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計劃,還要有B計劃、C計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做出一些計劃,然後按照計劃去執行。但是在執行計劃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意外。

為什麼會這樣呢?

墨菲定律告訴了我們的答案是這樣的:“沒什麼事情像看上去一樣簡單。”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都會帶有主觀意向,這就難免造成計劃與現實不符。

王建國馬上就要參加專業考試了,他計劃每天晚上學習半個小時,從而讓自己有充足的準備面對考試。

結果計劃實施的第一天就有朋友找上門,要拉他出去聚會,王建國說要學習,朋友卻說回來再學也是一樣。王建國想想也是,便跟著出去了。

聚會結束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十一點多了,王建國想到第二天還要上班,就先去休息了。

之後王建國隔三差五就會因某些原因而中斷學習計劃,到了考試前,他突然發現自己還沒有好好地複習過。

我們每個人都習慣性地將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所以在做計劃的時候也會如此,從而忽視可能存在的問題。

因此,我們做計劃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方方面面,只有對那些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我們才能在面對時做出正確的應對。

所以,我們做計劃的時候不能僅考慮某一方面,既要有A計劃,還要準備B計劃、C計劃,做好多方面的準備。

唐彩才是一位業餘的網絡小說家,利用自己閒散的時間寫小說發表到網上。她為自己做了一個計劃,準備每天晚上回到家後用兩個小時來寫小說,剩下的時間足夠自己完成其他事情。同時,她還計劃在週末多拿出四個小時寫小說,留下一些存稿來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她就這樣每天按照計劃去執行,保證每天能夠發表五千字,一直堅持了一年多,終於寫完了一個小說。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一件事情都有無限的發展可能,哪些發展很重要,哪些發展需要我們儘量避免,這都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計劃,並且要對計劃做出分類總結。

這時候我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多重計劃,在制訂A計劃的同時,根據事態可能存在的發展,在A計劃的基礎上制訂B計劃、C計劃,讓自己的計劃更加完善。這樣在面對某項計劃出現意外不可改變的情況下,可以很快地啟動備用計劃,盡最大的可能避免存在漏洞,保證完成最終目標。

有A計劃,還要有B計劃、C計劃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出多重計劃,防止計劃外的變數呢?

第一,要明確目的,做出針對性的計劃。我們做出的計劃首先要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不管是A計劃、B計劃還是C計劃,都不能脫離最終目的。同時,多種計劃之間應該有明顯的不同,要針對可能存在的意外提供不同的選擇。

第二,計劃要簡潔、務實,避免加大自己的執行難度。我們在制訂計劃的時候要儘量簡潔,越是複雜的計劃越容易出現漏洞,徒增執行計劃的難度。同時計劃還要務實,打擊自己的自信心以外沒有任何作用,只有符合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計劃才能算得上行之有效的計劃。

第三,避免計劃太過理想化,計劃要留下空檔,計劃與計劃之間也要留下轉變的餘地。我們很多人在制訂計劃的時候過度追求完美,卻會讓計劃難以執行下去。同時我們也不能指望在A計劃執行不下去的時候馬上轉為B計劃、C計劃,計劃的變動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所以我們的計劃與計劃之間應該留下足夠的空檔,能夠保證我們計劃轉變時平緩過度。

第四,我們在執行計劃的時候要學會變通,注意反思與改進。我們的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時刻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所以在我們執行計劃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關注,在發現問題的時候及時改進,只有保證計劃時刻符合事態發展,才能保證計劃順利執行。

其實我們制訂計劃只是為了保障達到最終目的,所以不管我們制訂多少計劃,只要能夠避免漏洞,最終達成目標,那麼就沒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