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骨類珠子,這樣盤才驚豔

骨類的把玩,姑娘我是從接觸了藏傳佛教的密宗後才知道。而靈骨的入手難度同一般人來講難度較大,無緣是求不來的。而保護級的骨類,這話題就敏感了,見仁見智吧。那入門級的就是‘鹿、駝、馬、牛、蛇’這些了。

牛骨,市面上的牛骨製品多為白色,是脫脂漂白所致。半脫脂時為黃白相間,有豎向生長紋,紋粗,明顯。另一種是染色;染色分大概分兩種,一種是高溫烤色,烤過的地方呈棕黃色甚至深棕色,這種上色方法通常顏色都不會很均勻,切面處有明顯色差。

另一種是浸泡染色,顏色均勻,沒有深淺變化,這種染色的顏色就多了,但是多數不適合佩戴於把玩,畢竟化學的東西對身體沒什麼好處。真正把玩出來的顏色自然,類似芒果的黃色再深一點。深淺顏色過渡自然。

鹿骨,鹿骨的顏色相對駝骨稍白,比牛骨通透。通貨的串珠子顏色深淺不一,有的帶血,就是發烏。由於鹿體型小,骨壁薄,所以大物件不多見,多是小珠子、小戒指。大珠子的話,非精選的有個別珠子能看到骨密質,骨頭上的小眼,小點點。

蛇骨就不說了,看到骨頭都能看到它活著的樣子了 太好分辨了…………

蛇骨這個玩意……光看骨幾乎就能看到它活著的時候了,幾乎沒什麼商家去找別的骨頭來冒充,蛇骨特徵太明顯了。

最後是骨類的保養與把玩

1、開裂

開裂多是快速脫水導致,所以洗澡游泳泡水時儘量別戴。萬一不小心泡水了,別見風,用衛生紙吸乾後陰乾。冬天的時候最好離暖氣火爐什麼的遠點,熱烤也是快速脫水的原因之一。還有就是短時間內的大溫差變化,就是熱脹冷縮,打個比方:夏天在冷凍廠冰庫上班的,和三九隆冬在東北的室內室外進出頻繁的。

2、積淤

如果骨上有骨密質,就是那種星星點點的小窟窿、小眼的,推薦先布盤,掛瓷後上手,盤前洗手。待有一層薄包漿後晾乾一週後再上手。否則非常容易積淤,而且那種小眼裡面的黑泥還沒法清理。

蛇骨是個例外,這玩意骨窩太多了,不易清理,而且還要經常清理。可以用棉籤乾擦,實在擦不掉的可以沾油或者沾一點點水擦。

3、放置

如果長時間不佩戴的話,表面清理乾淨後 刷上一層薄薄的油即可。任何油都行,只要是油就行。(石油、醬油一類的例外……)

駝骨,駝骨的顏色比牛骨稍黃一些,密度大一些,摸上去更光滑一點。比牛骨壓手。珠子或指環類的物件一般不宜出現白黃色差,大物件倒是常見。駝骨密度較高,所以相較牛骨來說比較不容易上色,多年把玩變色也不太明顯,但是手感油潤,與玉石一般不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