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業如何渡過疫情危機?這是一份行業自救指南

零售行業如何渡過疫情危機?這是一份行業自救指南


疫情期間,為了減少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人們主動在家隔離,線下零售店紛紛關閉,往昔熱鬧的商超、購物中心也變得門可羅雀,零售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如今,該行業正面臨哪些嚴峻挑戰?在自救過程中,小型企業和大中型企業分別應採取哪些策略?美特斯邦威原董事總裁王泉庚(EMBA 2004)曾在服裝零售行業浸淫多年,他結合自身的實戰經驗,對這些關鍵問題予以瞭解答。


此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眾多行業產生了廣泛而顯著的影響,尤其以酒店、餐飲、旅遊、零售等行業首當其衝。我曾在服裝零售行業工作多年,所以主要談零售業的生存策略。


考慮到企業的體量和發展階段不同,應對之道應有所差異,所以在具體探討時,我對小型企業和大中型企業的應對措施進行了嚴格區分。


01

零售業當前面臨三大挑戰


疫情期間,零售業主要面臨著三個挑戰。


第一,銷售大幅下降。疫情期間,消費者大都自主在家隔離,消費頻次驟降,加之大量線下門店關閉,導致企業的銷售大幅度下滑。


第二,負現金流壓力。企業無穩定的銷售收入,但每天都會產生人工與租金成本,導致負現金流運轉,面臨巨大壓力。


第三,復工困難。一些零售店鋪、工廠、物流等尚未全面復工。


行業何時才能擺脫疫情影響,重新回到發展正軌?有專業人士根據歷史上的疫情週期,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未來趨勢進行了預測,認為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底是“疫情爆發期”,3月至5月底是“疫情消退期”,6月初直至年底將進入疫情後的“全面恢復期”。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已經陸續復工,政府和企業都努力在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之間取得平衡。對企業而言,如何安全復工並平穩度過當前的困難時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02

小型零售企業生存策略


此次疫情對小微企業的衝擊尤為猛烈。2月初,來自清華、北大的學者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發現有34%的企業賬面現金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也就是說,85%的企業賬面現金熬不過3個月。


如何度過負現金流危機?在接受調研時,22.4%的企業計劃減員降薪,21.2%的企業準備貸款,16.2%的企業選擇停產歇業,13.6%的企業股東選擇自己增資,還有10.2%的企業選擇民間借貸。部分企業則表示會採用多種途徑,以度過現金流危機。


零售行業如何渡過疫情危機?這是一份行業自救指南


小型企業如何緩解現金流危機?我認為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控制現金流支出。如降低採購目標,減少新採購貨款支出;自下而上自願協商降薪,共同克服困難;降低租金,關閉虧損店鋪;減少不能產生直接收入的廣告與營銷推廣費用;根據各地政策,申請延遲還貸及稅費減免支持等。若實在難以自救,可暫時停產歇業。


第二,處理存貨,增加現金流入。庫存佔用大量現金,且每天都在貶值,企業要盡最大努力通過各種渠道賣出存貨,回籠現金。拿服裝零售行業來說,可全員營銷,轉至線上銷售,或賣給缺貨的電商折扣促銷。2019秋冬積壓庫存及時處理,2020春裝及時上市線上銷售。


第三,增加融資渠道,補充現金流。企業可通過銀行借貸、股東融資、民間借貸、員工入股等各種方式,增加現金存量。


除了保證現金流,根據對疫情未來趨勢的預判,我認為企業可分為三個階段來展開自救。


第一階段(當前-3月底):政府開始實行分區、分級政策,在做好安全防範的同時恢復生產經營,但市場整體趨勢依然較為慘淡。小企業要做好三件事:一、安全復工,恢復經營與生產;二、降低一切不必要的成本,向上遊爭取支持;三、用各種方式處理庫存,回籠資金。


第二階段(4-6月):市場進入疫後消化期,大家開始消化疫情所帶來的恐慌心理,部分企業恢復招工,但整體消費依然疲軟。小企業要繼續清倉存貨,對新品進行快速補貨,做好下半年的產品開發,並努力拓展線上渠道。


第三階段(7-12月):政府投資、銀根寬鬆等利好較多,市場消費回暖,旅遊、電影、餐飲等行業或出現報復性消費。小企業要保證秋冬需求產品的供應,快速補貨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並全面推廣數字化戰略。


03

大中型零售企業生存策略


大中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小企業強。面對疫情,其採用的策略和小企業有所不同。


清華經管學院的學者2月份對212家大中型民營企業(其中有114家上市公司)展開了調研,發現疫情對它們的影響主要是限制開工(56.1%)、訂單下降(42.0%)、人工成本負擔過重(29.7%),其次才是資金短缺、供應鏈中斷、人員不足、固定成本負擔過重、信用和債務危機等風險。


該調研還發現,不同規模的企業採取的應對措施不同。營收規模越大的企業,開拓市場、開發新業務的動機越強。資產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在摸索應對策略時,70%會選擇關注員工,38%會選擇加大開拓與創新,35%會選擇壓縮成本。


零售行業如何渡過疫情危機?這是一份行業自救指南


面對疫情,大中型企業可採取哪些舉措呢?我認為可從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激發員工信心,明確方向,踐行價值觀。大中型企業的情況和小型企業不太一樣。小型企業面臨著現金流的生死考驗,有些企業為了活下去,只能減員降薪。但是,人力既是成本,也是企業的寶貴資源。疫情之下,員工們本來就恐慌不安,如果不是員工自願,公司從上到下硬性裁員降薪將會打擊士氣,造成更大的恐慌。優秀人才可能會流向競爭對手,樹倒猢猻散,企業就更不可能度過危機了。


例如,疫情期間,林清軒品牌創始人孫來春在線下337家門店大部分關門、業績下滑90%以上的情況下,寫下《至暗時刻的一封信》發給全體員工,表達了對員工的關愛,明確了全員營銷、全面線上營銷的方向,激發了員工的信心和鬥志,最終企業得以起死回生。


第二,加大開源力度,創新業務模式。這裡的“開源”包括客戶開源、渠道開源和產品開源。


客戶開源:企業要推進社群營銷,提升用戶黏性與復購率,開闢新客戶。例如,服裝品牌如茵曼有600多家線下門店,疫情期間90%都閉店了。於是,企業緊急調整,採取了“社群營銷為主,實體店為輔”的策略,讓門店店主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和用戶溝通,每半小時推出一次特定商品。最終,“茵曼微店”小程序的日銷成功突破百萬元。


渠道開源:企業需從上至下全員營銷,拓展線上新型渠道業務,推動數字化轉型。例如,安踏發動全員線上銷售,從總裁由上至下,人人開微店;美特斯邦威、巴拉巴拉等企業的每個員工,都在朋友圈發產品海報。


產品開源:企業要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洞察客戶需求,重視研發創新。拿服裝行業為例,一方面線下店鋪庫存積壓,另一方面電商企業缺貨,因此可橫向合作。2020年春季新品可以整合到秋季,而夏季商品生產跟不上的暫時不生產,秋冬季產品可延伸成適合疫情後消費的成長性品類。


第三,減少開支,壓縮成本。2019年,由於經濟增速下行,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感到日子很難過。疫情衝擊更使得情況雪上加霜,企業未來面臨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會更大。目前很多大中型企業項目繁多、組織臃腫、人員冗餘、效率低下、資金浪費等情況比較嚴重,非常有必要進行瘦身,以減少開支、壓縮成本。總經理和財務總監要緊急牽頭,制定出當下的成本費用控制計劃和關鍵任務,明細到具體項目,按周、日、負責人等推動執行到位。


零售行業如何渡過疫情危機?這是一份行業自救指南


第四,增加融資,提高現金儲備。在清華大學調研的212家大中型企業中,現金流可維持6個月以上的佔42.0%,可持續3-6個月的佔34.9%,合計超七成,可見現金流並不是大中型企業最突出的問題。但不可忽視的是,仍有23.1%的企業現金流將在3個月內枯竭。現金儲備最少要能保證企業平穩運行3-6個月,出於安全起見,這一標準可提高到6-12個月。


第五,調整年度經營計劃,覆盤優化企業戰略。由於受疫情影響,企業去年所做的2020年度經營計劃和預算基本宣告無效,要馬上重新覆盤,系統性調整年度經營策略、經營計劃與人、財、物和時間資源的配置。具體而言,需在以下方面進行復盤和重新規劃。


重新預測銷售收入。銷售部門要重新預測店鋪每月的銷售,主要是預測疫情對3-6月的直接影響以及7-12月的間接影響,從而重新設定店鋪拓展目標。目前來看,一季度銷售直接受創,二季度銷售可能慘淡,三季度銷售有望回升。


重新預測淨利潤與現金流。財務部門根據銷售部門的收入測算每月的硬性成本支出,得出淨利潤,進一步測出淨現金流。根據預測結果,總經理牽頭與核心高管討論,設定疫情期間與全年的淨利潤、淨現金流目標。很多領導者不喜歡看財務數據,但現在一定要學會細看財務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這樣提出的措施才能精準有效。


重新覆盤制定年度經營策略與經營計劃。企業根據年度淨利潤、淨現金流目標,倒推年度業務計劃。總經理牽頭指揮各部門負責人,協同覆盤年度經營策略、年度經營計劃(現有店鋪零售計劃、新開店鋪計劃、商品開發與採購計劃、營銷推廣計劃)、績效考核計劃。


覆盤優化未來3-5年的戰略。總經理和戰略部門要密切關注疫情變化。大型企業還要思考集團業務組合的戰略取捨,做好未來戰略佈局系統性風險的風控。對扭虧無望、沒有未來戰略價值的項目關停並轉,長期佈局好“戰略三層面”(鞏固和拓展核心業務;建立新興業務;創造候選業務)的發展節奏。


到了現階段,我們基本可以判定,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階段性的,而非系統性、結構性的。企業一定要有積極的心態,採用上述手段展開自救,以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只要對未來始終抱有信心與希望,就一定能迎來最終的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