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農貿市場服務格局,誰主沉浮?

隨著本次疫情與華南海鮮市場事件的發酵,政府乃至全國對農貿市場的關注度定會提升一個高度。


疫情過後,農貿市場改造大潮風起雲湧,各方入局者也會越來越多。這也充分證明了農貿市場這個行業並非夕陽行業,而是大有可為。

但,隨著農貿領域參與建設者的不斷湧入,也意味著行業競爭越來越大。


未來的農貿市場服務格局,誰主沉浮?


只不過行業的蛋糕是定量供應的,市場改造升級並不能像變戲法一樣,無限量滿足農貿服務業需求。
那麼,如何在農貿領域保持一定的優勢,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引而出,保持穩定持續的增收、增長,就將成為入局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未來的農貿市場服務格局,誰主沉浮?還需要看以下這些點誰把握得好。
一、拓寬農貿業務線,聯合打造一站式服務
眼下面對一些地區髒亂差的市場環境,如果要實行改造,那一定是市場環境設計、建設智慧化市場、實現市場管理升級全面升級的。
在這幾個方面,整合行業優勢資源,開展廣泛合作,打造具備一定行業實力和口碑的一站式業務線,那麼一定會在行業內形成頗具競爭力的影響。
二、提前做好籌備,迎接業務爆發期到來
疫情過後,全國各地市場改造項目會經歷一個爆發式增長。
業務量的承接能力,在爆發期還沒來臨的疫中,就需要做好的提前籌備和把控。各類諮詢業務一定也會涉及農貿市場設計、智慧農貿市場體系建設、農貿市場運營管理等方方面面。


如何做最有效的應對,需要前期精心的準備。如果曾經有優秀案例,那麼案例將具備最好的說服力。

未來的農貿市場服務格局,誰主沉浮?

圖:西班牙波蓋利亞市場


三、先人一步,解讀農貿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也被馬雲等企業大佬奉為圭臬。
“快”意味著我們要比別人更早看到發展的趨勢和可能性。這是互聯網創業企業的一個特質,同樣也適用於實業。
農貿市場未來發展趨勢解讀,預見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形態,值得我們留心思考並在實踐中進行探索。
可以這麼說,誰在農貿領域的創新探索更快,誰就有可能率先搶佔撲面而來的廣大市場。

未來的農貿市場服務格局,誰主沉浮?

圖:澳大利亞悉尼漁市場


四、認清農貿市場現狀,探索差異化轉型
農貿市場一直承載著全中國菜籃子事業的重大民生工程,但購買生鮮食材的渠道越來越多樣。有人會選擇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下單購買批量化的新鮮食材、冷凍食品、乾貨調料;有人選擇在手機端下單送貨上門的前置倉配菜業務,半小時到家非常便捷;也有人通過組建微信群的社區團購等方式買到物美價廉的蔬菜、水果、禽蛋等基本食材。
除了這些競爭對手,還有品牌生鮮店、夫妻店和超市生鮮區等等不斷湧現。
也就是說,農貿市場的市場權重在降低,將面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在升級改造過程中,進行差異化升級,提高農貿市場的生鮮競爭力,如此,才能提升農貿服務企業中的競爭力。

未來的農貿市場服務格局,誰主沉浮?

圖:荷蘭鹿特丹繽紛菜場


五、因地制宜,力爭打造升級改造成功樣本
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後能否打造成功樣本,對於相關農貿服務企業口碑形成極為重要。那麼,要提高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成功率,就必須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隨著生鮮市場格局的改變,鄉鎮農貿格局與城市社區必然是不同的,一二線城市的農貿格局和三四線城市必然是不同的,如何分區對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有必要形成一套實用的分割體系。以下舉幾個點,權當拋磚引玉。
1、城市復興社區農貿市場
對於城市而言,社區型農貿市場也是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需求湧現出的一個發展趨勢,這一類的農貿市場,體量不會太大,但是坪效一定也不會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社區菜場除了具備社區基礎服務功能,同樣可以採取各家商戶聯營的模式進駐市場,配備相應的 食品安全檢測和溯源智慧系統,形成與時俱進且具備更強競爭力的供應端。
2、年輕人居住群和老年人居住群市場


對於快節奏的一二線城市而言,在年輕人居多的居住區,農貿市場如何打通配送端,也是大有可為的一個內容;
在老年人居多的老小區,如何根據老年人需求更好的實現市場的社交功能,餐飲、保健、休閒棋牌等業態的融入也顯得尤為重要。
3、城市智慧化農貿市場
對於城區室內市場而言,智慧化農貿市場一定是必要的組成。這對於市場運營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供應情況、物價,還是食品安全檢測、溯源,或是人流量、銷售量監測,以及支付端等各個方面都能通過智慧系統進行信息化管理。
智慧化系統,本質上是信息互聯,如何添加更多有效甚至增值的內容信息還有無限挖掘空間。
4、品牌連鎖化農貿市場
越來越多的農貿服務企業在打造品牌連鎖化經營,有的市場門頭上換了統一的品牌標識,在各地 推廣農貿市場商戶聯營模式的分店,統一標牌統一管理,形成高效的品牌聚能效應。
也有的農貿服務企業,向全國各大市場輸出品牌管理團隊,使得管理品牌得到較好的知名度和輕資產運營。

/結尾的話/


未來,農貿市場會有更多的創新模式在農貿服務的各個環節中湧現出來,共同促進中國農貿市場的轉型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