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很凶,学生怕她却听她话,我很温和,学生却不听我,怎么办?

福修288


班级管理模式的不同,个人风格的不同,管理手段的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教学效果。求同不易,个性化才是最有魅力的,但是最终的效果却是学校考核的因素之一。

中国有句老话:义不养财,慈不带兵。所谓的领导力也是高强度的执行力的外露。要想让学生听你的话,一方面要跟学生打成一片,用学生能够听懂理解的方法教学,适合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同时又要会管理,要讲原则,要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所以会教和会管理是两码事。

在校的老师,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那么班级管理就是一项基本功,初入职场的老师一定要尽快弥补这块短板,迎难而上,很快就会破解!

相信自己,你也可以!


校长名家


你好,同学听不听你话跟老师凶不凶不是成正比的,老师很凶同学就不一定听他话,老师不凶同学也能听你话,我班语文老师是一个还没毕业的实习女老师,但我班学生都很听他话,去年听他说今年不来教了,全班同学都捐钱买礼物买东西给她办了个欢送会。

刚开始的时候语文课堂非常的乱,甚至都上不下去课了,后来我让她调整教学方式,整整一个礼拜我没让她上新课,就让她讲讲生活,讲讲大学生活,讲讲自己的故事,下课后多跟同学玩,跟同学聊聊天,把班上那几个活跃份子控制住,再把几个不听话的学生交给班主任,如果你是班主任,就把那几个学生交给各自的家长,多和家长沟通,在家长面前多夸下他孩子,但就是不太听话,让家长配合教育。只要一个礼拜,学生就能乖乖的听你话,对于个别搞不定的交给学校领导!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凡泥付


身为一个小学教师,太有这种体会了!

一般来说,厉害的老师,班级纪律好,科任成绩也好。温和的老师,容易受学生欺负,现在的小孩子不比从前,他们特别会看菜下碟,“欺软怕硬”。一般性格温和的老师,把控课堂较难或较费力,时间久了,课堂纪律失控,学生不学习,自己还生气。在高中教学了一段时间后,我考编到小学,最开始很不适应小学教学生活,课堂纪律较乱,基本就是在同几百只鸭子一起,叽叽喳喳,内心表示很受不了。经过观察其他老教师,发现了,温和的性格不适合大班额(当时我所带的四年级一个班有70多个学生)小学生,厉害的老师,才能掌控课堂,于是就不再做温柔的喵咪型老师了。首先立原则,对违反原则的同学,该吼的要吼该训的要训,这是威信,对做的好的同学,要不吝表扬和奖励,这是树榜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就会懂规矩,见贤思齐,自然我们也就是学生们爱戴的好老师了!


安安8719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其实,你遇到的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你是班主任吗?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也是非常的强势。不过,我和你相反,性格不是那么温和,但对学生横眉冷对谈不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严中不失温和,毕竟小孩子,允许他们犯错误,大人都犯错误呢!

先谈谈我的“”,作为班主任,纪律要求不严格,孩子们的正常课堂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即使这样,小孩子们各种上课开小差也层出不断。其实,这也是符合小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

低年级孩子,需要班主任老师勤跟班。稍有点不注意,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诸如流鼻血,手擦伤就会发生,谁让熊孩子这么好动调皮呢?不给孩子定规则、定制度、要求严格,孩子们当然会上头。所以,你的同事很严厉,孩子们怕他,当然会乖乖听他话了,人家又严厉工作又认真负责,成绩优秀是很正常的。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些。谁抓住了孩子,相当于谁就搞好了成绩。

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经常跟我在课间吐槽,孩子不听她的,只是学我的语文。总是嫌我借班主任之名,压制住了她。所以,她对孩子们犯错误,题目做不对时,劈头盖脸地骂。想要通过更凶来牵制孩子,甚至变本加厉,从不给孩子们课间下课,放学后单独留孩子辅导。而且老侵占我的课堂时间,我上课了,她才给孩子们下课,有些孩子要上厕所,为此,我俩都还起了争执。我听过她的数学课,课堂纪律差,特别乱。有时候在办公室,我也能听到她给学生数学课上思想政治课。可那么小的孩子,仅凭几句说教,能听进去吗?

我从来不喜欢拖堂,一下课,没有特殊事情,偶尔讲不完的因为班上事情,啰嗦几句。一下课,马上出教室。孩子犯错误,问清原因,该严厉批评就严厉批评,该温和劝解时,也态度温和。孩子们一般也怕我,大部分都爱学语文。

所以,干什么事,我们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说一味地凶就能解决问题。

在给你说说我另外一个同事,他带高年级,和学生走的特别近。学生也喜欢他,有事没事课间或者放学后都会去办公室找他。可是,别的同事说,那个班的纪律特别差,上课掌控不住学生的事,时常发生。

作为老师,我们是一名管理者。管理也是一门艺术,也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和学生做知心朋友不是不可以,但是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也要有度。课下是朋友,课上该有的制度,该有的纪律一分不能松懈。要泾渭分明,给学生做好榜样,也不能一味温和,要有自己的态度和规定。这样,学生才会去尊重我们!

谈到课堂纪律,我觉得老师的专业能力要强,课堂驾驭能力要强。要上学生喜欢上的课堂,有趣的课堂,丰富孩子们知识的同时充满欢声笑语的高效课堂。孩子们,哪还不爱学习你的这门课程呢?所以,遇事要多从我们自身寻找问题,找到自己的不足,问题的关键,去改变我们自己,而不是去质疑别人或者说简单的学习别人的方法。每一种经验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但在借鉴的同时,我们要思考,适不适合我们自己。我这样做,有用吗?就像这位老师一样,是个爱思考的人,否则,你也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了。

学生喜欢你,但又不爱听你的话,是相对于他们那位严厉的老师做出的一个对比而言。在严厉的老师面前,他们可是乖乖兔,表现相当好。只是在你这吐吐槽而已。

所以,我建议老师,也不必对这个事过于烦恼。孩子们在你面前吐露心声,也是基于对你的一种信任。你可以好好利用孩子们对你的这种信任,来达到你的目的,让他们好好学习。孩子们可是鬼精灵,

和我们大人一样,你给他摆个脸,他当然离你很远。你露个笑脸,天天笑脸相迎,孩子们当然喜欢你了!所以,给这帮鬼精灵一个彻头彻尾地洗脑,老师喜欢哪种学生,课堂上课堂下,立个规矩,自己坚持遵守,久而久之,孩子们知道你的习惯,自然会去遵守了。不用横眉竖眼,扯着嗓子喊,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奥。😀😀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我是茜芮尔,有什么问题一起学习,共同探讨。


茜芮尓


严厉的老师使学生敬畏,温柔的老师让孩子喜欢,其实这都是对学生的爱,也能体现出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中小学都有这样的情况,哪科老师严厉,学生就重点学习哪科。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严厉的老师所教学科的成绩通常比较好。而温柔的老师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但学生学习你这科的时间不会太多,导致你所教的学科成绩不太理想。

我以前教过一个班级,班主任极其严厉,上课时要求极其严格,学生听他的一节课下来,精神高度紧张,会感觉非常累,其他老师在后一节上课时,学生有气无力。这位老师不是好老师吗?不,他真的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不止自己这科,其他科目他也帮助科任老师教学。只不过学生在他这科上是一点都不敢放松的,其他科的成绩就会显得有些不太好。

有的老师性情温柔,说话轻声细语,学生喜欢你,但不等于用很多时间学习你所教的科目。怎么办?发挥特长,多和学生交流,适当的时候也要严厉一些,温柔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我以前有一个女同事,因为管不住班级,学生不学她这科,于是有一天她上课时把书本放到讲台上一句话不说就开始哭,把所有学生都给哭毛了,哀求老师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方法有很多种,总有一种适合你。

其实一个班级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各科的整体成绩,各科老师要多在一起交流,做到学生不偏科,各科齐头并进,才是这个班级教学的成功。





一叶落尽秋


你好!我是老杨,一名多年的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希望我的答案能帮住到你。

其实教育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这类的情况出现,严师出高徒,性格严厉但成绩不错;但性格好的老师特别是女老师有可能讲课特别好,背课很充分,知识储备也不错,但就是不出成绩。

1.小、初、高中学生重在管理。管理管理你管学生,学生才会理你。知识的传授一方面要看教师内有水平,但更重要是学生的接收水平。所以严师强灌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在短时间内是容易出效果的。

2.自身定位出现偏颇。俗话说得好,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作为老师,是当堂课程的教学者和管理者。因此,温和的性格不是没有原则的借口。我们可以关爱学生,我们可以课下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但在课堂、作业等方面那就是我们的阵地,寸土不让!

3.把握好师生距离和尺度。孔子云,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和学生的距离,一方面让孩子们感受到师长的关爱,另一方面又尊敬老师的教育教学成果。我闷不是也要变成严师,而是要在关爱的前提下,各守本分,老师教好,学生学好。



小叮当20170519


教师,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弱势群体。教学的“很凶”和“温和”究竟如何去看待他的优劣?这是一个两难的话题,究根到底,其实质就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实效性。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并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很充分的了解。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生动的认识到“知人”的重要,一个“知”字足见其对学生的细致认真。

学生是一个多元的群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真正来临,学生从网络上接触了大量的新生事物,而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成长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控制力。是非好坏朦朦胧胧,教师的教学管理尤其重要。老师强势管理,对学生横眉冷对,在一定的程度上确实会有良好的效果。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规范学生的言行必须要有严格的措施。老师的“凶”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很好的约束了学生的一举一动,使他们的不良陋习得以遏制,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形成了“亲其道,信其师”的氛围,教学成绩非常优异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像在我们学校, 历年成绩前几名的无一例外都是比较严厉的教师。

爱是教育的灵魂,对学生温柔以待是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确实在爱的熏陶下学习如沐春风。但教师的温柔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法宝。教师的温柔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

如果你上课温柔,学生不听你的,这就充分的说明,你的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原因无非是:你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缺乏吸引力,教学秩序混乱;或者你对班级管理方法措施不当,学生的学习意识跟不上;或者就是你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不严格,你的温柔对学生来说,就是放松,学生势必无所顾忌。最可能的是学生摸准了你的软弱,对他们来说,温柔就是弱者的表现等。所以,学生明面上都表示喜欢,但成绩差是必然的现象。

物极必反,对待学生,过度的凶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也不能否认他的缺陷。全国各地爆发的学生与老师斗殴,乃至杀害教师的恶心事件,无疑也都与教育的失策息息相关。对待学生我们应该宽严相济。

第一,是“听其言”。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听其言必责其用。古语说的好:“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教师要学会“听其言”,主动地与学生促膝谈心,看看学生的动态。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或者就是召集学生进行集体谈话,如班级班会、班级座谈会。 摸清学生言行有的放矢。

第二,是观其行。也就是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教师的视野之下,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俗语云:观其行必求其功.。也就是说要多观察学生行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际功效。一味的凶悍或者温柔,就是没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学习中,我们要用心走进课堂,观察学生学习行为,对不良的学习行为要及时凶悍。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人品。工作之余,多和学生在一起学习、锻炼,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我们就能更近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所处环境,间接地了解其本人,然后针对性的解决学生问题,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老师们,教育是浩大的工程,我们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既要“凶悍”,又要“温柔”,只有巧妙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听其言而观其行”教学的困境迎刃而解。

您说呢?希望能听听您的心声。


文哥在囧途


我认为如果您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那的确应该严厉点。

我持这个观点的理由如下:

1.严厉也是一种爱

作为老师,要学会恩威并施,有时候严厉也是一种爱。

班级的管理能力不是说学生喜欢我就行,而是看学生自身学习的表现。

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是不是会特别感谢班级管理特别好的老师?

遇到这样的老师,课堂纪律好,学生们认真听讲,自然成绩就好。

而成绩,不光是对于学生和家长看重的,也是衡量一个老师能力的主要指标。

2.大多数学生学生会观察老师脸色

一个班级有优生,中等生,差生,中等生是最多的

中等生的特点是什么呢?逼一逼变优生,松一松变差生

所以班级氛围真的特别重要,不是我们对孩子温和,他们就会认真写作业的。

我带过的高二学生,高中作业特别多,你知道他们写作业的顺序是什么吗?

哪个老师最严最凶先写哪个老师的,不严厉的老师作业都是应付潦草了事。

长此以往,哪科成绩好哪科成绩差呢?

高中生都这样,更别提小学生了,他们甚至会讨论“老师今天心情不好,我们不能惹老师生气了”

你说他们看不看脸色?光靠温和显然不行的。

3.只要站在讲台上,就会被学生议论

有学校老师没有被学生议论吗?我想是没有的。正如我们老师和老师的话题很多也是关于学生的。

哪个学生身上有什么优点,哪个学生今天惹我生气了,哪个学生要怎么教他。

有时我觉得,做老师一定要心理素质好才行。

而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纯的,我相信他们大多数的议论并无恶意。

综上,我认为严厉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建议您也可以和您那位严厉的同事一起探讨一下教学方式。希望题主教学顺利!


小哇老师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亲其师信其道”

“严师出高徒”

“教书育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语句。

在现实教学中,总有老师将自己的权威拿捏的很准,让学生既喜爱这位老师,又怕这位老师。

有的老师特别严厉,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课堂纪律特别好,成绩也非常优秀,可是学生们却不喜欢她。

有的老师对学生关爱有加,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得学生喜爱,但是课堂纪律差,学生不听话,教学成绩中等或偏差。

针对以上三种类型的老师:

我们肯定喜欢第一种严慈并济的优秀教育者;第二种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沟通,是一位标准的“我下命令,你必须执行”的偏激教育者;第三种过于温柔,缺乏对学生管理的方法

何谓“教书育人”?

我的理解: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应该采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教学手段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 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也要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 树立起教师的威严,让学生明白课上课下的要求不一样,努力做到课上是严师,课下是益友。
  • 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生动活泼,语言风趣幽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 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知道老师有一双慧眼。
  • 重视家校联手,家校沟通的效果特别好,尤其是教师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就会帮你在学生面前树立微信。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馨悦丰硕


对于行为和言语简单粗暴的凶,我对此事是这样看的:

1,孩子不是凶出来的。

看似强势的凶,确实能给那位老师带来暂时的效果,孩子们表面上很听话,成绩在强大的阵势之下也会有一定的提升。但我认为,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用严厉的语言来训斥孩子,用凶的姿态来压制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表面上孩子们不会反抗,也保持沉默,用“乖”的行为来反映老师的举动,让老师觉得自己行为的有效性,因为成效明显。

但其实我们也看到了,私下里,孩子们是不喜欢的,不喜欢这位老师的行为,进而不喜欢这位老师,继而会不喜欢他所教的这门课程。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效应“超限效应”,长此以往,被严厉训斥的孩子会引发心理的不耐烦和逆反情绪,而且时间越长,心理的负面阴影会越长久,孩子若不能得到帮助和纠正,势必影响深远。

2,孩子是教出来的

你说你很温和,孩子们也很喜欢你。让孩子们喜欢上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孩子喜欢自己,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底线和原则,让教育没有了方圆,也是不行的。

如何让孩子既喜欢你,又能听你的话,纪律和成绩都有所提高呢?

我觉得可以这样:

与孩子们一起制定班级约定,知晓行为后果。

在孩子们犯错的时候,放低你的声音。“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越好。”这是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北师大教授钱志亮的一句话。

在孩子所犯错误之后,就事论事,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言必行行必果,切不可雷声大雨点小,孩子都有一种试探性,当他发现底线是可以突破的,那么你的管理就会越来越难,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多。

“当孩子违反了某些规则你却不加以处罚,结果他势必轻视这些规则,而你的威信在他的心目中也就降低了。”——教育家洛克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