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汽车市场遇冷,仅仅是因为号牌限制吗?

昆仑趣谈


北京放开摇号限制鼓励购买、同时出台政策约束从驾校刚刚拿驾驶证的新司机、因为他们的技术还有待提高、三年内不得单独开车上路、新司机上路必须有老司机陪练习开、这样能减少一大部分上路车辆、同时也提高安全、原来都是三年出徒、现在是三个月、拿本了就要买车、有车了就会上路、上路了还开快车、造成安全隐患、放开了不一定比现在拥堵的多、、、


采煤队


汽车限购不是选择,一个家庭一辆汽车正合适,我的朋友家里两辆车,根本不需要在购车,但还是再摇号,又中签了,现在到好家里三辆车,就只有儿子一人开车,其他两俩闲着,还掏停车费,又没人借用,每天都烦,没车家庭又急没车。


xingliandong


不是,我有三个理由,一是当前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太高,买了车在市区真的开不起来,本来买车是为了快速方便的,结果每天道路成了停车场,还不如公交地铁来的快。第二是,没有停车位停车难,到处都有监控陷阱,稍一停留,罚你没商量!你出门办事,停车要停在离目的地好远的地方;再就是,养车难,各种费用太高,如:交通强制险,一份商业保险,加油费,停车费,洗车费,养路费,车辆保养费,年检测费,偶尔在违章罚款,车辆折旧费,一年下来各种费用加起来要3、4万,如果平时不急坐公交地铁,稍微急点的打出租车,算下来,一年的养车成本够打两年的出租车费。

所以,没有车想车,买了车用了堵心,同样是20公里上班路程,开车就得提前1小时出来,否则,你就该得到老板“表扬”了,如果乘公交,你可以晚出来1个小时,保证你不会迟到。有了车倒是成了负担!停胡同里虽不要钱,但是保证你的车过不了多久就跟花瓜似的!收费停着不开也得交停车钱,占地3平米多一天50块,比租个写字楼的平米租金高几倍。

我2012年10月摇号中签买的车,到现在才开5万公里。

不过,现价段的疫情,我天天开车,路上也好走!这时才觉得车子的好处。

说真的,车辆销售疲软,应该是交通拥堵与停车难的缘故。跟摇号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放开管控,一年车辆在现在中签的基础上在增加1百万辆,要不了5年,北京道路交通将成死城。


心情随着感觉


汽车市场遇冷,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与车牌摇号限制有一定的关系,但绝非主要的原因。而说到车牌摇号,又不能不谈到每周一日的限行措施。汽车摇号,自然每一个获得摇号资格的人都会参加,但参加摇号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购车需求。如果放开限购,也并非所有参加摇号的人都会买车,有的人没有购车必要和需求,有些人则是没有购车养车的能力,租号牌的生意也就没有了市场。再从每周限行来说,很多家庭是因为车辆限行才有了购买家庭第二辆车的需求,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汽车的保有量。所以,所采取的限行措施,对汽车销售的作用是正数;而摇号表面上看是负数,但即使放开,其增长量也是有限的。因为任何一个城市,汽车的保有量在一定程度的发展后都会到达一个临界点,由于拥堵造成的不便、停车以及违章罚款等所造成的成本增加,会逐渐使人们的购车欲望不再旺盛。因此,车市的发展不是无休止的,在产能过剩的今天,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其作用已然有限,包括停止摇号政策。中国的车市,已经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


奔跑的驰骋


北京自有了摇号政策后,原本有车家庭本已没有了买车需求,但是无车刚需家庭又无指标,无车家庭为了解决用车问题,最初是借用亲戚朋友多余的车辆或指标背户买车。后来有人看到商机,低价收购了在京闲置不用和已离京人员的车辆指标对外出租,租金从最初每年几千块钱到现在的两万多元。后来,大部分没有需求的人也看到了商机,加入到摇号人群中,这些人一是害怕以后买车没有指标,先行加入,二是摇到指标后可以出租挣钱!这种恶意的加入,导致中签难度越来越大,也导致了实际刚需的恐慌!说实话,最初的摇号政策一直不变,这本就对刚需者不公平!供需矛盾越来越大!一是要加强调研,对北京本地刚需无车家庭给予倾斜,二是对外来人员,在北京有稳定工作且有住房的无车家庭给予倾斜,尤其是距离市区较远切公共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偏远位置的家庭!三是对有车家庭给予限制,一个家庭到底可以拥有几辆机动车!四是可以考虑如房产税模式,对一个家庭多台车的征收闲置税,五是合理引导多指标家庭对外拍卖转出!六是出台其他政策,让没有需求的家庭不再有买车打算!


绿茶伴君


北京放开车牌初期,可能会有很多人冲动买车,怕政策再变。但随着交通拥堵、停车费高涨、公交地铁的完善,买车的人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要车但为了要牌,冲动买车会后悔,继而转卖,车牌自然作废;另一种是能公交地铁就不开车,车辆使用率降低;最后一种是刚需,不管交通拥堵多厉害也要开。车牌放开后真正增加拥堵的估计是最后一种人,而这种人新增比例不会高,对本已拥堵的交通能有多少影响呢,所以取消摇号,放开限购,让社会自然平衡调整,可能会是比较好的办法。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使百姓有了拥有汽车消费品的自由。


物业说道


汽车限号本身就是侵犯公民权利,本身买车就已经纳税了,还不能开,还有很多限制公民和公民之间的待遇也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买?有的人不能买


Qiflowerinyushu


目前北京汽油车摇号两千多摇一个。能坚持摇汽油号的很多也就不是刚需,因为摇上可能性渺茫。纯粹摇着玩儿。而新能源排号的则是刚需更多,因为新能源车与汽油车相比,无论续航,方便性,车辆残值,目前都处于劣势。甘愿忍受这些劣势而排队摇号的人,应该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一辆车。加上最近一年新能源车发展突破500公里续航,车的品质都有很大提高。因此,放开新能源,这些人就会去消费。新能源销量自然就会上去。


懋隆隔壁


要是说车市遇冷仅仅是由于限牌的话,可能会有些牵强。

毕竟车市景气的时候也就开始了限牌,那时候也并未由于限牌而影响销量,该买的还是会买,买车和买房类似,虽不像买房那般刚需,但同样成为了现在不少正在打拼的目标。

另外,像如今很多二三线城市还没有开始限牌,但是车市不景气依然是存在的。

所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北京市场遇冷都不仅仅是因为限牌那么简单。

实际上车市遇冷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也并非只出现在北京。

从2018年开始,车市便开始走起了下坡路。根据乘联会数据,2018年全年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了3%,到了2019年,全年销量同比下滑7.4%。销量下降幅度越来越大,车市越来越冷。

具体来看各个细分市场的销量也同样如此。

轿车去年全年销量为1014.4万辆,同比下降9.1%;SUV去年全年销量918.2万辆,同比下降3.6%;MPV去年全年销量为137.2万辆,同比下降18.2%。MPV市场变化最大,SUV三者中下滑幅度最小。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大致来看原因如下:

1、全国的经济近两年来增速放缓,大量公司裁员,多数人无暇顾及买车。

2、房价居高不下,北上广深更是如此,让更多的年轻人不去买车。

3、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买车上牌,牌照的花费也许就能买辆紧凑级小车,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望而却步。

4、车辆保有量越来越大,交通更加拥堵,北京更是如此,开车的时间或许比轨道交通还长,燃油或许一大半都花在了堵车上。考虑到性价比,多数人也不愿意了。

5、另外就是提问者所说到的限牌,即使买了车可能一半的时间无法出行,买车的作用大大降低,同时增加了不少的维护成本。

6、今年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是一次考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买车欲望会更低。

可能还有很多原因导致了车市遇冷,但不管是什么,对消费者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尤其对于接下来有购车计划的朋友来说。因为这或许会意味着接下来会有更大的优惠,说到这里你是否心动了呢?




车谈深验


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如果北京汽车不受管制,交通必然瘫痪,每天都会堵到走不动。北京汽车遇冷,当然跟限购有关,有些人想买汽车摇号摇好几年摇不上,想买台二手车而车牌又不能交易,所以有些人想买车而不能买车。还有一些人是有一辆车或者两台车了,想再继续买车,同样是号牌的限制,导致不能上牌。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实让很多想买车的人实现了汽车梦,因为一开始新能源汽车使用绿牌,零污染零排放,所以不限制出行,所以当时车子的品质不太好,电池续航能力也比较差,但是大家也愿意买,因为这个名额比较重要。



去年11月份,有个顾客跟我聊他有个北京的车牌,是10几年前的车子,但是车牌不能过户,想卖吧车牌还不舍得,毕竟一个车牌司法拍卖需要15万以上,还不是什么吉祥数字的车牌。

现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了好几年,就算是在北京,也是需要摇号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那么大家有买车的欲望,不能上牌还买它做什么?很多人一开始是挂河北省的牌子,其实这种现象比较多,像天津,很多就是挂邻省的牌子,比如有些车主挂山东德州的车牌,有些挂河北的车牌,因为它们对外地车的限制还弱一些,不像北京管制的那么严。



汽车市场的寒冬仍然没有过去,不只是北京,其他城市的汽车也遇冷,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更加明显。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追求也过了最初的激情时期,更加理性的看待电动汽车,而现在整体大环境不好,大家都被关在家里不能出去上班,没有正常的收入,哪里有余票去买车?

求复工的心有多迫切,肚子饿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