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到全球,很多發達國家面臨無法選擇的局面,沒有適合他們的防控模式,也無法參考中國的防控手段。但全世界都能看清楚一個事實:中國的需求一直在支撐著全球經濟的運轉。中國建立起了適應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運行秩序,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眾多行業產能逐步回升。

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巴西瓦加斯基金會國際財務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夏華聲認為,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的衝擊是短暫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巴西商界人士對中國儘快戰勝疫情、保持巴中產業鏈暢通充滿信心。作為“

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中國經濟有巨大的韌性和潛力,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中佔有重要地位。

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我國短期受疫情影響的經濟領域可能集中在餐飲、酒店和航空業,但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在網上購物,線下銷售的減少很可能會被在線購物的增加所抵消,而且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有所下降,逐步轉向了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彰顯了中國經濟韌性強,迴旋餘地也大。

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3月3日美聯儲突然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1.00%—1.25%區間,隨後,阿聯酋、沙特、香港和澳門金管局宣佈降息50基點,全球重啟寬鬆操作,給我國貨幣政策打開了空間,我國工具箱也有足夠的儲備,銀行部門的準備金率相對較高,公共部門債務佔GDP的比例仍然可控。在必要時利用這一政策空間,中國政府完全可以對沖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

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對於口罩、防護服等緊缺物資,無論是穩產保供還是跨界轉產,無不體現了中國製造產業鏈強大的生產能力、齊全的配套能力和高效的應變能力。例如為加快口罩生產,中國航空人用製造殲-10、殲-20飛機的數字化技術,研製出全自動口罩生產機,目前已下線投產!

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一些國際經濟觀察人士注意到,我國經濟在壓力之下蘊含巨大潛力和機遇。

第一:新零售模式引領的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行業開始興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和社會整體生產力的水平也會大幅提高,相比其他沒有發生疫情的國家,我們等於是搶先了一步。

第二:本次疫情的嚴峻性迫使傳統企業更加重視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來開展采購和銷售,對5G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態度也更開放。這將推動產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和傳統企業的數字化經營。

第三:由於C端購物趨近成熟與飽和了,這次改變更多會在生產的B端,生產製造以及種養殖業會轉向數字化,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VR等新技術將得到更廣泛應用,倒逼產業運轉效率的提升,產業結構將得到優化。

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小編觀點:中國全民抗擊疫情行動,帶火了“宅經濟”與“雲生活”,電商模式成為消費業態主流,新業態、新模式被激發,中國產業鏈迭代加速升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也有助於推動全球產業鏈升級。例如疫情發生後不久,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頭部公司就迅速開發出大數據尋人、查找附近發熱門診、線上就診等服務,這些都有可能在疫情過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疫情全球化,中國當自強

股市從不缺行情,您缺的是信息!~

讓您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系列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