著小生意,不算富裕,但也算是衣食無憂。她的父母認為做生意都靠不住,非讓她找一個公務員男朋友。他們為這份感情抗爭了五年,男生想方設法地贏得長輩歡心。不過,她的父母仍然不滿意,對此各種威脅,最終拆散了這段情侶。

我的堂哥也是這樣的人。

他的父母從小把他看得緊緊的,從小到大,無論讀書、選專業,還是找工作,都得在其中插一手。

他從小喜歡打遊戲,畢業以後,在廣州一家大型網遊公司當程序員。可惜,他的父母覺得這份工作太沒有面子,非要想辦法讓兒子去事業單位上班。

堂哥當然不能同意,他母親就天天去公司鬧騰,今天鬧自殺,明天鬧心臟病發作,最終,他不得不辭掉自己喜愛的工作,眼睜睜地看著母親花十多萬疏通關係,去了一家事業單位過上無所事事的生活。

幾年過去,曾經和堂哥一起入行的朋友都當成了遊戲策劃,過上年薪五十萬元靠上、有車有房的中產生活。我想,他終日鬱鬱寡歡並不僅僅因為昔日好友的事業成功,自己則是一個鐵路小職員;更重要的是,他被迫放棄了自己人生中最喜歡的事情,而親手推動這一切的人——偏偏是父母。

02

我想,不僅僅是豆瓣上、微博上的那個姑娘,我的堂哥,也有很多人面臨著“聽爸媽,還是聽自己”的困惑。至於我,也曾經有過同樣的糾結。

我的家庭是再傳統不過的家庭,父母希望我能回到家裡,儘量不要出去工作,隨便嫁一個朋友圈裡的兒子,每天逛逛街、吃吃飯就好了。當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家人問的第一個問題是:“誰會看呢,你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這種事情上?”這種心情是很矛盾的,一面是父母希望你能放棄企圖心,過上安穩的日子;一面是內心的召喚。

家人一直是我們很重要的部分,當我們想要去挑戰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喋喋不休的建議和阻撓,而是有人對你說:“沒關係啦,去試試看嘛,又沒有什麼損失。”只要不是鐵石心腸的人,對於家人的打壓和批判,還是會覺得很沮喪的。

我掙扎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想明白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就是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像所有的情感一樣,不能要求其中一方犧牲快樂來滿足另外一方,即使你頂著“孝道”大旗迎合父母放棄自我,最終這段關係裡也會充滿怨氣。

聽話更加是偽命題。先不說絕大部分的父母對自己將要干涉的領域絲毫不懂,比如說,在事業上默默無名的父母跑去幹涉子女的就業問題;婚姻不幸福的長輩干涉晚輩擇偶。如果你聽了這些人的話,就是對人生最大的不尊重。

說真的,你真的會聽蛋糕師教你怎麼修空調嗎?

03

脫離父母的控制慾只有兩種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離開家去讀書工作,在一個新的環境中重塑價值觀,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二個方法就是珍惜叛逆期,我一直覺得叛逆期是很棒的東西,它讓後代儘可能地脫離上一代的影響。

最終,我能堅持自己的內心並不僅僅由於堅強、心懷勇氣之類,而是我對“這件事情”的喜歡程度到了“不給我錢都會想繼續做下去”;當然,還有朋友對我的支持,志同道合的朋友永遠是最堅強的心靈後盾。你會和父母吵架、鬧翻,甚至來一場冷戰,愛他們又把關係搞僵。可是,有一些事情現在不做,真的永遠都不會做了;即使冒著被全世界打臉的結果,還是會想去試試看呢。

在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還是可以聽一下父母是怎麼說的,最終的決定權還是應該自己來選。

任由父母操控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很大的BUG,就是他們幫你選了,卻不幫你承擔後果。比如說,你嫁給他們喜歡的男生,可是,那無趣的婚姻、糟糕的生活,他們並不需要去感受,吃盡苦頭的是自己。他們安排了一件你不喜歡的工作,每天上班面對奇葩老闆的人也不是他們,而是你。父母是很重要的人,在無傷大雅的小事情上可以順著他們的意思,而在重要的事情上,在關係到人生幸福的事情上——請在夜深人靜之際,問問自己的心吧。

說一句不太禮貌的話,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在乎父母是不是高興,他們和我們一樣,是成年人,應該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要求子女變成“讓他們高興的東西”。

你的生命裡可能會出現很多人:父母、女朋友、好哥們……他們有時候會自以為知道什麼東西對你是最好的,實際上,他們並不是那麼瞭解你。

所謂對他人的尊重,最基本的一點莫過於——不要以愛的名義去阻撓他,因為,你無法代替他去後悔。



泰安小夥日常生活


希望你理解原生家庭對子女的性情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子女做出改變是非常困難的。

在《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書中,主人公“塔拉”的父親從小不讓她就醫、學習,整日讓她與自己在垃圾場收集破銅爛鐵,做些危險的工作,一出錯便辱罵她。對她的父親來說,我的話就是真理,順著我的心意就是絕對的忠誠。很幸運,“塔拉”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劍橋大學博士,然而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這期間付出的努力、家人的不理解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我相信你的女朋友是愛你的,但她也承受著父母的愛,她也同樣愛著自己的父母。也許她的父母做的不對,但你能想象她拒絕她父母的要求,被冠上“背叛”罵名的時候會有多悲傷嗎。不是誰都如“塔拉”那般堅強,如果這件事真的沒有商量的餘地,為什麼不是你妥協,畢竟你也是愛她的,為她分擔又未嘗不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