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為留學做的努力都註定白費:教你用自己的長處打別人的短處

去年升學季,我寫了一篇《你今天為高考做的努力都註定白費》,被人理解歪了。

我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忽視學習的重要性。為什麼會有人看完了會問我:我現在想輟學,不考了,你教我現在怎麼辦。

後來明白了,他們想要的,其實是一句:“不努力也可以變牛逼”的願景。

所以交了錢還得花時間精力啊?退錢!

。。。慢著,不努力歇著是甭想了,但是有了技巧還是能讓你事半功倍的。

文章最後提到如果你不是學數理化的料,不如抓緊時間漲社會經驗,提高能力,再買個文憑。

結果就有人私下問我來了:學歷在哪買?

“學歷要在什麼“學信網”上認證,假的查不到了。”

“MBA現在要考試了,買不了了。”

變通,變通懂不懂?你買不了國內的文憑可以買國外的文憑嘛。

怎麼買?如果這也讓我教還是算了吧,肯定露餡。

你隨便加幾個留學生的群,都有發廣告給那些要被開除的,讀不下的留學生辦學位證及其認證的,踢都踢不完。再加幾個學長學姐,裝成學弟想要”一睹本校畢業證的風采。”把模板要到,拿去給辦證的改個名字。別找那些中國人多的學校,容易撞衫。找個什麼什麼“文理學院”,小眾私立,平時就聊聊藝術與電影,一般的面試官檔次太低也聽不懂你聊的,但也大概知道這都是有錢人家小孩愛選的專業。

外語不好沒關係,三流海龜外語也不好,拿出去當敲門磚足夠了,他們就你這水平。

想在接人待物,眼力勁上戰勝四眼學霸是不難的,你要懷著一顆善良的心,給別人提供價值

等能力追上了,再買個學歷撫平一下短板。

“能力都追上了,就不需要學歷了!”--- 話是這麼說,但我覺得多少有點用。

為什麼呢?你去看那些在網上勵志的視頻,“浪子回頭,給我加油!”,“改過自新,祝我成功!”人們可能會點贊,為你搖旗吶喊。但你若真有產品,他們也是不會去掏錢支持的。一到掏錢了就要你已經非常成功了所賣的“完成品”。根本不給你成長的機會。

人們並不喜歡看你屌絲逆襲。他們那點智商最喜歡的是:天神下凡,從始至終都很牛逼的能人帶他們飛。你現在很牛逼,過去也很牛逼,對他們來說才是順理成章,值得託付的。

學歷是敲門磚,買個假學歷並不會讓你增加能力,只是給你已經鍛煉出來的能力一次展現的機會。


有人說“農村少年讀博,是自斷爬階的樓梯”,我是不這麼認為的。當要評價別人的行為的時候,你要站在他的處境著想。他為什麼讀博,可能有這麼幾點:

讀書總是不會錯的,學歷越高越受親戚們尊重;

有機會交換出國,國外無限美好;

讀博給工資,還可以在象牙塔裡免受社會上的套路。

此時,此地,此認知。以上明明就是誘惑,讀博對一個24歲左右的農村少年來說,就是最佳選擇。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我們這些公眾號,摸清每條路的未來是怎樣的。

他還算不錯的智商拿出去辦事是能擊敗別人,但走出校園也沒有家人給他在城市裡安排門路。

一條穩定的博士路擺在眼前,他也沒有信心和勇氣,去和社會上的關係戶鬥。

更何況,有多少自以為有點資源的大城市土著,混的還不如博士呢,折騰半天也沒混出什麼名堂?

交易創造財富,說明的是資源錯配太嚴重。到頭來,可惜了博士的智商,可惡了土著的資源。

24歲沒能碰到人指點,其他的路是暗的。誰不是選了當時的”最佳策略”,結果錯過了“更佳策略”呢。天外有天,沒有辦法,節哀順變。


再說留學生。有些時候,當你變成了某個組織的一部分,就得為這個組織站臺,搖旗吶喊。

所以啊,在我看來,留學生就是高人一等,HR想面試應該先交5000誠意金。

不過,想留學的還是別留了,你看看國內反美排外的風險多大!

(呃,其實我心裡想的是,別再給留學生池子裡稀釋濃度,外國文憑里加通脹了。物以稀為貴,俺們留學生群體裡不缺人了)。

另外,絕大多數留學生,根本不懂用自己的長處打人家的短處。

留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生存能力,和課業強度,都是應該比國內同級別院校要高的。

可這些“優勢”到了國內,一文不值。成本決定不了價格,你付出再多,飯做得再好,也不會讓老闆給你多付一分錢工資。

公司HR們扯著脖子喊:“留學生也不過如此!不能一個人當倆人用。”

的確,長期在國外那種競爭不激烈的環境中會把人變的懶散,再加上自費留學的人家庭條件殷實,沒受過罪,自然受不了國內為了萬八千工資就不要命的工作強度。

如果你在國外,隨隨便便維持生活就得花1萬RMB/月。回來給你不到1萬的工資,你平衡麼,會給他玩命幹麼。

所以如果想輕輕鬆鬆上班,留學生留在歐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我數據分析專業畢業的起薪就是8萬刀。我敢說50萬對於所有的要去職場的應屆生來說,都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你想回國,就是因為有更大的夢想,這就得換賽道了,窮則思變。

不變的結果,就是面對無差異競爭。你跟他拼詞彙量,拼編程,就中了土著的下懷。

他能996,ICU,那你也996?

你或許高中成績一般,你爹媽送你曲線救國,繞過高考讀國外的大學,結果呢?你回來跟土著搶賽道。

你的國際視野呢?

去英國留學,人家為啥燒咱的圓明園,你也給咱講講;去美國留學,美國的扼華策略,你也分析分析。

宏觀經濟,匯率波動,國外對國內的評價,對套路的揭發,有哪些套利的空間,和所在國的歷史,時局,跟國內的關係,讓你說你一個都說不出來。

文藝復興,百年變局,未來推演,資產配置,升值保值,海外淘金,下一站機遇是在歐美還是東南亞,你也給一桌子的中產朋友們講講。

坐到一塊了,你學的會計,編程,設計,有人聽麼?你能帶大夥掙錢避坑麼?你能積攢出號召力麼?

這些話題,其實到了國外也是沒人給你講的。不過,你只要稍加研究,就能成為“國外觀點”,“牆外的聲音”。你的成功,是觀點一出口,就讓在場的感嘆:“哇塞,留過學的見識就是不一樣”,而不是“花了這麼多錢,也不過如此,代碼未必有我碼得快”。

一個三本學渣,把未來30年走勢都算出來,也是沒人信的。你守著一箇中產父母攢下的資源和中產的親戚朋友們,完全沒有利用。接著跟土著學霸拼996,編程,詞彙量。

你要是讓我去跟託福老師拼詞彙量,估計我也是拼不過的。但我深知我上了這個戰場的話那我本身就是SB。

國外待了7年都拼不過? --- 誰跟你拼這個,我只會在需要拼口語,拼演講的場合才出現,展現完美的一面。

你在美國,如果你會一丁丁點中國武術,詠春拳之類的,你就會成為最酷的仔。結果你在美國說你擅長的是籃球,關公面前耍大刀,黑人面前秀說唱。

你今天為留學做的努力都註定白費:教你用自己的長處打別人的短處

中國人99%是不懂經濟學的,他們或許侃侃而談,不過是把電視裡坑爹磚家的話又複述一遍。你只要稍加學習,就能碾壓90%的經濟盲。

懂得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的更是寥寥無幾。幾百塊的“一課經濟學”,知識星球,沒多少人買,在外面花幾萬塊錢上補習班,幾百萬留學倒是挺痛快。

我自己的賽道,不想教他們,怕他們跟我搶,不過既然已經搭好了門檻,說出來也無妨,反正教育屌絲得到的結果也是這樣的:

你今天為留學做的努力都註定白費:教你用自己的長處打別人的短處

有時我經常感到目瞪口呆的是,研究生,海歸們打破了腦袋進體制,為了多少錢起薪呢?---六七千。他們過去付出的辛苦,80%打了水漂,我不知道是該愁還是該竊喜。

我舉例子,並不是說明會計,碼農這些“技術沒用”。而是分清現狀,找到競爭少的路徑,實現彎道超車。

感覺自己找對象會費勁的男的,不如去上個師範之類女人多的學校,拐一個提前把坐占上。等你25歲拉開距離的時候再補救就更費勁了;女兒要是不出色,就別讓她讀會計。混進個理工校在男人堆裡挑個好對象。

女權時代,缺的是狐狸精;妖豔賤貨時代,缺的是花木蘭,楊門女將。這不是哪個比哪個對的問題,而是回報率不同的問題。

換個賽道,並不能讓你成大神,也就不至於優勢全無

你要把996的精神,用在新的賽道,你才能超神。

soubaiwu, 寫於2019年6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