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的原料,真的是從朱棣陵墓上偷來的嗎?

用戶111139981945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堂堂大清的皇帝,是否真的需要命人做“盜墓賊”,取得金絲楠木棺材的原料,讓自己得到身後的富貴安寧,答案是需要。

按照民間說法,乾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是從朱棣陵墓上偷來的,很多人覺得是謠傳、故事,後來考古證明了民間說法的正確性,乾隆皇帝確實命人當了“盜墓賊”。

其實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時期,清朝是很繁榮的,所謂“康乾盛世”,就是對乾隆政績最大的一個肯定,那麼既然如此富有,乾隆又如何命人去偷朱棣陵墓的金絲楠木呢?

主要因為是金絲楠木是一種極其稀少的樹木,而且金絲楠木平均需要成長200年才能為我們所用,因此數量少、週期長的金絲楠木,成為了各朝各代的“奢侈品”。而到了清朝,金絲楠木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了,乾隆皇帝甚至找不到修建自己陵墓的金絲楠木。而乾隆愛面子,認為必須用這種樹木修建陵墓才配得上自己高端的品味和氣質,便派人種植金絲楠木。

只是金絲楠木生長週期太長了,怕是乾隆駕鶴西去了,他命人種植的金絲楠木樹也長不大,所以,大臣就給乾隆提建議,讓他藉著修葺明十三陵的名號,實際上是縮減明十三陵規模的目的,將縮減的材料用來建造乾隆自己的陵墓,乾隆欣然應允了,朱棣陵墓裡的金絲楠木應該就是這麼成為乾隆的棺木材料的。

另一個原因是金絲楠木的特質,金絲楠木可以防腐、防蟲。因為這個原因,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希望自己死後,可以擁有不壞之身,所以他們大規模砍伐金絲楠木樹,不過是希望自己死後,屍體不腐朽,乾隆皇帝也想要用金絲楠木當作棺材的原材料,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而且,金絲楠木生長在我國的四川雲南一帶,那裡地勢起伏大,地形崎嶇,不僅開採困難,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乾隆皇帝便採取大臣提出的簡便方法,既能短時間拿到金絲楠木,又能節省人力物力,這可是正中乾隆皇帝下懷。

而且,金絲楠木生長在我國的四川雲南一帶,那裡地勢起伏大,地形崎嶇,不僅開採困難,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乾隆皇帝便採取大臣提出的簡便方法,既能短時間拿到金絲楠木,又能節省人力物力,這可是正中乾隆皇帝下懷。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金絲楠木代表了身份的象徵。在我國的四大名木中,金絲楠木排在首位,所以如果誰家有金絲楠木的傢俱,或者是工藝品,實際上都是代表了自己高貴的身份的。因此各朝各代的皇室,為了皇室的臉面,大肆砍伐金絲楠木樹,導致金絲楠木大量減少,乾隆皇帝迫於無奈,只能從朱棣的陵墓下手了,命人偷取金絲楠木,作為自己死後的棺材,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管怎樣,乾隆皇帝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拿到的金絲楠木,他都達成了自己生前的目的,他的陵墓也已經建成了,只是不知道他泉下是否有知,自己大費周章建成的陵墓,最終被孫殿英炸掉,自己的陵墓也難逃被盜的命運了,真是千萬算計,頃刻傾覆啊。


史論縱橫


乾隆,在生前修建自己帝陵的時候,想要弄塊好的棺材板,而每一根都可成為棟樑的金絲楠木卻無處可尋,有錢都買不到。因為它太珍貴了,拿來做棺材,能千年不腐;拿來做棟樑,能夠千年屹立不倒。

看來要弄到這金絲楠木,怕是比登天還難了。但是卻沒能難倒寫出傳世絕句:“一片兩片三片四片,五片六片七片八片”咱們的乾隆爺。乾隆爺為何要做“盜賊”,偷了明朝皇帝的金絲楠木?(裕陵地宮乾隆牌位)

因為他聽說明十三陵裡面有自己想要的金絲楠木,而且長短粗細剛剛好。

朱棣在位時,國力強盛、社會穩定,就打算喬遷北京,於是就命人修建宮殿和陵寢。朱棣非常重視,不僅派人尋找皇陵寶地,對建築材料也是格外的重視,什麼都想用最好的,所以金絲楠木在那個時候也被砍伐了很多。

而且金絲楠木生長的特別緩慢,從小樹苗長成大樹,最快也要60年。如果發育不良的話,得90年。一個人才能活多少年呢?

所以到了乾隆時期,金木楠木就相當匱乏了。這堂堂清朝皇帝去拆前朝舊宮還算說的過去,但這把人墳,怎麼聽著都不像話。(裕陵地宮棺槨)

於是就找來幾位軍機大臣,商量著怎麼才能名正言順的把這墳給挖了?還真被這些人想出辦法來,但是…有點缺德啊。

但是咱們腦回路清奇的乾隆爺,還真就龍顏大悅了。於是就以維修之名,盜竊了明朝嘉靖皇帝地表建築的金絲楠木,高高興興地為自己百年之後的安身之所打造了一個好住處。

(乾隆棺槨)

唉,為了一塊木頭,讓自己堂堂一代帝王背上“盜墓”之名,這乾隆爺也是夠了,而且後來自己的陵墓還不是被孫殿英那個盜墓賊給炸了?一報還一報啊…

我是搞史人,歡迎閱讀關注。


搞史人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和文學作品的展現,我們發現乾隆他確實是動過明朝皇陵的金絲楠不,但是至於是不是朱棣的墓那就不一定了。

在評書《君臣鬥》中有這麼一段是講到乾隆用明朝皇陵金絲楠木的。

劉墉與和珅鬥法,就說到了這個事,說乾隆從明十三陵裡拆了很多的木頭來修建乾清宮。

由於評書是文學作品,很多人對這個事的真實性心存懷疑,但是有歷史事實證明他確實動過明皇陵的金絲楠木。

《清史稿》中就有記載:“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這是在說乾隆五十二年的時候,乾隆下令重修明十三陵,而當時採取的修建的方案是拆大改小,因此會換出很多木料出來,但是後來這些珍貴的金絲楠木材卻不見了,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

金絲楠木作為皇家的專用木頭,到了清朝時期現存的金絲楠木已經很少了。楠木能夠耐腐、防蟲,它紋理精美瑰麗,冬暖夏涼,還有著不易變形等優點,這對於追求奢靡的乾隆怎麼會可以放過呢?

乾隆是一個極喜奢靡的皇帝,無論做什麼都是大手筆,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經常大擺奢華的宴席,鋪張的出行,形成一股奢靡的風氣。

那麼在國家強盛的時期,乾隆想給自己修建一座華麗雄偉的陵墓,自然要用到大量的金絲楠木。

現存的又不夠用了,怎麼辦呢?所以他想到把別人陵墓的拆下來給自己用。即修建了乾清宮,自己陵墓的木材用料也有著落了,一舉兩得多好。

別人盜墓是為了金銀珠寶,發財。一國之君盜墓卻是盜取人家的木材,未免有失體統。


江水趣談


在乾隆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85年發生的一件事,讓人疑惑不解,當年乾隆皇帝突然下詔對前朝(明朝)十三陵進行大規模修繕,為何會突然要修繕前朝的陵寢呢?

根據《高宗實錄》記載,公元1785年,乾陵皇帝親自對明朝十三陵進行了一番巡視,回宮之後不久就以“前朝帝陵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為由,正式下詔修繕明朝十三陵。這項修繕工程整整持續了兩年之久,直到公元1787年才宣告竣工。但是,此後人們發現明朝十三陵中配殿、享殿、明樓等建築雖然修繕一新,但規模卻比以前小了很多。這是怎麼回事?

據說,當時由於南方名貴楠木成品極少而且轉運不便,所以乾隆皇帝的萬年壽宮——裕陵修建工程推進緩慢。哪裡有現成的楠木呢?乾隆皇帝這才把目光投到了明朝十三陵的身上,並以巡視的名義,實地勘察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情況。明朝十三陵之中,有三座帝陵的楠木使用量較大,楠木品相也較好,分別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和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

乾隆對陵寢中的金絲楠木心動不已,一心想把它換下來裝在圓明園上。由於受到大臣的極力阻撓,所以才沒動手。後來還是按耐不住對金絲楠木的渴望,所以想出了一個偷樑換柱的方法,就是大規模修繕明朝十三陵,但名義上是修繕,實際上卻是以小換大、以次換好的改建。當然了,乾隆皇帝的藉口是,明朝十三陵規模太大,修繕工程繁重,許多工料難以採辦,如果所有殿堂都按照原有規模大小來修繕,就有點不切實際,所以才用了拆大換小的方法。

當時,乾陵皇帝為掩人耳目,對明朝十三陵中規模小的帝陵,比如崇禎皇帝的思陵進行了擴建,以此來堵住天下人之口。其實總體來算,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等名貴木料大幅度被替換盜用。這樣一來,乾隆皇帝既達到了偷樑換柱的目的,又落得個恩崇前朝的美名。不過,時至今日,民間仍然流傳著乾隆盜木的說法。或許讓乾隆皇帝沒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後,一夥軍閥會以軍事演習為名,盜掘了自己的裕陵。不知道當時九泉之下的乾隆皇帝,是作何感想呢?


關河南望


金絲楠木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種木材,這種木材紋理清晰,木含香氣,金光閃閃,而且不易開裂,是一種頂尖的木材。在古代,金絲楠木主要用於皇家建築,或者極具地位的用具。

歷史上的皇帝對於金絲楠木似乎有種謎一樣的迷戀,物以稀為貴,金絲楠木的稀少更是成為皇帝追隨的一個重要原因,九五至尊就是應該用這種稀少的,而且品質頂尖的木材。於是歷朝歷代皇帝造宮殿,自己的棺材都是將金絲楠木作為首選。



當然,隨著歷朝歷代不斷的使用,金絲楠木越來越少,到了乾隆時期,幾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步了。


所以,在諸多的野史之中。金絲楠木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而對於金絲楠木的需求卻是不減,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說法,說乾隆皇帝為了金絲楠木,不惜幹起了盜墓賊的勾當。為了金絲楠木,他對明成祖的墓葬動起了手腳。

大臣們為了滿足乾隆皇帝對於金絲楠木的需求,於是就借對明成祖的墓葬進行修飾的時候,進行移花接木,以大改小的方式將無數的金絲楠木給調換了出來,最後用來滿足乾隆皇帝的需求。



這種事情在後來的評書,也是乃至戲劇中更是頻繁的出現,至於可信度,那還是比較可觀了的。


是阿維啊


皇帝盜墓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少有,畢竟有損陰德,而乾隆皇帝可不這麼認為,人家玩的不叫盜墓,叫偷樑換柱,這事在清史稿中完全沒有記錄,但是現代考古學家們卻在乾隆的陵墓中發現了明十三陵的木材,這是結結實實打了乾隆爺的臉,坐實了他盜墓的身份。

乾隆五十二年,曾下令修葺明十三陵。

《清史稿》記錄“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

這修葺明陵看著是對前朝的尊敬而,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長陵定陵為甚,這裕陵是越蓋越大,其中不言而喻。而實際上卻是將明十陵中的木材運回了北京。這一點也在現代考古學者那裡得到了證實。

如此“鐵板釘釘”的事實,史書上卻不見一點筆墨,乾隆確是中國盜墓者中身份最顯貴的嫌疑犯。

明陵裡有什麼好木材,竟然讓大清皇帝想出了偷樑換柱這樣的方法,來盜取呢?

(明十三陵 長陵金絲楠木圓立柱)

乾隆爺也不缺銀子,為什麼非要拆人家墓呢,這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木材,因為木材是不可再生資源,特別是金絲楠,幾百年才能長成那麼一點,可遇不可求,有銀子也未必有地方買去。

《五雜俎》中有記載“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

古人認為,做棺材最好的木料是烏木,其次是金絲楠木,最後是黃金柏木。有“黃金萬兩易得,烏木一方難求”的說法。

2017年岑鞏縣發現的烏木(金絲楠木)

楠木材質細實、抗腐蝕性效果好,自古就被認為是最優質的木材。

楠木屬於軟木,容易刮擦,所以做傢俱不適用,但是做成大殿柱子或者棺材確是非常好的材料。畢竟常年埋在地下,耐腐蝕才是最重要的指標,而金絲楠木,可以做到幾千年都不會變質糜爛。

明成祖朱棣決定牽都到北京,宮殿的修建以及陵墓都非常受到朱棣的重視,還專門成立了置辦金絲楠木部門。只要在職的官員向朝廷進貢金絲楠木就能立馬升官,平民進貢都能馬上得個一官半職。

而金絲楠木的黃金生長週期需要60年,由於前期的過度開採,到了清朝的時候,已經很難找到筆直成型,可用於建造大梁的楠木了。

所以皇家規定,金絲楠木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普通平民如果用了就是僭越。

所以到了乾隆時期,有“1克金絲楠木價值等於10克黃金”的說法。

乾隆更是把金絲楠木比作“天地至美“,宮中做金絲楠木傢俱時,他還要親自去審閱定製的。

(祾恩殿)

明十三陵地面建築中,最為壯觀的就是祾恩殿,建立高大富麗,這裡面的木結構都是上等的楠木,殿內的 60 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絲楠木製成的,直徑很粗,得要兩人合抱。

這大概就是乾隆皇帝惦記明十三陵木材的原因吧,不過盜墓畢竟不祥,乾隆盜別人的墓修建自己的陵寢,結果百年後,他自己也被人盜墓了,落了個屍骨不全,也算是因果循環,輪迴報應。


雨霽視角


金絲楠木作為皇家的御用木主要盛行於明朝,作為中國四大名木之首,金絲楠木自古以來就是皇家園林、宮殿、陵墓的主要木具來源,而作為棺材的金絲楠木之所以在皇家備受推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木有香氣,木質細密,不易變形。其木材表面在陽光下有金絲浮現,伴有微香。

《五雜俎》中有記載“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足見其名貴之處。

到了乾隆年間,清朝延續舊統將金絲楠木定為皇家御用木,但是那時候金絲楠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消減嚴重,成為異常稀缺的木質資源。雖然金絲楠木料難尋,但是四九城內卻存在著大量的明朝遺存金絲楠木,乾隆的太爺爺順治在位時曾用金絲楠木修建宮殿苑囿,而所用的木料就是從明朝宮殿拆卸下來的。所以乾隆爺興建裕陵用用老朱家的東西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乾隆八年(1743)乾隆的陵寢裕陵開工,乾隆十七年(1752)交鑰匙,嘉慶四年(1799)乾隆皇帝喬遷新居。裕陵在建造過程中,由於要使用大量的金絲楠木,於是乾隆將眼光盯上了明朝的囤貨,奈何大明宮殿臺閣已經基本被他上三輩禍禍光了,然而這並難不倒能寫出“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這種傳世絕句的千古一帝乾隆爺。腦回路清奇的他將目光又轉向了當時金絲楠最多的地方,明十三陵。

《清史稿·高宗本紀(五)》裡記載,“五十年,三月壬子,上幸盤山。甲寅,上詣明長陵奠酒。”

為了興建裕陵乾隆爺還親自去探望前朝的朱棣。據記載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御駕至十三陵之一的長陵,祭拜明成祖朱棣。但是此刻的乾隆爺可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興建裕陵正缺工少料,但是老朱家的長陵卻富麗堂皇,這怎麼著也得想辦法過戶一些才行啊。但是明目張膽扒人祖墳搞不好就遺臭萬年,身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爺此刻非常迷茫,於是召集了部戶部和幾位軍機大臣吃著火鍋唱著歌商量怎麼名正言順的給人墳掘了?

經過乾隆爺的明示暗示,大臣們早就已經猜的八九不離十了,於是就有大臣上書言稱明十三陵而今已經太過破舊了,應該由國庫掏錢修繕一番。乾隆看到這個奏摺大喜過望,這樣做一來可以此事示告天下陛下體仁海量,二來這時中間偷摸弄點兒,實在是妙哉妙哉。

話不多說即刻開工,三年後,修繕完成“三月癸酉,上回蹕。丙子,以重修明陵成,上臨閱,申禁樵採。”然而,這明陵是越修越小,尤以長陵定陵為甚,這裕陵是越蓋越大,其中不言而喻。所以沒錯,清東陵實際上用的就是十三陵的料子,乾隆爺住的陰宅也就是朱棣朱翊鈞等聯名過戶給他的。


船伕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就這事,你還別說,還真有!畢竟是金絲楠木啊?木中極品,堪稱極品勞斯萊斯的存在。要命的是這玩意到了乾隆朝的時候,這就絕跡了。

您想弄上一顆,這都是在做夢,周公老爺子可能能辦到,其他人,還是洗洗睡吧!

所以這事,咱還是想介紹一下金絲楠木來打個底,再說乾隆這事。

金絲楠木

金絲楠木?就這東西,就這麼聞上一聞,嗯!一股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就這麼摸上一摸,嗯!如同俺那白玉一般的小手,就這體質還帶著冬暖夏涼的效果;瞅上一瞅,嗯!能晃瞎咱的小眼,那木質的紋理都帶著金絲。

但可惜得很,箇中滋味只能自悟了,還是那句話,沒法子,這東西都快絕跡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你快拉倒吧!楠木樹苗幾十塊一顆?絕跡不至於吧!”

您這就不知道了吧!這楠木它有九十四種,但能被稱得上金絲楠木的只有四五種。而您說的這幾十塊一顆的小樹苗,那很有可能是楨楠,這木料您拉開了,裡邊可沒有金絲的。

而且金絲楠木直徑八十釐米以上的這都少,您能見到的這都是直徑十二三釐米的,弄根下來當根柱子使喚,這都感覺那麼不牢靠,當然您想要扯個珠子盤一下,這到可以。

可問題是您為了盤一珠子,幹掉一顆樹,這不值當,畢竟這金絲楠木一年他也粗不了一毫米。

您現在在市面上能見到的金絲楠木,這都是老料,新料根本就沒有,當然假的不算。

您要知道這金絲楠木,那可是被稱作皇帝木的材料。如果多了也不會叫這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銅和黃金雖然都是黃色的,但金子就是比銅貴,為嘛?少唄!

所以金絲楠木歷來這都是被當做高級別的建築材料來使用的,您比方說宮殿,陵墓。而能被作為傢俱使用的還真少,一般用作傢俱的這都是楠木,不是金絲楠木(皇帝的龍椅也是金絲楠木)。

那麼在這裡,咱就不得不說他的另外一個功用,做棺材。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棺材?就因為它的材質好看?”

那道不是,主要是因為這楠木具有防腐的作用。舉個例子,您如果想要鑑別一個金絲楠木的盒子是否是真的,您可以把食物放在裡邊,把這盒子擱到高溫的環境中,好幾天過去了,這都不帶餿的,這絕對就是金絲楠木。

所以古人就認為,如果用金絲楠木作為棺材,也可以保存自己的屍體不腐壞,但這也僅僅是古人的一個想法而已,這世界上,啥東西能夠經受得住時間這東西摧殘,想法可以有,但實際操作上難道就比較大了。

好了,大傢伙對這金絲楠木有了一個具體的瞭解,那麼咱在聊乾隆這事,就好辦了。

乾隆的事

話說乾隆這人,特別的喜歡享樂,要不然也不會把雍正從康熙那接手的八百萬兩變成六千萬的庫銀花了個乾淨。

後期靠著捐官等等一系列措施填補清朝政府的開支。到了嘉慶手上,一摸兩瞪眼,把個和珅辦了,也僅僅維持了一年的開銷。

這不是嘉慶不省著用,而是乾隆留下這窟窿實在是太大了。

那麼乾隆想著給自己弄點金絲楠木作為家當,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要命的是,這東西,經過元朝和明朝的大力開發,再加上清初,也就是康熙,順治兩朝的開發,這東西已經枯竭了,您想要找這麼一顆,豈止是個難字了得。

雖然活著的金絲楠木沒有了,但已經使用的金絲楠木的老料卻有很多。

你比方說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光稜恩殿,佔地就達到了1956平方米,整個殿由六十根直徑1.17米,高14.2米的金絲楠木柱子撐的。厲害吧!

乾隆瞅著這些個金絲楠木確實很羨慕,但這是人家前朝皇帝的陵寢使用的木料,你不可能把人家的東西拆下來,直接弄到自己地頭上,就算是過戶也沒這麼過的不是。

咋說呢?乾隆的心思,還是讓一些個漢族大臣瞅出了狀況,據說有些個漢族大臣,為這事還搬出了《大清律例》,就這上面指出嚴禁盜墓。

還有如下規定,杖一百,流三千里,您要是已經開了棺瞅見屍體的,這都得上絞刑才成。

但《大清律例》是《大清律例》,他還是沒有打消乾隆金絲楠木的心思,那麼有反對的,他就有贊成的。

但這事您就算是贊成,也不可能明著來,畢竟《大清律例》有規定,這規定不能改不說,您讓乾隆直接去拿來用,這也不合適,畢竟人活臉面樹活皮不是,這種事好說不好聽不是。

所以您這得拐著彎的來了。

那麼這事最後在修葺明皇陵的金簡和曹文植的手上,就有了轉機。

他倆蹲在一塊一合計,這就給乾隆上了一份摺子。

他們就說,這修葺明皇陵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這要是按照原計劃進行完全的修復,這壓根就做不到,畢竟現在的金絲楠木真心的不好搞。

那麼為了完成陛下交給的任務,咱就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咱來個拆大改小,不就完事了嗎?

怎麼個拆大改小呢?您這明皇陵的殿原來是七間,咱劃拉他倆間,變成五間,這省下來的料就可以填補到這五間裡邊。

再有這重簷咱直接給他改成單簷,哎,這又能省下一批料,來修理壞的木料。

得咧,這麼一劃拉,一動彈,這可就省下老大一批木料。

準了!乾隆對這個方案表示很滿意,這事就由金簡全權負責,雙方對這事就沒有明說,但都明白。

但這麼大動靜,你不可能不讓人知道,所以最終這事就被傳了出來,經過大傢伙的一頓描述,就變成了乾隆悄摸兮的偷了明皇陵的金絲楠木。

這結果是乾隆沒有想到的。那麼朝廷上沒有動靜嗎?畢竟這拆大改小的事,是乾隆御批的,而且人家是修葺,只是修的小了一點而已,沒毛病啊!

但最終的結果,讓乾隆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棺槨被打開之後也沒有達到防腐的目標。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關於乾隆皇帝的所用的金絲楠木是盜取明十三陵這一說法,其實一直存在很多爭議,之所以會有爭議,是因為乾隆皇帝是堂堂的一國之君,如果他真的將明十三陵中的金絲楠木偷樑換柱,那麼乾隆皇帝豈不是盜墓賊了嗎。那麼真相又是如何呢?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金絲楠木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會因為這種木材讓乾隆皇帝引發了種種爭議。其實金絲楠木是一種十分珍貴稀有的木材,之所以稀有珍貴,是因為金絲楠木的生長速度很慢,一般需要兩百年左右才能用木材打造棟樑。使用金絲楠木不僅可以起到防腐蝕和耐蟲蛀等作用,這種木材還很美觀,所以金絲楠木堪稱木材中的奢侈品。而這樣珍貴的奢侈品自然只有皇家才用得起,所以自古以來金絲楠木就成為了御用品,這種木材也因此被稱為“皇木”。

金絲楠木這麼珍貴,帝王會將這種木材全部壟斷,在建造宮殿和打造棺木的時候,都會首選金絲楠木。在明朝時期,當時朱棣在修建宮殿的時候就使用了大量的金絲楠木,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建造明十三陵,這樣一來,就讓金絲楠木的用量大大增加,以至於後來的帝王想要用金絲楠木都需要大費周章。這種木材主要生長於我國四川雲南一帶,所以在砍伐和運輸木材時,會耗費很大的氣力。加上明朝時期所消耗的木材太多,到了清朝時期,金絲楠木變得更加珍貴。康熙皇帝也曾經動用了大量的金絲楠木,所以在乾隆皇帝登基後,金絲楠木所剩無幾,可是對於乾隆來說,他也想要用這種奢侈的木材來打造自己的棺木,所以為了滿足他的這一私慾,就不惜對明十三陵下手。

當然對明十三陵偷樑換柱這樣的做法並不需要乾隆皇帝親口說出來,當時已經有大臣看出了乾隆的想法,所以就提議整修明十三陵,說是將明十三陵進行縮小,其實主要目的是將裡面的金絲楠木偷偷運出來。就這樣乾隆皇帝得到了很多珍貴的金絲楠木,而他也因此當了一次盜墓賊。對於這種說法,後來經過現代考古專家的鑑定已經基本坐實,乾隆時期所用的金絲楠木都有明朝時期的痕跡,而乾隆皇帝之所以會不惜揹負這樣的罪名都要得到金絲楠木,就是因為這種木材太過珍貴,以及帝王為了彰顯自己的尊榮與體面。


歷史課課代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偷字用的太難聽了,讀書人的是能算“竊”嗎?

我們知道,帝王都會把修建自己的陵墓當作是頭等大事,通常是一繼任就開始著手修建陵墓,皇帝作為世界上最高貴的人,也被世人稱作是“天子”,上天之子用的物品當然也要用到全天下之“最”,而棺材中最好的莫過於樹中貴族的金絲楠木了,傳言用金絲楠木做成的棺材可以數百年不腐,並且可以永保龍體。


乾隆聽到金絲楠木如此之好,下令將自己的棺材也用金絲楠木訂製,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從南方的大山裡砍一棵金絲楠木即可,但恰好那幾年沒有一棵金絲楠木成年,要知道,在金絲楠木如此優良的性能下也有著十分緩慢的生張過程,通常需要七八十年才能成材,乾隆繼位是已經二十五歲,哪裡等的了這麼久。

於是他就瞄上了朱棣墓裡的金絲楠木,但自己身為堂堂一個皇帝去偷死人的東西終究是說不過去,臉上也沒地方掛,朱棣的墓很是豪華,不光是棺材就連大梁柱子都是用金絲楠木做的,而我們的乾隆皇帝卻只能在一邊眼睜睜的看著。



一天他把軍機處的幾個大臣叫來商議此事,商量著怎麼把朱棣的木頭名正言順的借走,幾位軍機大臣還真是有辦法,用一手瞞天過海把木頭給運走了,原來軍機大臣提議'修繕“一下朱棣的陵墓,將一些”破舊“的材料換下來,這一換也就有了乾隆的金絲楠木棺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