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山不僅指姥山島,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不僅指姥山島,至少有四種涵義:一是島名,即巢湖姥山島;二是山名,即桐城姥山;三是地名,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島位於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地處中廟鎮西南方向,地形橢圓,周長約四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

姥山。據《康熙桐城縣誌》載:"姥山,縣南百十里。亦名馬鞍山,其形如鞍,上有石鞁。" (鞁即馬具)。

姥山保為明清時桐城縣南鄉的一個保名,其行政級別相當於今鄉鎮,下設十甲--甲級別大致相當於今自然村。

姥山張氏因姥山、姥山保而得名。

2016年2月,根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推薦,安徽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擬評定合肥中廟姥山島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景點簡姥山不僅指姥山島,至少有四種涵義:一是島名,即巢湖姥山島;二是山名,即桐城姥山;三是地名,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島位於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地處中廟鎮西南方向,地形橢圓,周長約四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

姥山。據《康熙桐城縣誌》載:"姥山,縣南百十里。亦名馬鞍山,其形如鞍,上有石鞁。" (鞁即馬具)。

姥山保為明清時桐城縣南鄉的一個保名,其行政級別相當於今鄉鎮,下設十甲--甲級別大致相當於今自然村。

姥山張氏因姥山、姥山保而得名。

摺疊

地理位置

自駕車:巢湖市--姥山路--過右側塘堰--左轉進入北外環路--左前方轉彎進入湖光路--右轉進入健康西路--過右側庵門口--直行進入龜山隧道--直行進入健康西路--(朝合肥方向)直行進入X024--到達姥山島景區。[1]

公共交通:坐9路公交 到人民政府下車,向前走100米到達姥山島景區。

摺疊

歷史沿革

摺疊

桐城姥山

據《康熙桐城縣誌》載:"姥山,縣南百十里。亦名馬鞍山,其形如鞍,上有石鞁。" (鞁即馬具)。由於2005年安慶市區劃調整,今姥山屬於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作為山名,姥山僅有老桐城即今桐樅地區知道,影響力和知名度很小。但是,姥山是桐城姥山張氏的始遷地、發源地和世居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摺疊

桐城姥山保

姥山保為明清時桐城縣南鄉的一個保名,其行政級別相當於今鄉鎮,下設十甲--甲級別大致相當於今自然村。清初,桐城縣設姥山保,屬大宥鄉(即南鄉)。民國26(1937年),桐城縣設上姥山保、下姥山保,屬大宥鄉(即南鄉)。民國37年(1948年),其所轄區域屬羅嶺鄉。建國後,幾經調整其所轄區域先屬羅嶺鄉、後屬羅嶺鎮--2005年前羅嶺鎮(鄉)仍屬桐城建制,2005年後羅嶺鎮劃歸安慶市宜秀區而脫離桐城建制。根據張氏宗譜載,姥山保十甲大致如下(具體待查地誌等史料考證):一甲為土地堂(繆家山);二甲為夏家嘴(龍家嘴、上下詹莊);三甲待考;四甲為梘頭牌行(長凹);五甲待考;六甲張家衝(大汪墩);七甲阮家灣(袁家凹);八甲王家嶺(保南墩、金莊、葉家嘴);九甲鹿耳山;十甲為茅草山。截止到2014年,姥山保所轄區域位今於羅嶺鎮姥山社區和妙山村相鄰地區,大致在以今張衝為中心的原塞湖村一帶。

摺疊

桐城姥山張氏

桐城姥山張氏因始遷地為明清時桐城縣南鄉姥山保而得名。 姥張氏為張姓內正式支派名稱,其源於姥山張氏一世祖明公始遷桐城南鄉姥山。據1915年《張氏宗譜》 載,"迨正德十四年,寧王兵騷,公因志圖林泉徙居桐邑姥山之南。"(雲振《一世祖慕白公傳》)。遷桐十餘世百餘年(江西老譜毀於兵災)後,姥山張氏九世祖澗飲公(諱乘鰲)艱難創輯新譜獨立門戶,另立植根堂,舉明公為一世祖,始稱桐城南鄉姥山保植根堂張氏。至四修、五修時,已正式稱桐城南鄉姥山張氏,或簡稱姥山張氏

摺疊

景點介紹

摺疊

景區概況

山地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為主。山巔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葉飄於水中。山巔的文峰塔建於崇禎四年,塔身

姥山不僅指姥山島,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

為條石壘砌而成,高51米,七層八角,共135級。塔內磚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憑欄遠眺,但見水天一色,驚濤擁雪,帆影點點,鷗鷺翔集,令人心曠神怡。

姥山島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境內,以其神奇、優美和無與倫比的生態環境著稱,是巢湖旅遊區的核心景區,也是皖中著名旅遊區。

姥山島地處中廟鎮西南方向,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中,地形橢園,林木蔥鬱,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姥山四面皆水,如同一葉飄於水中,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綠洲",是巢湖第一勝境。相傳"陷巢州"時,焦姥為救鄉鄰,自己被洪水吞沒,化成了一座山,後人遂稱之為"姥山"。

姥山不僅指姥山島,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

姥山是巢湖中最大的島嶼,距北岸中廟3.5公里,總面積1300餘畝,周長約四公里,最高處海拔115米。姥山曲岸懸壁,山地險景秀,水闊天遠,身披松竹,常年青鬱,如青螺浮水,蓬萊界外。島上有三山九峰,遠看三山,近瞧九峰,全島蒼松翠竹,花柳相映,果木成林,四季飄香。

摺疊

地理生態

姥山島由結晶質凝灰岩、安山岩等組成,為巢湖水上天然避風港和水戰停泊處。島內山地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為主,山上物產富饒,盛產枇杷、石榴、柑桔、茶葉等。

姥山不僅指姥山島,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

姥山不僅山絕、水險,景緻秀美,而且名勝古蹟眾多,令人流連忘返。區內有20多處奇洞,大的能容納粹100餘人,小的可藏20~30人,洞內鍾乳怪石琳琅,十分險妙。山巔有古塔、古塘、古船塘,還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座著名的文峰塔,又名望兒塔,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塔身是條石壘而成,7層8角,共135級,51米,塔內磚雕佛像802尊,李鴻章、劉銘傳等所題石匾25幅。

姥山島旅遊度假度假區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漁家文化於一體,為休閒度假、強身健體、電子娛樂的理想旅遊目的地。

姥山不僅指姥山島,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

自然的原生態景觀,古樸的地方特色,是姥山島最大的特色。

摺疊

人文景觀

姥山島人文景觀豐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風良港,舊稱"南塘",系元末抗元將領 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師屯寨姥山時修。山腰,望湖而建的聖妃廟,祭祀主湖女神,始建於晉朝。唐代詩人羅隱、宋代詞人姜夔均有詩詞吟詠此廟,鐫刻於廊柱上。今日,聖妃廟香客如雲,熱鬧非凡。

姥山不僅指姥山島,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島近景

山頂有座著名的文峰塔,又名望兒塔,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當時流傳"姥山尖一尖,廬州出狀元"的民謠,廬州知府嚴爾圭為應證此謠,主建該塔層,清光緒四年(1878年),洋務大臣李鴻章續建完工;塔身是條石壘而成,7層8角,共135級,51米;塔內磚雕佛像802尊,有李鴻章、劉銘傳等所題石匾25幅;7級古塔凌虛,萬波環迎,氣勢恢宏;登塔憑窗遠眺,但見水天一色,驚濤擁雪,遠山嵐影飄渺,鷗鶩帆檣齊飛,令人逸興遄飛,心曠神怡。

摺疊

姥山島傳說

姥山當地人又稱母山、蒙山,諧音,意同姥。與姥山島相伴,還有兩座礁島,在碧波之間若隱若現,稱作鞋山,在巢湖中心,與姥山遙遙相望的還有一座姑山(同孤山),傳說"陷巢州、漲廬州"時期,焦姥的女兒與焦姥一道通知鄉鄰,女兒先焦姥一步奔走,跑丟了一雙鞋子,終又被洪水吞沒。後來,鞋子化作一對鞋山,女兒化作姑山,焦姥最終化作姥山。母女相望遙遙

姥山不僅指姥山島,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島遠景

無期,萬頃波濤訴說著斷腸般的母女親情。

摺疊

門票信息

26元(含船票,如乘快艇則為41元)

姥山不僅指姥山島,即桐城姥山保;四是姓氏支名,即桐城姥山張氏

姥山島

摺疊

最佳季節

四季皆可

摺疊

建議遊玩

4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