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學校,改變一個民族


素食名人 | 蔡元培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學校,改變一個民族

他17歲中秀才,

27歲得授職翰林院編修。

就在所有人都覺得他前途無量時,

他卻棄官從教,回到故鄉辦起了學堂。

45歲,他應孫中山邀約,

出山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

卻在半年後,為抵制袁世凱專制獨裁,

向袁當面堅辭教育總長。

他,就是蔡元培。

當袁世凱以“我代四萬萬人堅留總長”相留,

他說:“元培亦以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

”。

這樣的回答,是何等的魄力。

知天命的年紀,

他受黎元洪之邀出任北大校長。

從此,改革了中國近代教育。

北京大學在維新變法中成立,

卻是在蔡元培先生擔任校長時才真正誕生。

1

”進入大學為求學,而非做官發財“

彼時的北大,已走馬燈似的換了幾任校長,且北大的舊遺風始終積弊難除。當時很多朋友勸蔡元培不要趟這個渾水,做不好反而會對自己的名聲有損。

面對親友好意的勸阻,蔡元培以一句話應對:“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1917年1月9號,蔡元培在北大作了就職演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一開口,他就對大學的性質做了精準定位。

素食名人 | 蔡元培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學校,改變一個民族


學生進入大學應為求學,而非僅僅達到做官發財的目的。在研究學問之外砥礪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也是大學生所必需的。而作為學校之主體的師生應該建立一種互敬互愛、互相勸勉的關係。”

正是這篇簡短的演說為北大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為全國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計。”此篇演講,抱負之宏大,志向之高遠,驚震中國。

2

容納異己,不同主張匯聚一堂

為了打破惡習,能夠真正實現“思想自由,兼容幷包”,蔡元培先從聘請積學而熱心的教員著手,先拿文科開刀。

當時的《新青年》雜誌主編陳獨秀,不是學者,沒有著作,也不是什麼家。但蔡元培很堅定並以最快速度聘他為文科學長。

素食名人 | 蔡元培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學校,改變一個民族


為請到陳獨秀,蔡元培不僅到前門小旅館“三顧茅廬”,坐在房門口等他起床,甚至為陳獨秀編假履歷,稱他畢業於東京日本大學,曾任蕪湖安徽公學教務長、安徽高等學校校長等。

這是很大的事,放在今天,一般人絕不敢做,是大違常規的,但這招棋走得很對。然後陳獨秀又介紹了胡適等人,文科的局面馬上就打開了。

蔡元培大刀闊斧改革,但依然堅持“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他說“我素信學術上的派別,是相對的,不是絕對。所以每一種學科的教員,即使主張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讓他們並存,令學生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素食名人 | 蔡元培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學校,改變一個民族


拖著長辮的辜鴻銘不買胡適的賬,堅持舊文學的黃侃在課堂上大罵倡導新文學的師弟錢玄同有辱師門,但校長蔡元培絕無門戶之見。於是北大有了中國大學史上最輝煌的名師陣容

陳獨秀稱讚:“這樣容納異己的雅量,尊重學術自由思想的卓見,在習於專制、好同惡異的東方人中實所罕有。”

素食名人 | 蔡元培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學校,改變一個民族


3

兼收女生 比劍橋還自由

彼時北大,再不是腐朽的官僚養成所,而是真正實現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

北大允許校外生旁聽課程,正式生、旁聽生和偷聽生共處一堂。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助理員時就常跑去聽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講馬克思主義。

蔡元培1920年在北大招收女生,首開大學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有人問他:“兼收女生是新法,為什麼不先請教育部核准?”蔡元培答:“教育部的大學令,並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

他比誰都清楚教育部的規定,那是他在教育總長任內製定的。

1920年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訪華,他稱讚北大是教學生以自由思想的場所,五四”時期的學生,不僅自己富有公共精神,而且還具有喚起全民公共精神的一股強大力量。

他稱女生在北大的地位比劍橋還要好,她們可以參加考試並獲得學位,女生中那種自由發問的精神,恐怕連英國的女校長見了也會不禁愕然。

素食名人 | 蔡元培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學校,改變一個民族


4

萌發素食念頭,戒殺衛生。

蔡元培的素食,在他的《自寫年譜》中說得很明確:“我那時候也是素食,這是民元前二年萊比錫受李君感化的。”李君,指的是李石曾,他於1902年赴法國留學,1907年成立“遠東生物化學學會”,首次用化學方法分析出大豆的營養成分與牛奶相仿,在法國成立第一家“豆腐公司”,開辦“中華飯店”,被稱為“豆腐博士”。

1909年,與蔡元培一起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的齊壽山,應李石曾邀請赴法一遊。齊壽山回來後告訴蔡元培說,李石曾素食,並說動物死亡時全身僵直,體內會產生毒素,經常食用會使人中毒。蔡元培聽後覺得有理,也回想起在托爾斯泰的作品中“一隻精心飼養的粉紅色的豬被屠殺”的慘狀描寫,深受觸動,於是萌發素食的念頭。

蔡元培亦在《自寫年譜》中寫道:“適萊比錫有素食館數處,往試食,並得到幾本提倡素食之書,其所言有三益:

一、衛生,如李君所言;

二、戒殺,不肉食則屠殺漁獵等業皆取消,能因不忍心殺動物之心,而增進不忍心殺人之心,戰爭可免;

三、節省,一方牧場,能以所畜牛羊等供一人一歲之食者,若改藝蔬谷,可供給十人之上。”

他把這“素食三義”——衛生、戒殺、節用,專門函告其國內朋友壽孝天,並說自己的素食主要偏重於“戒殺”這條,因為人都有好生惡死之心;至於“衛生”,最重要的是要忌菸酒,而自己做不到;至於“節用”,在外國飯莊,肉食者有長票可購,改為素食而特飪,未見便宜。

不久,壽孝天回信引用杜亞泉的話說:“植物未嘗無生命,戒殺義不能成立。”蔡元培在1910年4月回信說,“世界實行之事,大抵動於情感,而非動於理論”,“戒殺”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感情問題。人類進化是個漸進過程,越早期就越是犧牲自己身體來獲取所得,如人吃人、肩挑手拉、踏人力車,後來改用馬車、牛車,現在則用電、用油了。在技術發達的同時,人的感情在進步,惻隱之心在傳播,開明的人會視禽獸為異種之人。

素食主義者也非絕對不殺動物,一葉之蔬、一勺之水,裡面也有許多小生命生活其間,只是人眼看不到,因而感情上沒有產生惻隱之心。現在人的感情及於動物,故不食動物。他日,若感情及於植物,則自然不食植物。他還說,自己素食之後,“覺於吾之口及胃,均無甚不適,而於吾心則甚愜,遂立意久持之。”

蔡元培原本就瘦,夫人擔心素食對健康有影響,便藉故勸說他:“先生早年曾密造炸彈,試圖謀殺慈禧,那時連人都想殺,現在怎麼連禽獸的生命都痛惜起來了?”蔡元培回答:“人有該殺之罪,殺之非為過也。動物何罪之有?故殺之無道也!”

1913年10月,蔡元培參與孫中山“二次革命”後,攜家人來到法國遊學,暫時住在李石曾創辦的位於巴黎近郊科隆布鎮的豆腐公司。蔡元培素食就受李石曾影響,如今住在他的豆腐公司裡,“午、晚餐包與豆腐公司”,自然是餐餐素食,吃得最多的是豆腐、豆漿、豆麵、豆粉、豆皮等。有人後來回憶說,“元培同他都力行素食,這一特殊的生活習性使兩人相處頗為契合。”

在法國期間,蔡元培一家先後住在聖多耐、都魯士和羅埃等地。在羅埃,蔡元培跟李石曾的朋友歐思東住在一起,向他學習法語。歐思東是比利時人,“長於音樂,常素食”。相同的情趣與習性,使他們相處十分融洽,更使蔡元培保持著素食這個習慣。

據語言學家何容晚年在《對“卯”字號前輩的一些回憶》一文記述,“五四”時期,天津學生聯合會邀請蔡元培去講演,地點安排在維斯禮堂。聯合會派代表到車站去迎接,但沒有接到蔡元培。原來,蔡元培獨自先跑到天津大衚衕的真素樓吃素菜去了。

素食名人 | 蔡元培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學校,改變一個民族


5

倡導素食,發起進德會。

蔡元培不僅自己素食,還在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在師生中倡導素食。

1917年底的一天,《北京大學日刊》的一位校刊編輯跑來請示說,有一位叫林明侯的學生,來函建議校方提倡素食,還要求公開發表自己的主見,不知校長尊意如何?

蔡元培當即作了批覆:“右提議鄙人甚所贊成。同學中有贊成斯舉者,可速赴齋務處報名,以便議定辦法。”該批覆意見與林明侯的《請於校內增設餐堂另訂素食章程書》一起在1917年11月15日的《北京大學日刊》發表後,北大校內一度興起素食的熱潮,許多老師和學生都開始素食。

蔡元培還在北大倡導發起組織北大“進德會”,1918年1月19日《北京大學日刊》刊登的《北大進德會旨趣書》中,把“不食肉”作為“正心修德”的一條重要標準,指出會員修身的最高等級是

“八不”:不嫖、不賭、不納妾、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不吸菸、不飲酒、不食肉。

素食名人 | 蔡元培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學校,改變一個民族


6

“平生無缺德,舉世失完人”

1919年5月8日,五四運動爆發後,蔡元培為抗議政府逮捕學生,於5月8日提交了辭呈。並於9日離京。1919年5月13日,北京各大專學校校長向政府齊上辭呈,支持蔡元培。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全國哀輓。

蔣夢麟的輓聯是“大德垂後世,中國一完人”。吳稚暉的輓聯是“平生無缺德,舉世失完人”。

這樣的推崇,這樣的評價,別人是絕對擔當不起的,但用在蔡元培身上,卻是受之無愧。

感恩素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