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胜强,以蛇吞象,闯王李自成凭借什么战术攻入大明京师?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翦破齐,俘虏齐王建,至此六国全部被秦军荡平。秦王嬴政以为霸业初定,立下“朕为始皇帝,后世二世、三世传之无穷”的豪情壮志,谁能料想仅仅十几年后,秦朝千秋万世的美梦便在农民起义的号角声中破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后世的臣子常用江山万世来恭维主子,事实上没有朝代能摆脱历史循环论,最终都被农民起义埋葬。

自秦灭六国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便在我国建立起来。封建制度的一般特征是地主阶级占据绝大部分的土地,而大多数农民由于少地或者无地,只能依附于地主,遭受剥削和压迫。当王朝初建或者鼎盛时,人地矛盾并不是那么突出,农民还可以勉强生活下去。但是到了王朝末期,大量农民处于无地的状态,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农民们揭竿而起,起义的烽火将会迅速席卷整个帝国。

以弱胜强,以蛇吞象,闯王李自成凭借什么战术攻入大明京师?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天启七年,至清顺治十五年失败,起义虽然被扑灭,但是表明了农民阶级反抗剥削压迫的决心和意志。在起义的过程中,农民军由小到大,最终以弱胜强灭亡了大明王朝,那么明末农民起义军有着怎样的战略战术,能够打败远比自己强大的明朝呢?

一、以反围剿打破敌人围剿

以反围剿打破敌人的围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形式,而围剿与反围剿的反复则是农民战争的最大特点。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剿之下,渡过黄河进入陕、豫、川等邻近省份,同明军继续进行斗争,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为保存自身的力量,积蓄起义的火种奠定了基础。

崇祯七年四月到十一月,明军五省总督陈奇瑜带领十多万部队,在鄂北以及陕南两次试图包围农民军,农民军在自身弱小的前提下,避敌锋芒,及时转入河南,敌人最终扑空,明军第一次围剿失败。同年十二月,洪承畴再次组织围剿,率大军进入河南,起义军再次从河南转入陕西、晋南山区,次年初合兵一处,在长安附近袭击明军,洪承畴急忙率军进入陕西追剿。

以弱胜强,以蛇吞象,闯王李自成凭借什么战术攻入大明京师?

由于农民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东奔西突,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最终陷入了欲剿不得,欲罢不能的窘境。最后,在起义军的接连设伏之下,明军大败,洪承畴的第二次围剿再次失败。

在应对明军围剿的过程中,明末农民军采取机动灵活、分兵合击的作战方式,不仅让明军处处扑空,在运动战中歼灭了其有生力量,还保存了自身的实力,并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明军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围剿,明朝政权在起义军的打击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以弱胜强,以蛇吞象,闯王李自成凭借什么战术攻入大明京师?

二、流动作战、以走制敌

在农民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为了保障自身生存,解决粮食补给问题,农民军通常采用流动作战、以走制敌的战术原则。这种方阵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决定的,从战略上讲是被动的,要避免同敌人的主力硬碰硬,做无谓的牺牲。但是从战术上来看,它是主动的,在敌人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摆脱,歼灭敌人,有利于保护壮大自身的力量。

在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流动作战中,李自成的流动作战最具典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自成在战略上避免敌人优势兵力的包围,在战术上采取“流突无定”的原则,利用山地、江河等地形与明军周旋,充分发挥了流动作战的优越性,最终在河南站稳脚跟。

以弱胜强,以蛇吞象,闯王李自成凭借什么战术攻入大明京师?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部在川、陕等地同敌人周旋,多次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这时李自成的部队人数已经不足千人,利用深山密林进行修整补充,尽量避免与明军进行大规模的交锋。崇祯十一三年,李自成乘明军不备,经武关,出淅州、内乡重新返回河南。

当时河南大旱,灾鸿遍野、饿殍遍地,李自成抓住时机与饥民相结合,如鱼得水,大批农民加入李自成的农民军,当时只剩下千把人的军队迅速扩充到近万人,还有大批饥民陆续蜂拥而来。敌强我弱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时李自成“据河洛而取天下”的思想开始形成。

以弱胜强,以蛇吞象,闯王李自成凭借什么战术攻入大明京师?

三、攻坚战:围城打援

攻坚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并不少见,但是却不是正规军作战才有的专利,攻坚战在农民起义中也并不少见。农民起义的攻坚战在明朝时期进入了新阶段,主要是这一时期火器运用于战争,攻城部队的能力得到加强。

明末农民军中,李自成的攻坚战最为亮眼。在河南战场上,李自成多次与官军展开争夺大、中城市的战斗,同时积极围城打援,歼灭敌人的援军,在战场上起到了全局性的影响。

在攻城战术上,李自成基本是以骑兵在后,步兵在前,等城破后骑兵迅速入城扩大战国;步兵在弓箭以及火炮掩护下架设云梯攻城;炮兵用火力掩护攻城或者直接轰塌城墙,打开缺口。这种攻城战术放到近代来看一点也不落后,因为它实质上是一种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形式,把攻坚战发挥到一个新的水平。

以弱胜强,以蛇吞象,闯王李自成凭借什么战术攻入大明京师?

在围城打援方面,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第二次围攻开封,五十万大军在开封城下攻城,但是开封城墙坚固,久克不下,再加上明朝援军左良玉部逼近,李自成主动撤围南下,准备歼灭增援开封城的援军。崇祯十五年,左良玉在郾城被李自成包围,三边总督汪乔年率领二万精骑增援左军,李自成当机立断,围城打援,撤出了包围郾城的部队,迎击汪乔年部队,最终全歼汪军,并乘胜连克豫东大批城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