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01

河南省,因為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所以叫“河南”。

02

大禹治九州時,河南大部分地域屬於豫州,夏朝在河南定都。那時候河南的氣候比現在溫暖溼潤,生長著大象和犀牛,到了商朝時,已經會利用大象的優勢來打仗、運輸、耕地。所以河南的簡稱“豫”與大象有關,豫字是象形文字,形容人牽著大象往前走。

03

河南省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開封是八朝古都,安陽是七朝古都,商丘是六朝古都、鄭州是五朝古都。中國八大古都,河南省就佔了一半。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04

《封神榜》裡商朝紂王所在的都城——朝歌,就是現在的河南鶴壁市淇縣。

商朝君主武丁大帝遷都到“沬(mèi)”,共有四位商朝君王以沬為都,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把都城改名為“朝歌”。

05

河南省最高峰,是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海拔2413.8米。

06

河南省欒川縣,被譽為“中國鉬都”,鉬金屬儲量206萬噸,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07

牡丹石,被公認為世界奇石,外觀“黑石生百花,百花形似牡丹”,觀賞價值全世界獨一無二。目前被確認的產地是偃師市寇店鎮五龍村萬安山。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08

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佛泉寺,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佛像:中原大佛,高127.64米,2002年動工鑄造。

還有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外擊式青銅鐘,2000年6月份動工鑄造。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09

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鹽儲量3300億噸,岩鹽展布面積400平方公里,是全國第二大內陸鹽田,被譽為“中國岩鹽之都”。

10

義馬銀杏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銀杏化石。被髮掘於河南省三門峽義馬市的中生代陸相盆地中。當時人們在那開採煤礦層時,經常發現鑲嵌有植物的煤矸石,識貨的人把這些石頭送到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年代最久遠的銀杏化石從此出世。

11

狗脊骨樹,是世界級的珍稀樹種,全世界僅剩下一棵,生長在河南省杞縣高陽鎮金村,有兩千七百多年樹齡,是雄蕊,老光棍一個,不具備繁殖前提。90年代初還有20幾株,因為水土流失現在只剩下一棵。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12

“新鄭市”是河南的縣級市,新鄭的地名給人感覺像一座剛建不久的城市,其實恰恰相反,周代的鄭國在這定都,公元前375年,韓國滅了鄭國後也遷都到這,改名為“新鄭”,此後的2394年來,新鄭再沒改過名。

13

河南省信陽市息縣,周武王十三年,分封息侯國,周莊王十五年,楚文王滅了息國,把息國改成息縣。此後滄海桑田,2700年來,這地方的名稱無論怎麼改,就一直離不開這個“息”字,而且行政中心也沒有變過。是“郡縣制”的活化石,被譽為“中華第一縣”。

14

話說,息國的滅國原因,第一是息國比較弱,第二是息夫人太美:息國國君的夫人(息夫人)長得跟桃花一樣美,路過蔡國時被自己的姐夫——蔡國的國君調戲,息侯那個氣的呀,於是聯合楚國滅了蔡國。

蔡國國君是相當的腹黑,對楚文王說息夫人面若桃花,楚文王就把息國滅了,收息夫人當老婆。息夫人是很有骨氣的,三年來從不說話,楚文王很納悶地問:老婆你為什麼要裝啞巴啊?息夫人說:我死不了還要伺候你,有什麼資格說話?楚文王追根溯源,就是因為蔡國這個慫我才滅了息國,然後我老婆才不跟我說話的,於是又把蔡國滅了。什麼叫弱肉強食?這就是。

15

以北京話為標準音的普通話,是新中國成立後確立為國語的。在這之前的普通話是“洛陽讀書音”。

因為漢語起源於中原,特別是夏商周三個朝代,主要的活動區域都在洛陽和周邊,古人以“洛陽音”為標準音創造了漢字。“洛陽讀書音”就是古代的普通話,歷代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書院都用“洛陽讀書音”進行交流。洛陽讀書音作為古代普通話的標準音,在中國流行了4000多年。洛陽方言是和“洛陽讀書音”最接近的方言,京劇“韻白”的中州韻,就是“洛陽讀書音”。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16

輔佐劉邦的張良,是河南省新鄭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任韓國的丞相,出生於世家的張良是相當愛國的,在韓國被滅後,張良抱著為國報仇,報仇不成就逃跑的信念,選擇在新鄉市原陽縣東郊的博浪沙設埋伏,請了大力士掄大鐵錘擊殺秦始皇。秦始皇是見過世面的,什麼天子六駕,他偏就坐四駕的馬車,大力士沒砸錯車,但砸錯人了。行刺失敗的張良成功逃跑,後來跟著劉邦打天下去了。

17

有個說法叫“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這個北邙,就是洛陽北邊的邙山,海拔300米左右,土厚水低,適合埋人。從商朝開始,就有皇帝或者名人在這入土為安,比如商代伊尹、劉備的兒子劉禪、南唐後主李煜、狄仁傑、白居易等。邙山上和周邊的洛陽盆地總計最少900多座陵墓。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18

應天書院,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本來叫睢陽書院,創辦於五代的後晉時期,北宋時(公元1009年)被升級為“應天府書院”,古代的書院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應天府書院大概就是現在的清華北大。34年後又升級為“南京國子監”,是中國唯一升級為國子監的古代書院。范仲淹在這擔任過校長,隨著北宋王朝的終結,應天書院的原址被戰火焚燬。

19

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書院的前身是佛教場所,本來叫嵩陽寺。一直到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改製為教育場所,更名為“嵩陽書院”。程頤、程顥在嵩陽書院講學10餘年,所以嵩陽書院是理學的重要發源地。司馬光寫《資治通鑑》時有一部分就是在嵩陽書院寫的。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20

嵩陽書院有兩株“將軍柏”,本來有三株的,一株(三將軍)在明朝末年被火燒了。西漢武帝在遊歷嵩山時,看到這三株柏樹,根據先入為主的觀點,依次封為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根據科學考證,這兩株古柏最少有4500歲,是中國最古老的柏樹。

21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將章邯在戰敗後率眾投降項羽。項羽陣營裡的很多楚軍曾經受過秦國士兵的欺凌,出於報復心態,反覆地欺負秦兵,秦兵產生了逆反心理,私下議論的言語傳到項羽耳邊,為了穩定自己的實力,項羽下令連夜坑殺了二十多萬降卒。這就是楚坑,也叫秦坑,位於義馬市千秋鎮二十里鋪村。

22

澠池之會,就發生在河南省澠池縣。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邀請趙惠文王來澠池會談,藺相如陪著趙王一起赴會。秦王誆騙趙王鼓瑟,然後命令史官記錄下來意圖羞辱趙王。猛人藺相如逼迫秦王象徵性地演奏了樂器,雙方就算扯平了。秦王要趙國十五座城池,藺相如不卑不亢地直接提出要秦國的首都。藺相如為趙國掙足了臉面,這就是教科書裡的“澠池之會”。

23

鄭州市管城區,得名於“管國”,管國是西周初期分封的一個諸侯國,國君是周武王姬發的三弟管叔鮮。疆域範圍大概是現在的管城區再往外面擴散一點。周武王死後,因為兒子太小,由武王的四弟周公旦攝政,管叔鮮這下不服氣了,論資排輩該輪到我這個老三,你老四算哪根蔥。於是聯合其他兩個宗室和紂王的兒子發動叛亂,被周公旦殺死,管國被廢,後裔以管為姓,比如管仲。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24

登封市告成鎮,古時候叫“陽城”,夏朝的第一個都城就在陽城,古時候認為陽城位於九州天地的中心。武則天登嵩山拜中嶽,到達陽城的時候說了一句:大功告成!然後陽城就改名為“告成”。

25

因為古時候認為告成鎮是天下的中心,所以周公旦(姬昌四兒子)在告成選了塊地做圭表,專門用來測日影,叫做“周公測景臺”,在這測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26

元代科學家郭守敬和王恂等進行曆法改革時,全國二十七個地方建立了天文觀測站,在周公測日影的地方附近建立“觀星臺”為中心觀測站,《授時歷》因此出世,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27

東漢靈臺遺址,位於河南省偃師縣大郊寨村,始建於東漢光武帝時期(公元56年),有1963年的歷史,東漢的天文學家張衡在這裡工作過,當時地動儀就安置在這座靈臺裡。

28

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中國的女皇帝武則天拜的是嵩山。1982年,當地農民在嵩山採藥時,在峻極峰發現了純金的“除罪金簡”,這是目前女皇武則天唯一存世的遺物。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29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的少室山中,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有1524年曆史。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達摩祖師來到少林寺,少林寺成為中國的禪宗發源地。

30

少林武功,因歷代少林武僧的潛心研創而名震天下。少林武術以禪武合一為宗旨,武功套路有七百種以上。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少林寺部分武僧擒獲唐朝的死對頭王仁則,並扭送給李世民。

31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中國東部和東南部,這幫倭寇大多是把武士刀當枕頭的浪人強盜,嚯嚯著長刀到處搶劫,且不戀戰,跟當年的蒙古人一樣,搶了就跑,很多士兵還沒近他們身就被長刀劃破了肚子。在戚繼光正式上臺抗倭之前,明朝統治者對此頭疼不已。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幫光頭的猛人,什麼不羈放縱愛自由的倭寇,在光頭猛人的棍棒下被打成了跪地求饒的孝子。他們就是為國為民、出山抗倭的少林寺武僧。歷史記載明朝政府最少有六次徵調少林武僧參與戰事。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32

平頂山市,在西周時期是應國的疆域,應國以鷹為圖騰,所以平頂山也叫鷹城。話說這個應國,是西周初期分封給武王姬發第四個兒子的諸侯國,都城在現在的平頂山市新華區滍陽鎮。應國存在了350多年後滅亡,後代以國為姓。

33

清涼寺汝官窯遺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西南部,是“宋代五大名瓷之魁”。

34

曹操以兩萬兵力,出奇制勝地打敗袁紹十萬兵力,這就是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官渡之戰,發生在河南省中牟縣官渡鎮。

35

在河南滎陽市廣武鄉青臺村發掘的“青臺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了距今5500年的絲織物殘片,是世界上最早的絲織品。

36

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就在河南省滎陽市。公元前203年,劉邦和楚霸王以滎陽為主戰場,劃鴻溝為界以分天下,鴻溝西邊是劉邦的地盤,東邊是楚霸王的領地。這就是楚河漢界的來由。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37

說起這條“楚河漢界”的本尊——鴻溝,也是有一段歷史:本來鴻溝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戰國時期(公元前360年),魏國君主魏惠王下令開挖鴻溝,引黃河水流向東南與其他水系匯合,秦始皇時期疏通鴻溝來促進淮河的漕運,後來就發生了劉邦VS項羽劃楚河漢界的歷史事件。

38

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鎮,有一座芒碭山,這裡古時候水多土肥,生長著很多蛇。劉邦在為秦國押送勞役到驪山的路上,到了芒碭山時苦力們都逃得七七八八了,劉邦知道這麼差的業績後果就是死路一條啊,索性把所有的苦力都放了,這些苦力也沒地方去啊,見劉邦人不錯,表示要給劉邦當小弟。這時候大家在芒碭山遇見了一條大蛇,誰都嚇得夠嗆,就劉邦最特別,揮劍把蛇斬成兩半,大家一看這劉邦不得了啊,是當皇帝的料,於是都跟著他造反。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39

淮陽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的根據地。

名人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原創者陳勝,當年和他的搭檔吳廣,聚眾反抗秦國的暴政,陳勝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區後,決定進攻戰略要地陳縣(現在的周口市淮陽縣),拿下陳縣後在這稱王建都,建立“張楚政權”。

40

西漢梁王和他的八代子孫後裔就葬在芒碭山,芒碭山漢墓群共有22座地宮,整體規模比北京十三陵大。曹操為了挖掘漢梁王墓葬群的寶物,特意設了“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傳說挖出來的寶貝裝滿了72艘船。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41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省偃師市,這裡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王朝(夏朝)都城遺址、中國最早的宮城、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和鑄銅作坊,還有最早的車轍痕跡,把中國發明雙輪車輛的年代往前推了300多年。

42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這幅長達528.7釐米的畫卷,描繪的就是北宋都城——開封城在清明節期間的景象。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43

開封是世界上唯一的城市中軸線沒有變化過的都城,有著“城摞城”的奇特景觀。主要的成因是:

黃河在開封境內是地上河,歷史上多次因為黃河水患而造成了城池被掩埋,掩埋最深處達地下12米。5座城池基本疊壓在同一區域,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開封城,最下面的則是唐代汴州城,中間夾著北宋東京三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

44

商丘古城也有著“城摞城”的景觀,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最上面的是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動工的歸德府城,歸德府城底下依次是元朝府城、北宋的應天府南京城、隋唐的宋城、漢朝的梁國陽城、周朝的宋國都城,一共六座都城或者城池。而且,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於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45

豫劇,因為是用棗木梆子打拍子伴奏,所以早期叫“河南梆子”,發源於開封和周邊地區。

46

新密市的超化鎮,當地傳承著中國音樂的古化石——超化吹歌。超化吹歌起源於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是宮廷音樂與佛教梵樂元素的結合體。演奏的樂師都是世家祖輩傳承的,奏樂時使用的是中國古代的工尺譜,吹奏的樂器都來自祖傳,一根吹奏用的管子少說有200多年的歷史,這種管子與現在的簫笙笛不同,特別難學。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47

賈湖遺址,位於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是淮河流域出土的年代最早的遺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管樂器,距今有8000多年的歷史,是用鶴的腿骨製成的骨笛。

48

周口市是河南的地級市,而“周口店”是位於北京西南的鎮子,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是在北京周口店鎮發掘的。

49

河南省汝陽縣的杜康村,發現了六處古代的釀酒作坊遺址,分別是東周、漢代、明代和清代釀酒遺址各兩處。杜康村泉水資源豐富而且甘冽,是造酒的首選水源,當年杜康選擇在這裡造酒,杜康村是中國秫酒杜康酒的發源地。

50

縱橫家鼻祖鬼谷子,到晚年的時候在河南鶴壁的雲夢山隱居,當時他在山裡收徒弟講學授課,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軍校。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李牧、毛遂這幾位名人就是從雲夢山出道的,所以雲夢山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確定為“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研究基地”。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51

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在周朝時是杞國的都城。杞國的國君因為有夏朝皇室的血統,被周天子分封為杞國。杞國曾在很長的時間裡都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態,多次發生國君被弟弟謀害篡位的內亂,這或許就是杞國當地人想太多的原因,成語“杞人憂天”就發生在杞縣。

52

西水坡遺址,位於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在遺址的一個墓葬中,墓主人左邊是虎圖,右邊是龍圖,都是用蚌殼擺拼成的,距今有6300多年。說明早在夏朝之前,龍的形象和意義就已經出現了。這條由蚌殼組成的龍,是我國發現時間最早、體型最大、形態最逼真的龍形象,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53

白浪街,是中國跨省份最多的村鎮街道,位於河南、湖北、陝西三省接壤處。以一座三稜石為界線,朝西的區域歸陝西管轄,朝東南的歸湖北,朝東北的一面歸河南。這座三稜石也稱為“三省石”,站在三省石上就是“一腳踏三省”。

54

河南省葉縣縣衙,是中國惟一現存的明代縣衙,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55

著名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雙飛,就發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梁祝鎮。梁祝鎮境內存有梁山伯墓、祝英臺墓等梁祝故事遺址。

56

隋唐之前詩歌文史資料裡提到的鄴城,和隋唐之後的鄴城不是同一個地方。

三國時期曹操打敗袁紹後,在鄴城建都,鄴城先後是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隋文帝楊堅為了消滅反對勢力,下令火燒鄴城,把鄴城的百姓和資源遷移到河南安陽。安陽成為新鄴城,舊的鄴城就在河北省臨漳縣,離河南省安陽市很近。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57

郭亮村,是為了紀念東漢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郭亮而命名的村莊。隸屬於河南省新鄉市輝縣沙窯鄉。村莊依著山勢坐落在近乎垂直的山崖上,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地勢看起來是相當的險絕,因為獨特的地理風光被譽為“中國第一影視村”。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58

本世紀70年代之前,郭亮村依靠一條僅容一人通過的石梯與外界往來。1972年起,村民們在無電力無機械的前提下,以“十三壯士”為主力,全憑勞力硬是在絕壁中鑿出一條5米高、4米寬、1300米長的通車石洞,這就是被譽為“世界九大奇蹟”的郭亮洞,被稱為:世界最險要十條路、全球最奇特18條公路之一。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59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鎮。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有1900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東漢使者邀請兩位印度高僧來中國弘法,用白馬馱著佛經和佛像到國都洛陽,第二年興建白馬寺。白馬寺是中國第一譯經道場,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四十二章經》在這裡譯出。

作者幾年前去過白馬寺,寺內有一座“止語茶舍”,顧名思義就是隻喝茶別嗶嗶。記得是不收費的,訪客自助泡茶,仿古的建築,沒有空調,大夏天熱的時候提供蒲扇和落地風扇,幾口暖茶下肚大有心靜自然涼的意味。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60

《西遊記》裡豬八戒的原型——朱士行(公元203—282),是三國時代的高僧,法號八戒,河南禹州人。

於公元250年在白馬寺登壇受戒,成為中國第一位漢族僧人。朱士行的品性與《西遊記》裡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截然相反,是一位非常認真且執著的人。他發現研習的佛經被翻譯得前言不搭後語、詞不達意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長途跋涉到西方的于闐國,找來梵本查漏補缺,徒手抄寫60多萬字,直到他去世那年,由徒弟把抄本送回洛陽,而他再也沒能回到故土。他是中國第一位西行取經的僧人,比唐代玄奘西天取經早了368年。

61

張遂(公元683年~727年),河南省南樂縣人,他是一名僧人,也是傑出的科學家,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長度的人。因為學識淵博,出家前就非常出名,為了避開武三思(武則天侄子)的刻意結交,出逃後剃度出家,法號一行,人們稱他為“僧一行”。唐玄宗命令僧一行主持修編新曆,僧一行跟梁令瓚合作共同研製黃道遊儀、水運渾象儀,組織了大規模天文測量活動,根據數據計算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再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編撰了《大衍曆》,這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


62

“字聖”許慎(約58——約147年),河南漯河市召陵區人,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花了差不多三十年的時間編撰了《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開啟了漢字按部首編排的字典編排方法,因為他的努力,使中華漢字的形、音、義趨於規範和統一。很可惜的是,許慎原著的《說文解字》已經散失,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後世修編的版本。

關於河南的冷知識

63

關龍逄:河南長垣縣惱裡鎮人。

伊尹:河南杞縣空桑村人。

商湯:河南商丘人。

比干:河南衛輝人。

姜子牙:河南衛輝人。

老子:河南鹿邑縣人。

莊子:河南商丘人。

子產:河南新鄭人。

蘧瑗:河南長垣縣孟崗鎮人。

墨子:河南商丘人。

列子:河南鄭州人。

范蠡: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

子貢:河南鶴壁浚縣人。

鬼谷子:河南鶴壁淇縣人。

息夫人:河南淮陽縣人。

黃歇:河南潢川縣人。

孫叔敖:河南信陽市淮濱縣人。

申不害:河南滎陽京襄城人。

呂不韋:河南滑縣人。

甘羅:河南潁上縣甘羅鄉人。

商鞅:河南安陽市梁莊鎮人。

荊軻:河南鶴壁人。

李斯:河南上蔡縣李斯樓村人。

蘇秦:河南洛陽人。

韓非:河南新鄭人。

張良:河南新鄭人。

黃忠:河南南陽人。

陳勝:河南登封人。

吳廣:河南太康人。

張蒼:河南原陽縣人。

許慎:河南漯河人。

張釋之:河南南陽人。

賈誼:河南洛陽人。

張衡:河南南陽石橋鎮人。

張仲景:河南鄧州張寨村人。

鍾繇:河南許昌人。

荀彧:河南許昌人。

郭嘉:河南禹州人。

袁紹:河南商水縣人。

袁術:河南商水縣人。

蔡邕:河南商水縣人。

蔡文姬:河南杞縣人。

徐庶:河南許昌人。

司馬懿:河南焦作溫縣人。

花木蘭:河南商丘虞城縣人。

阮籍:河南開封人。

潘安:河南鞏義人。

謝安:河南太康人。

謝靈運:河南太康人。

玄奘:河南偃師市緱氏鎮人。

上官婉兒:河南三門峽市人。

張巡:河南鄧州人。

吳道子:河南禹州人。

王灣:河南洛陽人。

崔顥:河南開封人。

杜甫:河南鞏義人。

韓愈:河南孟州人。

白居易:河南新鄭人。

岑參:河南南陽人。

劉禹錫:河南洛陽人。

元稹:河南洛陽人。

李商隱:河南滎陽市人。

李賀:河南洛陽宜陽縣人。

趙匡胤:河南洛陽人。

趙光義:河南開封人。

程顥:河南洛陽人。

程頤:河南洛陽 人。

石守信:河南開封人。

岳飛:河南安陽湯陰縣人。

狀王宋世傑:河南信陽人。

史可法:河南開封人。

王堅:河南鄧州人。

陳星聚:河南漯河臺陳鎮人。

陳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河南溫縣陳家溝人。

革命家夏述唐:河南息縣夏寨人。

革命家李亞東:河南信陽人。

袁世凱:河南項城人

孫殿英:河南永城馬牧鎮人。

上將許世友:河南信陽市許家窪人。

抗日英雄楊靖宇:河南省確山縣人。

軍事家彭雪楓:河南南陽鎮平縣人。

上將尤太忠:河南信陽陳崗村人。

烈士吉鴻昌:河南扶溝人。

烈士魯雨亭:河南永城市芒山鎮人。

上將張鈁:河南洛陽鐵門鎮人。

少將楊安忠:河南淇縣高村鎮人。

革命家劉晏春:河南濮陽縣人。

革命家王鶴峰:河南濮陽縣人。

少將鐵瑛:河南南樂人。

革命家晁哲甫::河南清豐縣人。

教育家張嘉謀:河南南陽人。

少將張西三:河南南樂人。

上將李德生:河南新縣人。

上將尤太忠:河南信陽光山人。

上將萬海峰:河南光山縣萬和村人。

中將鄭維山:河南新縣人。

中將吳先恩:河南新縣人。

中將張池明:河南新縣。

中將範朝利:河南新縣人。

中將張祖諒:河南商城縣人。

中將錢鈞:河南光山縣人。

地質學家孫健初:河南濮陽縣人。

馮友蘭:河南南陽祁儀鎮人。

科學家趙九章:河南開封人。

豫劇藝術家常香玉:河南鞏義市人。

任長霞:河南商丘市睢縣人。

洪佔輝:河南周口市洪莊村人。

諾貝爾獎華裔崔琦:河南寶豐縣人。

奧運冠軍鄧亞萍:河南鄭州人。

奧運冠軍劉國樑:河南封丘縣人。

女籃中鋒鄭海霞:河南柘城縣人。

游泳健將寧澤濤:河南鄭州人。

乒乓球運動員葛新愛:河南長垣人。

射擊奧運冠軍賈佔波:河南信陽人。

排球運動員朱婷:河南鄲城縣人。

籃球前鋒薛玉洋:河南焦作人。

恆大許家印:河南省太康縣人。

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