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到底有什麼魔力,能擁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唐代詩人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就猶如大畫家梵高和他的《向日葵》,他們活著的時候,創作的作品無人問津,寂寂無名,但是當他們走後,那些作品卻奇蹟般地被踱上了金光,變得光芒萬丈。

張若虛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最讓人羨慕的時代——開元盛世。與同時代的孟浩然一樣,新舊唐書中都沒有給他立傳。但從賀知章的傳記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於上京”的這句記載也足以讓我們對他的生活有所瞭解——張若虛當時就已經名重一時了。

這首詩到底有什麼魔力,能擁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春:春江潮水連海平

詩總一共有隻有兩個“春”字,其中第一個字就是“春”,這也奠定了這首春之夜曲的基調——自然、朝氣、樂觀、希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緩緩的從海上升起,好像是與潮水一起湧出來的,這就是自然的力量。

張若虛的眼界比其他寫春的詩人更開闊,韋應物寫春是“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在白居易那裡春又被描寫為“孤山寺北賈亭西,把水面初平雲腳低”,在蘇軾那裡春則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張若虛也在描寫實實在在的景象,但是他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眼前的景色始終是有盡頭的,但心裡的景色是無限制的。

所以在李白的詩裡我們可以看見“白髮三千丈”,“疑是銀河落九天”,在杜甫的詩裡可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此刻的張若虛展現了頂級詩人的水準,他開始放飛自我,盡情想象。

月光下,波濤翻滾,此起彼伏,綿綿千萬裡。而此時此刻,天下所有的春江都在月亮照耀之下,月色在波浪尖上熠熠生輝。

那一天天空中可能沒有月亮,但是一定有一盞明月高高的掛在他的心裡,映照在天下的江水裡,奔騰不息,搖曳多姿,光彩奪目。宛若春天的田野,綠意盎然,繁花似錦,生機勃勃。春潮孕育的希望,溢出江面,流向四方。

這首詩到底有什麼魔力,能擁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江:不知江月待何人

人類看似偉大,可在自然面前,卻又一下子變得渺小了起來。長江可以永久奔騰,月亮可以永久嫵媚,人類呢?原本這世界上的匆匆過客只有我們人類而已吧。張若虛的認識遠比我們後來者更為清醒與透徹。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邊上哪一個人最先看見月亮的呢?江上的月亮是哪一年開始照耀世人的呢?人生一代代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年年都是相似的。今日我們依然可以站在張若虛曾經站立的位置,但是不知道月亮是否還能記起千年前曾經有那麼一個年輕人如此深情的注視過自己?

歲月流逝,有些東西變了,有些東西沒有變。由唐到宋,由宋到明,再到清,究竟哪些東西沒有變呢?是天上的月亮嗎?我不知道。張若虛似乎也不知道,所以他也在追問。在歲月的洪流中,我們終將是浪花一朵,但這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用心的活過,那朵浪花,或許很小,或許一瞬即逝,但也會獨一無二,也能泛起屬於自己的漣漪。

這首詩到底有什麼魔力,能擁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花:昨夜閒潭夢落花

花並不是這首詩的主角,“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水蜿蜒,在兩岸花叢中流淌;月色迷濛,映照在開遍鮮花的樹林,飛濺的水珠兒跳躍著、閃爍著。月色如霜,輕舞飛揚,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早已經分不清哪裡是白沙哪裡是月色。

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楊花落儘子規啼,落花時節又逢君,飛雨落花中……這些有關落花的句子多多少少都有些傷感。詩中的落花也表達了詩人的落寞,春天都過去大半了,你怎麼還不回來呢?是不願意回還是不能回呢?

月:願逐月華流照君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太寂寞了,找不到人喝酒,於是就拉上了月亮一起大醉一場。“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我們可以一起望著月亮,但是卻聽不見彼此的聲音,我多希望我能隨著月光一起去照耀你啊。鴻雁可以不停的飛,但是卻飛不出無邊的月光,月光照耀著江面,魚兒不住的跳出水面,激起陣陣波浪。

張若虛詩中的這位女子是忘我的,她想象著此時此刻與自己的意中人同時守望一輪明月,雖然沒有他的消息,但是她卻託月亮寄去相思,希望這月光伴隨著他。

朦朧靜謐中帶著淡淡哀愁卻又不重,景物飄渺情也飄渺。

這首詩到底有什麼魔力,能擁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夜: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潮湧動,江水不息,夜色深沉,思緒飛舞。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由天地到人間,張若虛繼續追問。哪家的遊子今晚還在坐著小船漂流?是否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如此美妙的夜晚應該是萬家團圓,可惜還有人漂泊著。遠離家鄉的遊子和故鄉苦等的家人,雖然相隔千里,卻仍然都牽掛著彼此,這牽掛是可以融入到月色或者水中的,畢竟月亮只有一個,全天下的水也是相通的。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線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月亮慢慢的下沉,最後藏在了海霧裡,碣石和瀟湘的離人距離還是無限遙遠。我不知道有幾個人可以趁著月色歸家,我能看見的,只有那西落的月光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月明之夜,無論春還是秋,無論古還是今,思念或者愁緒都一樣氾濫。最後張若虛已經從神遊中迴歸到了現實,這一刻的張若虛沒有了神遊太虛的仙氣,沒有了悲天憫人的仁者之心,有的只是一個普通人對家鄉的思念。這樣的迴歸,宛若返璞歸真。

面對春,江,花,月如此美妙永恆的大自然,個體渺小、生命短暫的人怎麼能不產生失落傷感的心情呢?《春江花月夜》為唐詩開創了一個另類的題材和情感風貌,它那元氣淋漓的意象和多愁善感的激情,就像是青春洋溢的初唐,在夜深人靜時,和萬物生長的大自然談了一場戀愛。

這場戀愛的結果,使得初唐釋放了青春的激情與想象,但也使它那華麗的美好初嚐了感傷的滋味。

這首詩到底有什麼魔力,能擁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張若虛從自然的永恆、無限,聯想到人生的短促、無常,把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升到哲學高度,發出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樣的慨嘆,既帶著無可奈何的傷感和迷惘的況味,又哀而不傷地表達了青春的夢幻和人生的絢爛。

春江花月夜》橫空出世後,它那特立獨行的詩歌姿態早已超越了詩歌的範疇。有的人甚至都沒有讀懂這首詩,但是也絲毫不影響無數的詩歌愛好者為他瘋狂打call。這首詩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哪怕你一句都不理解,但是你一讀就能知道它的美,這是一種享受,當你慢慢了解它,進入了張若虛為你創作的空間之後,你看見的就是一整個世界。

時光或許會蕩平一切,甚至把記憶磨平。拋開那些所謂名垂青史的“大人物,打開那些記錄販夫走卒的傳說和故事,才發現最溫暖人心的,往往是那些最平常的瞬間。

一曲千年,瞬間永恆。是為記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去春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首詩到底有什麼魔力,能擁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